藏密修海's Archiver

金刚瑜 发表于 2006-6-7 22:32

藏族传统绘画艺术的奇葩——唐卡

[font=楷体_GB2312][size=5]    藏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历史上她曾创造了古老的阿里文化,藏南的雅砻文化,藏东贡布文化和东北部康巴文化,藏北草原羌塘文化,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文化和举世闻名的拉萨圣地文化等。如果说整个藏族文化就有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的滔滔江水,那么这些文化就是它的支脉,最后都汇集流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海洋。藏族的传统绘画艺术——唐卡(喀),从某种意义上讲,真实地记录和弘扬了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唐卡是藏语音译,意为布画。其分类方法较多,按大小和张挂方法,可以分画片唐卡和卷轴唐卡;按色泽可分为彩(色)唐,金(色)唐,黑(色)唐,红(色)唐,淡(色)唐,浅(色)唐六种;按制作方法又可分为绘画唐卡、堆绣唐卡、刺绣唐卡、印刷唐卡、织锦唐卡和缂丝唐卡六类。但总的来说,卷轴唐卡类的彩色绘画唐卡数量居多。卷轴唐卡上有天杆、下有地轴、地轴两端有轴头。唐卡画芯一般都用彩缎装裱,画面上多用大小相同的丝帛覆盖,丝帛上端连于天杆,悬挂唐卡时将其掀起。丝帛盖面在卷起唐卡时,能有效保护画芯不被磨损。
 
[b] [color=red] 一、唐卡的起源[/color][/b]
  
  唐卡起始的准确年代,至今尚无定论,但它源于壁画是不容置疑的。有学者认为:最早的唐卡是绘制在兽皮之上的,它应起源于牧业文明的雅砻文化时期。但我们认为它至多是唐卡艺术的萌芽。真正意义上的唐卡,画芯和装裱都离不开棉、麻、丝、帛这些农业文明的成果。所以唐卡的起源应是在松赞干布从雅砻迁都逻些(拉萨)之后。因为在这之后,西藏藏族地区,才真正进入农业文明时期。五世DL所著的《大昭寺目录》记载,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画了一副白拉姆女神像。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无从稽考,然而唐卡艺术在此时兴起则是完全可信的。因为松赞干布定都拉萨,一方面农业文明为唐卡的创作准备了基本的物质材料。再有文成公主进藏,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布、帛、丝、麻也大量涌入藏区;尺尊公主进藏,则带来异域文化。总之,西藏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加强。在西藏长期发展的苯教文化和摩崖石刻艺术,也为唐卡的诞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松赞干布将佛教旨入西藏,并对之大力扶持和发展,宗教生活的需要,也催生和发展了唐卡这种绘画艺术。[/color][/color]
[font=楷体_GB2312][size=5]
[b] [color=red] 二、唐卡艺术与藏传佛教的关系[/color][/b]
[/color]
[font=楷体_GB2312][size=5]  唐卡从公元七世纪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十分成熟、辉煌的绘画艺术,有学者认为:唐卡是一种宗教艺术。
[/size][/size]
[font=楷体_GB2312][size=5]  唐卡的起源和发展兴衰与藏传佛教息息相关。唐卡这门绘画艺术的兴起和发展正暗合了印度佛教传入西藏,这绝非偶然和巧合。佛教的传入,宗教生活的需要,就必须要广建寺庙,寺庙中所谓佛、法、僧“三宝”,缺一不可。所谓“佛宝”就是包含了以佛为首的菩萨、罗汉、金刚、护法神像等,这些都是宗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对象,它既可以表现为立体的塑像,也可表现为平面的壁画,它们都是宗教生活不可或缺的。这就催生了寺庙壁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但是在当时藏区,游牧生活还是许多地区的主要生产方式,逐水草而居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在西藏这种统治者大力倡导、尊崇佛教,全民信教的地区,仅靠固定的寺庙,显然是无法充分满足众多迁徙不定的信徒宗教生活需要的。于是唐卡这种主要以卷轴画形式出现的艺术,满足了信徒的宗教生活需要,画在唐卡上的佛、菩萨,代替了寺庙中的塑像和墙上的壁画,成为他们可以随身携带的崇拜物。唐卡这门绘画艺术因此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起来。所以,有人又针对唐卡便于携带的特点,把它称之为“可以流动的壁画”。信徒为了表示对佛法的诚信和尊崇,还往往花钱延请画师作画,并将它们布施给寺庙,以积累功德。加之各寺院的许多高僧以及喇嘛都是绘画高手,他们也往往制作大量唐卡,于是最终就形成“藏族寺院是佛画艺术的殿堂”这种局面。唐卡的繁荣有赖于藏传佛教的兴盛,而它的衰退也与佛教的衰落紧密相连。在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和赤热巴巾三代赞普所在的藏传佛教前弘期,三代法王大力扶持和尊崇佛教,兴建了大批佛教寺院,唐卡绘画艺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它不仅吸收了印度佛教及佛画艺术的精华,还受到尼泊尔和中国内地绘画艺术的影响。比如藏区的画师就有这样的说法,“画像学西藏,画景学汉地”。它一方面表明西藏和内地绘画的不同特点、长处,也表明了西藏与外界的文化交流。除此而外,藏传佛教还从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绘画艺术上吸收营养。例如,八吉祥图(即宝伞、金鱼、妙莲、胜利幢、宝瓶、吉祥结、金轮、右旋海螺)并不是佛教盛行后才的有,而是一种代表着苯教意识形态的图形。可见藏族唐卡艺术在历史上就是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总结和继承本民族绘画技巧,并不断创新的艺术结晶。唐卡艺术在前弘期就得到较大发展,为唐卡艺术在日后的繁荣打下基础。在赞普朗达玛兴苯(教)来佛(教)以来,西藏的佛教寺庙被毁,许多僧人被杀,或是被流放,壁画也随着寺庙的毁灭大多灰飞烟灭。绝大部分唐卡也难逃厄运,留存下来的也是凤毛麟角,真可谓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西藏藏传佛教在历史上进入了一百多年的“无明、黑暗”时代(意为没有了佛法)。唐卡艺术也遭至灭顶之灾。到了藏传佛教的后弘期,元代统治者在西藏地区册封了十四代萨迦教派的首领为帝师,以萨迦政权管理西藏事务。明统治者基本承袭了元的统治策略,封了“八王”(法王),但西藏并没有真正统一,各教派之间纷争不息,但藏传佛教总的来说得到一定恢复发展。唐卡绘画艺术也得到一定程度复兴。明清以来,特别是宗喀巴大师创立的黄教格鲁派逐渐兴盛,到五世DL时期,他与四世班禅借助蒙古固始汗之力,取得了西藏统治地位,于公元1642年,建立了甘丹颇章黄教政权。1652年他入京觐见顺治皇帝,并受册封,形成了格鲁派对别的教派的绝对优势,也确立了他“所领天下释教”的最高领袖地位。五世DL对西藏除葛举派和觉囊派外的其他藏传佛教教派,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赢得了各派首领的敬仰和支持。以格鲁派为主的西藏各藏传佛教教派也都日益兴盛、发展起来。唐卡绘画艺术也迎来它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时期。佛教的隆盛带来唐卡艺术的繁荣,西藏所有的教派几乎都有相应的画派依附,如格鲁派的“缅唐派”,噶举派.(白教)的“嘎玛嘎雪”派。除“缅唐派”外,影响较大的还有钦泽派和希岗派。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化,最后形成前藏画派、后藏画派、安多画派(由“缅唐派”发展形成)、康区画派、汉风画派。还出现了地区性的艺术绘画中心和门派,如甘孜藏族绘画艺术、德格版画艺术、青海的热贡艺术。唐卡的种类、门派艺术和风格已趋完善。
[/size][/size]
[font=楷体_GB2312][size=5]  从唐卡的内容上讲,它主要反映的是宗教的内容,纵观唐卡的各种制作方法门派,虽然有较大差别,例如有绘制,有刺绣,堆绣等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内容都以表现宗教文化为主,纯宗教内容的唐卡占了唐卡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有表现佛、菩萨、罗汉、护法神、佛教建筑、宗教故事等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它反映的内容还包括了藏族传说中世界的形成、藏族的起源、量理学、医学、天文、历算、文学、诗歌、戏剧、美术、民间传说故事等等。以画言史,以画叙事,是它的突出特点。从这方面讲,唐卡又是藏族的一部百科全书。即便如此,唐卡在反映别的内容和题材时,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size][/size]
[font=楷体_GB2312][size=5]  从唐卡的使用功能上讲,这种艺术形式,也主要是服务于宗教生活的。唐卡和壁画这两大藏族绘画艺术,它的发展和兴衰如前所述,与藏传佛教密不可分。它的主要宗旨,也是服务于宗教的。寺院是藏族宗教文化的中心,多数的唐卡,特别是一些名品佳作,主要聚积在寺院。它主要的功能是悬挂后供信徒顶礼膜拜,满足他们的宗教生活需要。民间留存的唐卡,也主要用于佛教教徒布置自己的经堂、佛龛。而作为一种美术装饰作品的功用,并不主要和明显。
[/size][/size]
[font=楷体_GB2312][size=5]  从唐卡的创作人员来看,绝大多数为宗教人士,在西藏历史上,唐卡绘画艺术家以各寺院的比丘(喇嘛)为主,宗教僧侣画师,也大都不愿将绘画技艺传授给世俗之人。在许多地区,唐卡绘画的学徒规矩,是从先学画释迦牟尼佛像开始,其中的一层含义就是表示皈依师傅和佛门。俗人也乐于以丰厚的工钱为代价,邀请僧侣画师为他们作画,用于布施或是供奉,作为自己的福德。从历史上著名的唐卡画师来看,他们许多既是唐卡绘画的名家,又是通晓五明的佛学大师,例如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噶玛噶举派噶玛若必多杰,缅唐派的创始人曼拉端珠嘉措,还有唐东杰波,洛扎丹增罗布,江安罗布等等。
[/size][/size]
[font=楷体_GB2312][size=5][b] [color=red] 三、绘画唐卡的创作及主要流派的风格特点[/color][/b]
[/color]
[font=楷体_GB2312][size=5]  绘画唐卡,是唐卡艺术的一种最主要表现形式,它形成的流派最多,数量在各类唐卡中占绝大多数。绘画唐卡的制作主要分为画布制作、打线素描、制作胶泥凸纹、上色、染色、彩笔勾描、描金、铺金、磨色和开眼等许多复杂工序和步骤,要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能,必须有师傅的言传身教和弟子的刻苦学习揣摩。唐卡画面的布局原则一般是:上方为天,主要画佛像(法身、报身和应身)和菩萨像(观世音、文殊菩萨等);下方为地,主要画英雄、空行母、度母、护法神、比丘、寺庙和供品。上边内容的尺寸应小于下边内容的尺寸,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原则。至于绘制内容的各部分尺寸、比例、身形、姿态,在有关的论著中都制订了严格的规范。《甘珠尔》大藏经中的《时轮》、《总源注疏》,宗喀巴大师的《影像观察明镜》,曼拉端珠的《如来尺度如意宝》等等著述经典,对佛画的尺度、比例等方面作了详细地论述和具体的规定,画师们为了便于对各种规范进行记忆,还编了许多的口诀。由于这些严格的规定,唐卡画师在创作时,必须符合这些规范,不可任意发挥。传统鉴定一幅唐卡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它的内容、尺寸、比例是否符合规范。
[/size][/size]
[font=楷体_GB2312][size=5]  绘画唐卡的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颜料。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明亮。这是现代化学颜料所无法比拟的。矿物质原料由于自身的物理特性,研磨调和后,仍然非常滞重,用一般的画笔很难运笔作画,唐卡的传统画笔锋毫是用猞猁的尾毛制作的,据说这种画笔饱蘸这些特殊的颜料,仍能运笔自如,潇洒作画。
[/size][/size]
[font=楷体_GB2312][size=5]  绘画唐卡经过长期发展,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许多流派,其中前藏画派、后藏画派、西康画派和汉风画派影响最大。前藏画派和后藏画派都师承于缅唐画派,前藏画派构图严谨,擅长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如十四世DL喇嘛丹增嘉措敬献毛主席的《金边毛主席唐卡像》,主像毛主席的面部微笑,刻画得尤为传神,那种微笑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的表露。后藏的唐卡绘制笔法细腻,色彩浓艳,属工笔重彩一类。如十世班禅大师敬献毛主席的《四臂观音像唐卡》,就是后藏风格的力作。该作品画面构图复杂,线条勾勒精细,色彩浓艳,表现了一种华丽、细腻风格。汉风画派是模仿内地绘画风格的一个流派。它是藏区画师模仿内地写意风格,用传统唐卡材料创作的一种唐卡风格流派。如《十八罗汉像唐卡》,就属这一风格流派。它画面虚空大,构图精炼,笔法简洁,人物,山石,鸟兽的勾勒、点染无不酷似内地明清的写意风格。西康画派是在学习西藏传统缅唐派的基础上,吸收汉风画派的一些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画风介于二者之间的一个流派。它很注意经营内容的布局和位置,追求写意风格的笔墨情趣和着色的雅致。如清代《赤松德赞像》唐卡就是这一流派的作品。
[/size][/size]
[font=楷体_GB2312][size=5] [color=red][b] 四、唐卡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和主要特点[/b][/color]
[/color]
[font=楷体_GB2312][size=5]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手段的出现,唐卡在绘画唐卡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堆绣、刺绣、织锦、缂丝唐卡和印刷着色唐卡等。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唐卡艺术又不仅仅是一门绘画艺术。这些新的制作手段和方法,丰富了传统的唐卡艺术。它们的制作手段和方法与绘画唐卡有很大区别,但是在唐卡的内容、布局及其尺寸比例上,则与绘画唐卡一致,都要符合传统的经典理论规范。
[/size][/size]
[font=楷体_GB2312][size=5]  堆绣唐卡:堆绣又叫剪贴、补花。其方法是用各色彩缎,剪裁各种人物、花卉、亭台、楼阁等,粘贴在织物上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本是源于内地的一种服装服饰的制作方法,这种工艺方法的特点是,能增加作品的色彩变化和立体感。这种工艺传入藏区后,被用于唐卡的制作,发展成一种新的唐卡门类。堆绣唐卡的制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已日臻完善。其中以青海地区塔尔寺最为著名,被称为该寺的艺术“三绝”之一。
[/size][/size]
[font=楷体_GB2312][size=5]  刺绣唐卡:刺绣唐卡是用各种丝线,在缎面上绣成。刺绣工艺在我国的中原和南方地区源远流长,以苏绣为代表的四大名绣名扬世界。据传,西藏的刺绣工艺是由蒙古地区传入,刺绣工艺传入西藏等藏区,也被用于唐卡制作,形成专门的一类刺绣唐卡。唐卡刺绣一般是平绣。刺绣唐卡的主要特点是色泽明艳,过渡自然,作品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
  
  织锦是用一色经线(多为素色)交织不同的彩色纬线制作而成的。缂丝是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织锦是“经纬交织”,缂丝是“通经断纬”。这两种工艺用于唐卡制作,发展出织锦和缂丝唐卡。织锦和缂丝唐卡,质地细密,花纹精致,色彩明快,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西藏的织锦和缂丝唐卡,多为在内地定做,以明代为多。因这两种唐卡制作数量少,故留存的已不多。
[/size][/size]
[font=楷体_GB2312][size=5]  印刷着色唐卡,是将画好的图像雕刻成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如同内地古代的雕版印刷),然后再着色装裱而成。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道劲,层次分明,独具特色。以四川德格地区的为代表。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收藏的一张印刷着色唐卡《释迦牟尼像》,是由四川康区600年前的木雕板印制,非常珍贵。[/size][/size][/size][/size][/size]

莲花盛放 发表于 2006-8-22 00:09

感动

我有一幅唐卡,是我曾经很爱的藏族小伙带给我的,后来从藏族师妹那里得知,原来唐卡是不轻易送人的,很感动,也很感谢他的祝福,虽然不能在一起,还是希望佛祖保佑他……

纽固修 发表于 2007-3-31 21:27

[font=楷体_GB2312][size=5]    [color=red]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color]系藏文音译,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 [/color]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唐卡是藏语的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现已成为海内外文物收藏的新热点。[/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唐卡的历史[/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续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的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  [/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强烈的装饰性。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地显得灿烂夺目。缂丝是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西藏的织物唐卡多是内地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后来西藏本地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了。印刷唐卡有两种,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还有一种是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然后着色装裱而成。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视之如雕镂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效果。目前,市面上所售的多是印刷唐卡与绘制唐卡。[/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唐卡的分类[/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唐卡最常见的尺幅是条幅形,底边留有很大的空白,尺寸一般是长75厘米,宽50厘米,除条幅形唐卡外,还可以看到横幅形唐卡:这种唐卡大幅的长1.10米,条宽约3.5米。[/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根据制作唐卡所用材料,可以将唐卡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另一种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一、国唐(丝绢唐卡)[/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根据丝绢材料的不同,“国唐”也有以下五种: [/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1)绣像“国唐”:这是一种用各种不同的丝线经手工刺绣而成的唐卡。[/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2)丝面“国唐”:制作这种唐卡是将各色的丝绢切成各种形状的布块,然后再用针将拼成画面的各色布块缝接起来。[/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3)丝贴“国唐”:这种唐卡与(2)相似,只不过是将切成的各种彩色布块用胶粘在画布上组成画面。[/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4)手织“国唐”:一种用丝线经手编织而成的唐卡。[/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5)版印“国唐”:这种唐卡是用墨或朱砂作颜料用套版直接印在丝绢上,套版主要用木版,偶然也用铜版或铁版。[/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国唐”中尺幅最大的叫做“国固”。因为太大,也不能随便把它挂出来,实际上只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才使用这种唐卡,将“国固”大唐卡挂在寺庙的外墙上,或者挂在专门为挂“国固”唐卡而修建的晒佛台上。布达拉宫一幅最大的“国固”唐卡,高55.80米,宽46.81米。这幅唐卡是在五世DL喇嘛圆寂后,由摄政桑结嘉措主持制作的。唐卡描绘的无量光佛。[/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二、“止唐”(绘画唐卡)[/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由于唐卡的画法多种多样,“止唐”也有好多种。人们主要是依据画背景时所用颜料的不同色彩来区分“止唐”的种类:[/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1)彩唐:一种用各色颜料画成背景的唐卡。[/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2)金唐:一种用金色颜料画背景的唐卡。[/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3)朱红唐:一种用朱红色颜料画背景的唐卡。[/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4)黑唐:仅用墨色画背景的唐卡。[/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5)版印“止唐”:这种唐卡的制作方法与制作版印“国唐”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国唐”印在丝绢做成的画布上,而“止唐”则印在棉布做成的画布上。 [/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最大的“止唐”长3米,宽2米;最小的“止唐”仅长30厘米,宽20厘米[/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其他绘画[/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一、坛城画 [/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与唐卡相类似的还有坛城画。这是画在正方形画布上的圆形绘画。如果这个坛城画边上缀有锦缎作装饰,有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画工把坛城画画在条幅形的画布上。坛城画有各种尺幅,大的1米见方,更大一点,当然可以画在天花板上。[/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二、孜各利画 [/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孜各利画是一种袖珍画片,因它尺寸大小,根本不能用锦缎装饰起来,其最大的尺幅也就是15×20厘米。最常见的幅形是条幅形,内容多描绘各种神灵,有时也画一些诸如佛塔之类的神器。[/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三、头神画 [/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头神画是经常用作书籍插图的袖珍画,当用作书籍插图时就叫做头神画。这种画一般夹在书籍的中间或放在页边上。   [/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四、萨拉南夏游戏图 [/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这种游戏使用一种叫“萨拉南夏”的游戏棋盘,这种带有图像的“棋盘”最大的可达2×1.5米。萨拉南夏游戏有点像西方蛇阵游戏或梯形游戏,只不过萨拉南夏是带有宗教目的的一种游戏。“棋盘”有六块不同的区域,在每个区域内都可以“复活”,代表佛陀一生事迹的不同棋路都是用绘画的形式描绘的。[/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玩这种游戏时,玩游戏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棋子”(小石子、木棍、硬币等)放在棋盘的中央,中央代表南瞻部洲。然后游戏者可以掷骰子,骰子上不是画有人物而是写有六个字母,每面一个,每个字母都有一个相应的佛教含义。字母所含的内容都写在棋盘六块区域的下方。作游戏时。根据掷骰子掷得的字母来依次挪动各人的“棋子”。[/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五、壁画[/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是一种非常普及的绘画形式。因画在墙上,所以叫壁画。壁画描绘的主要是宗教题材,描绘神灵和其他一些精灵,宗教故事等等,在寺院、庙宇、宫殿、私人住宅、工棚、驿站以及各类客店都可以看到壁画,有时也在户外画壁画,寺院殿堂的天花板更是经常画壁画的地方,偶尔也画在经堂的梁柱之上。[/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上面已经提到的绘画形式主要都是用来表现宗教主题的。绘画所描绘的可能是一些喇嘛、神灵的画像,也可能描绘供品或者佛徒的生平事迹;描绘幻想中佛徒居住的天庭,描绘佛陀或高僧大德的本生故事,也描绘寺院的建筑场面。有的只描绘供品或描绘六道轮回图,还有防止四方灾难的绘画“斯巴角松”。[/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此外,还有一些非宗教主题的绘画。这些绘画有的画历史题材,有的描绘史诗英雄格萨尔大王。[/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还有一部分毫无宗教色彩的绘画。描绘世俗社会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情况;描绘传说故事、花卉、植物和其他一些世俗内容的对象。[/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这些世俗画中有一些含有祝福的象征意义,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九种:[/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1)八吉祥。[/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2)八吉祥物。[/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3)七种王室珍物。 [/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4)七宝物。[/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5)不和之战图。[/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6)和睦四兄弟图。[/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7)蒙古人导虎图。[/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8)由鼻牵象图。[/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9)六长寿图。[/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唐卡的绘制[/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反映教礼、教规的唐卡,常见的是坛城图、六追轮回图,十全自在图,格鲁派戒律表、九宫八卦图、八大佛塔和各佛菩萨等。最常见的是“八吉祥图”(宝伞、金鱼、宝瓶、妙莲,右旋海螺、吉祥结,腾幢、金轮),还有“吉祥八物”(镜子,奶酪,长寿茅草、木瓜、右旋海螺,牛黄、簧丹、白芥)。[/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另有七政宝图形及各式各样的图案。有的唐卡中,除了绘制宏伟的建筑群,还描绘寺院及其兴建原因、修建情景和建寺过程中降魔的神话故事,有的还绘有寺院落成后的盛大庆典场面。西藏民族类唐卡是以藏民相关内容为题材。包括他们的历史地理、神话传说、藏医药、天文历算等,还包括四大洲及风火水土图、须弥山图、西藏人的起源图,金城公主进藏图等,吉祥四瑞图也是藏族僧俗酷爱的唐卡题材。[/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某些反映两藏历史的唐卡,常常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或连环图带的形式,每一页书面批注少量文字。如《八思巴传》医药学唐卡,分人体解剖图、药物图,器械图,尿诊图、脉诊图和饮食卫生防病图筹,是根据著名医学家玉妥宁玛·云丹贡布的著作《四部医典》的内容绘制的,共79幅。还有1幅西破历找名医师承图,共计80幅。[/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天文圈最著名的是《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用12种动物(牛、羊、马,鱼等)各代表一个星球。各按一定的轨道运行。这与古代汉地把天体分割为十二宫是完全一致的。历算唐卡是藏族历算家根据文成公主带来的历算书,图表等进一步发展而来的,这种藏历推算法叫“黑算”。[/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唐卡的分期[/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从时间上,我们大致可把唐卡艺术分为4 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7至9世纪的槛筋期,即造像之初期,也就是藏传佛教的滥觞期。构图简练,多用青、黄、赤、白 4种根本显色绘成。人物造像几乎全裸,仅以梵绳、八宝为庄严,主尊画得较大,多直线。第二个时期是12世纪左右,即藏传佛教的后宏期。[/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西藏江孜地区形成了一种以印度健陀罗、尼泊尔、汉地和西藏本土艺术风格相互影响融合的地方艺术风格流派,即江孜画派。其特点是造型比例适当,着重心理表现,突出个性特征的写实手法。第三个时期是15至16世纪,即藏族佛教艺术的繁盛期。宗教上层参与唐卡的创作活动,产生了著名的 \"门者画派\"、\"门萨画派\"和\"嘎玛贡画派\"。[/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第四个时期是18至19世纪,也就是唐卡绘画的鼎盛时期。这时期的艺术风格主要受到汉地工笔重彩技法的影响。它的发展前后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18世纪八邦寺高僧多倾觉和曲吉牛勤所创的\"新嘎玛贡\"画派为其代表。这一画派学习汉族工笔画传统,重晕染、烘托、勾勒,艺术上已不满足原有的朴素、简洁风格,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所谓 \"二十四次明暗渲染\"法来丰富画面效果。[/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第二阶段是19世纪初所形成的\"汉风\"时期。\"新嘎玛贡\"画派在第一阶段华丽富贵的风格基础上,开始追求汉画设色雅致 、清新的风格,并将一些汉地通用的 \"福\"、\"寿\"之类吉祥词绘于画中,形成了今天的唐卡艺术风格。[/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唐卡色彩[/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唐卡在施色方面,有独特的讲究,重彩底色约分为红、黑、蓝、金、银五种。红唐卡多绘佛本生故事,风格富丽。黑唐卡多绘护法神、金刚一类镇妖降魔的内容,并施金色勾线,画面威严庄重。蓝唐卡则多绘欢喜佛、胜乐金刚一类题材,有吉祥喜庆之意。金、银唐卡,画面富贵典雅,色彩单纯辉煌。[/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有时画面底色还随“地界”至“天界”的内容变化而变化,如地狱画了护法神降魔,底色则以红色为主;随着中间夹侍菩萨的出现,色彩逐渐变蓝;到了天界,便是一片湛蓝的底色。此外,白于色彩被作为表现神佛容貌、性格的一种手段,因此常以白色表现平静、和蔼、善良;红色和深蓝色表现强悍好斗、凶猛狰狞(愤怒相),出常常巧妙地把大块的红色、绿色、青色和蓝色并列使用;金色代表多种颜色,表现出一种神圣的气氛。[/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西藏绘画流派[/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不同风格的唐卡(Thangka)代表了西藏不同的画派,西藏的绘画流派可以分为:[/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噶知派][/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噶知是藏族绘画雕塑的一个流派,据说该流派沿袭噶玛牟觉多杰撰著的《图像度量经》之画风,以绘制宁静善良的人物画像出名。[/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钦泽派] [/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钦泽派的创始人是西藏贡嘎尔朵地方的钦泽欠茂。该派脱胎于曼唐巴画派,所以较多地保留了曼唐巴的画风。[/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噶尔热][/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噶尔热是南木卡扎西活佛把藏画的度量和汉族画(国画)的上色、景物布局结合起来的一种画派。其特点是画面大,容量多,人物面部清秀,笑容藏而不露。[/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杰居毕画派][/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杰居毕画派是由噶玛曲央多杰在藏画基基础上吸收了克什米尔画风而创立的一门画派。 [/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旦鲁派][/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学者智嘉和曼唐·察卡等人的画风称旦鲁派,该派著有《神像度量如意宝珠》等美术典籍。[/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代热派][/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代热派是噶尔热派和曼唐派画风相融合的一个画派,其主要特点是注重人物的造型、人物的神态和人物的内涵。该派较著名的画师有旦增诺尔卜、荣巴·索南杰保、智拉普日吾才让、唐拉才旺等。[/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希岗巴][/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希岗巴活佛的画风以及保持这种画风的画派称为希岗巴。由于此派受尼泊尔绘画风格的影响较大,所以也称尼泊尔画派。[/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曼娘派][/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曼娘派是藏区最早的一个画派,创始人是十四世纪的曼拉东珠,该派的特点是愤怒像怒中含笑,体态轻盈,衣着华丽,上色淡雅,神态逼真,身体各部位的尺度适中等。 [/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曼鲁派][/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曼鲁派是曼娘和曼萨尔画派的总称。[/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曼萨尔派][/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5]曼萨尔派的创始人是藏巴·曲洋嘉措,该派与曼娘派的画风相近,特点是线条粗犷,面相威猛,上色较重,身量略高,画工精细等。[/size][/font]

邬扎拉拓 发表于 2011-1-4 13:21

最上三寶我皈依,一切罪業皆懺悔
眾生善根盡隨喜,正覺菩提意中持

正覺妙法及僧伽,直至菩提我皈依
所為利益自他故,我今即發菩提心

即發最上菩提心,饒益一切諸有情
菩提妙行皆修作,為利眾生願成佛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