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密修海's Archiver

瑞祥 发表于 2013-4-2 16:40

佛说四念处经

[size=5][font=楷体_GB2312]佛说四念处经

       第一品---
       如是我闻,一时佛游拘搂族,在剑摩瑟昙那都邑中。尔时佛告比丘:‘诸比丘!’诸比丘应诺:“世尊。”佛言:“诸比丘,有一妙道可净众生,可度忧悲,可灭苦恼,可达正道,可证涅槃,此妙道即四念处。”

   “何谓四念处?”
1、“诸比丘,今有比丘,即身观身而住,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可灭世间贪忧。”
2、“即受观受而住,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可灭世间贪忧。”
3、“即心观心而住,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可灭世间贪忧。”
4、“即法观法而住,精进警觉,念念分明,可灭世间贪忧。”

     第二品

“诸比丘,比丘云何即身观身而住耶?
“若有比丘,步入林间,或树下,或于空寂无人处,跏趺而坐,身躯端直,当前奋起正念,专心系念于出息入息。彼入息时,知道自己正在入息。彼出息时,知道自己正在出息。彼作长入息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在作长入息。’彼作长出息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在作长出息。’彼作短入息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在作短入息’彼作短出息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在作短出息'.

   “彼须如是训练自己:‘入息,我对我的整个身体了了分明。出息,我对我的整个身体了了分明。入息,我使身体的活动平息下来。出息,我使身体的活动平息下来。
    “诸比丘,犹如熟巧之木镟工,于镟盘做长转时,心中了了分明,‘我在做长转。’于镟盘做短转时,心中了了分明,‘我在做短转。’比丘亦如是。彼作长入息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在作长入息。’彼作长出息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在作长出息。’彼作短入息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在作短入息。’彼作短出息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在作短出息。’
   ‘ 彼须如是训练自己:入息,我对我的整个身体了了分明。出息,我对我的整个身体了了分明。入息,我使身体的活动平息下来。出息,我使身体的活动平息下来。
      '彼如是即身观身而住。彼观察身内或身外,或兼顾身内与身外。彼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身内之坏灭,或兼顾观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其身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身而住,自由自在,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即身观身。
      复次,诸比丘,彼于走路时,心中了了分明,我在走路。彼于站立时,心中了了分明,‘我在站立。”彼于坐时,心中了了分明,‘我在坐着。’彼于躺卧时,心中了了分明,‘我在躺卧。’无论身体处于何种姿势,彼于其身体之姿势,心中都了了分明。
    “比丘如是即身观身而住。彼观察身内或身外,或兼顾身内与身外。彼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身内之坏灭,或兼顾观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其身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身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即身观身。
   “复次,诸比丘,比丘于进退之际,对其进退,施以圆满觉照,心中了了分明。彼于前瞻后顾、弯腰站起之际,对其所做之事,亦施以圆满觉照,心中了了分明。彼于穿衣持钵之际,对其所做之事,施以圆满觉照,心中了了分明。彼于饮食嚼尝之际,对所有这一切,施以圆满觉照,心中了了分明。彼于大小便利之际,对所做之事,施以圆满觉照,心中了了分明。彼于行、住、坐、卧、睡、醒、语、默之际,对所有这一切,施以圆满觉照,心中了了分明。
    “彼如是即身观身而住。彼观察身内或身外,或兼顾身内与身外。彼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身内之坏灭,或兼顾观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其身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身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即身观身。
     “复次,诸比丘,彼应观想自身,自足底而上,自头发而下,此身为皮囊所包裹,种种不净充满,而作是言:“我此身中 ,有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肾、心、肝、肋膜、脾脏、大肠、肠膜、肺、胃、屎、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淋巴、涕、唾、滑液。
      “诸比丘,犹如一只两面开口的袋子,内中盛满各种,种子。诸如粳米、糙米、菜豆、豌豆、芝麻、精米。聪明之士,打开袋子,于中观见分明,曰:此是粳米,此是糙米,此是菜豆,此是豌豆,此是芝麻,此是精米。诸比丘,彼观此身,亦复如是,自足底而上,自头发而下,此身为皮囊所包裹,种种不净充满,而作是言:我此身中,有此身中,有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肾、心、肝、肋膜、脾脏、大肠、肠膜、肺、胃、屎、尿、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淋巴、涕、唾、滑液。
       “彼如是即身观身而住。彼观察身内或身外,或兼顾身内与身外。彼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身内之坏灭,或兼顾观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其身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身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即身观身。
      “复次,诸彼丘,彼身无论处于何种姿势,彼应依界(组成身体之四大)而观其身,曰:此身之中有地、水、火、风等四大种。
      “诸比丘,犹如熟练屠夫,或其学徒,坐于四衢大道,杀牛剥皮,支解成块。诸彼丘依界观身,亦复如是,曰:于此身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等四大种。
       “彼如是即身观身而住,彼观察身内或身外,或兼顾身内与身外。彼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身内之坏灭,或兼顾观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其身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身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即身观身。
     “复次,诸比丘,彼观见死尸,弃于冢间,或死一日,或死二日,或死三日,膨胀瘀黑,脓烂充满。如彼自比,而作是言:我此身体,如彼一般,性质相同,将来亦当如是,无可逃避。
       "彼如是即身观身而住。彼观察身内或身外,或兼顾身内与身外。彼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身内之坏灭,或兼顾观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其身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身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即身观身。
      “复次,诸比丘,彼观见死尸,弃于冢间,或为乌鸦所啄,或为秃鹫所食,或为野犬所叼,或为狐狸所咬,或为各类昆虫所食。如彼自比,而作是言:我此身体,如彼一般,性质相同,将来当亦如是,无可逃避。
      "彼如是即身观身而住。彼观察身内或身外,或兼顾身内与身外。彼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身内之坏灭,或兼顾观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其身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身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即身观身。
     ‘复次,诸比丘,彼观见死尸弃于冢间,骸骨筋络连系,略有余血余肉。如彼自比,而作是言:我此身体,如彼一般,性质相同,将来亦当如是,无可逃避。
      “彼如是即身观身而住。彼观察身内或身外,或兼顾身内与身外。彼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身内之坏灭,或兼顾观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其身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身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即身观身。
      “复次,诸比丘,彼观见死尸弃于冢间,只余骸骨,皮肉尽脱,血迹斑斑,筋腱尚存。如彼自比,而作是言:我此身体,如彼一般,性质相同,将来亦当如是,无可逃避。
      “彼如是即身观身而住。彼观察身内或身外,或兼顾身内与身外。彼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身内之坏灭,或兼顾观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其身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身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即身观身。
       ‘复次,诸比丘,彼观见死尸,弃于冢间,只余骸骨筋腱,无血无肉。如彼自比,而作是言:我此身体,如彼一般,性质相同,将来亦当如是,无可逃避。
       “彼如是即身观身而住。彼观察身内或身外,或兼顾身内与身外。彼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身内之坏灭,或兼顾观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其身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身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即身观身。
       ‘复次,诸比丘,彼观见死尸弃于冢间,骸骨支解,四散分离,手骨一处,足骨一处,胫骨一处,臂骨一处,脊骨一处。如彼自比,而作是言:我此身体,如彼一般,性质相同,将来亦当如是,无可逃避。
       “彼如是即身观身而住。彼观察身内或身外,或兼顾身内与身外。彼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身内之坏灭,或兼顾观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其身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身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即身观身。
       ‘复次,诸比丘,彼观见死尸弃于冢间,骸骨惨白,如海螺壳。如彼自比,而作是言:我此身体,如彼一般,性质相同,将来亦当如是,无可逃避。
       “彼如是即身观身而住。彼观察身内或身外,或兼顾身内与身外。彼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身内之坏灭,或兼顾观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其身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身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即身观身。
       ‘复次,诸比丘,彼观见死尸弃于冢间,白骨各异,四散堆积,经年日久。如彼自比,而作是言:我此身体,如彼一般,性质相同,将来亦当如是,无可逃避。
        “彼如是即身观身而住。彼观察身内或身外,或兼顾身内与身外。彼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身内之坏灭,或兼顾观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其身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身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即身观身。
        “复次,诸比丘,彼观见死尸弃于冢间,骨殖枯腐,化为齑粉。如彼自比,而作是言:我此身体,如彼一般,性质相同,将来亦当如是,无可逃避。
        ‘彼如是即身观身而住。彼观察身内或身外,或兼顾身内与身外。彼观察身内之生起,或身内之坏灭,或兼顾观察身内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其身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身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即身观身。
     
        第三品

    “诸比丘,比丘云何即受观受而住耶?
    ‘诸比丘,彼正感觉乐受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觉乐受。彼正感觉苦受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觉苦受。彼正感觉非苦非乐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觉非苦非乐受。彼正感觉身体之乐受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觉身体之乐受。彼正感觉心灵之乐受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觉心灵之乐受。彼正感觉身体之苦受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觉身体之苦受。彼正感觉心灵之苦受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觉心灵之苦受。彼正感觉身体之非苦非乐受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觉身体之非苦非乐受。彼正感觉心灵之非苦非乐受时,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觉心灵之非苦非乐受。
       “彼如是即受观受而住。彼于内观察其受,彼于外观察其受,彼于内外观察其受,或观察受之生起,或观察受之坏灭,或观察受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其受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受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即受观受。

        第四品

  ‘诸比丘,比丘云何即心观心而住耶?
  “诸比丘,彼贪欲炽盛,心中了了分明,我贪欲炽盛。彼心离贪欲,心中了了分明,我心离贪欲。彼嗔恚炽盛,心中了了分明,我嗔恚炽盛。彼心离嗔恚,心中了了分明,我心离嗔恚。彼愚痴炽盛,心中了了分明,我愚痴炽盛。彼心离愚痴,心中了了分明,我心离愚痴。彼心念镇定,心中了了分明,我心念镇定。彼心念彼镇定,心中了了分明,我心念不镇定。彼心念散乱,心中了了分明,我心念散乱。彼心念不散乱,心中了了分明,我心念不散乱。彼心志广大,心中了了分明,我心志广大。彼心志狭小,心中了了分明,我心志狭小。彼心智能趋上,心中了了分明,我心智能趋上。彼心智不能趋上,心中了了分明,我心智不能趋上。彼心力集中,心中了了分明,我心力集中。彼心力散漫,心中了了分明,我心力散漫。彼心得解脱,心中了了分明,我心得解脱。彼心不得解脱,心中了了分明,我心不得解脱。彼如是即心观心而住。彼于内观察其心,彼于外观察其心,彼于内外观察其心,或观察心之生起,或观察心之坏灭,或观察心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其心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心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即心观心。

         第五品

      “诸比丘,比丘云何即法观法而住耶?
      ‘诸比丘,彼当于五盖观察诸法。云何观察耶?
      ‘诸比丘,彼有贪欲,心中了了分明,我有贪欲。彼无贪欲,心中了了分明,我无贪欲。尚未生起之贪欲云何会生起,心中了了分明。已生起之贪欲如何弃舍,心中了了分明。已弃除之贪欲如何令未来不生,心中了了分明。
       “彼有嗔恚,心中了了分明,我有嗔恚。彼无嗔恚,心中了了分明,我无嗔恚。尚未生起之嗔恚云何会生起,心中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嗔恚如何弃舍,心中了了分明。已弃舍之嗔恚如何令未来不生,心中了了分明。
      “彼有昏沉,心中了了分明,我有昏沉。彼无昏沉,心中了了分明,我无昏沉。尚未生起之昏沉云何会生起,心中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昏沉如何弃舍,心中了了分明。已弃除之昏沉如何令未来不生,心中了了分明。
      “彼有掉悔,心中了了分明,我有掉悔。彼无掉悔,心中了了分明,我无掉悔。尚未生起之掉悔云何会生起,心中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掉悔如何弃舍,心中了了分明。已弃除之掉悔如何令未来不生,心中了了分明。
       “彼有疑惑,心中了了分明,我有疑惑。彼无疑惑,心中了了分明,我无疑惑。尚未生起之疑惑云何会生起,心中了了分明,已生起之疑惑如何弃舍,心中了了分明。已弃除之疑惑如何令未来不生,心中了了分明。
       ‘彼如是于五盖即法观法而住。彼于内观察诸法,彼于外观察诸法,彼于内外观察诸法,或观察诸法之生起,或观察诸法之坏灭,或观察诸法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诸法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察诸法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于五盖即法观察诸法。
       “复次,诸比丘,彼当于五取蕴观察诸法。云何观察耶?
       ‘诸比丘,彼当如是观察:如是即是色,如是即是色之生起,如是即是色之消灭。如是即是受,如是即是受之生起,如是即是受之消灭。如是即是想,如是即是想之生起,如是即是想之消灭。如是即是行,如是即是行之生起,如是即是行之消灭。如是即是识,如是即是识之生起,如是即是识之消灭。
       “彼如是于五取蕴即法观法而住。彼于内观察诸法,彼于外观察诸法,彼于内外观察诸法,或观察诸法之生起,或观察诸法之坏灭,或观察诸法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诸法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察诸法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于五取蕴即法观察诸法。
     “复次,诸比丘,彼当于六根与六尘观察诸法。云何观察耶?
     ‘诸比丘,彼应了了分明眼根,了了分明色尘,了了分明依次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如何令未来不生。
      “诸比丘,彼应了了 分明耳根,了了分明声尘,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如何令未来不生。
      “诸比丘,彼应了了分明鼻根,了了分明香尘,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之弃舍之束缚如何令未来不生。
      “诸比丘,彼应了了分明舌根,了了分明味尘,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如何令未来不生。
       “诸比丘,彼应了了分明身根,了了分明触尘,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如何令未来不生。
     “诸比丘,彼应了了分明意根,了了分明法尘,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如何令未来不生。
      “彼如是于六根六尘即法观法而住。彼于内观察诸法,彼于外观察诸法,彼于内外观察诸法,或观察诸法之生起,或观察诸法之坏灭,或观察诸法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诸法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察诸法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于六根六尘即法观察诸法。
     “复次,诸比丘,彼当于七觉支观察诸法。云何观察耶?
    ‘诸比丘,彼有念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念觉支。彼无念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无念觉支。彼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念觉支如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念觉支如何圆满。
      “彼有择法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择法觉支。彼无择法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无择法觉支。彼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择法觉支如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择法觉支如何圆满。
        "彼有精进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精进觉支’。彼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精进觉支如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精进觉支如何圆满。
       “彼有喜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喜觉支’。彼无喜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无喜觉支’.彼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喜觉支如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喜觉支如何圆满。
      “彼有轻安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轻安觉支。彼无轻安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无轻安觉支。彼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轻安觉支如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轻安觉支如何圆满。
      “彼有定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定觉支。彼无定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无定觉支。彼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定觉支如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定觉支如何圆满。
      “彼有舍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有舍觉支。彼无舍觉支,心中了了分明,我无舍觉支。彼应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舍觉支如何生起,应了了分明已生起之舍觉支如何圆满。
      “彼如是于七觉支即法观法而住。彼于内观察诸法,彼于外观察诸法,彼于内外观察诸法,或观察诸法之生起,或观察诸法之坏灭,或观察诸法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诸法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察诸法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于七觉支即法观察诸法。
     “复次,诸比丘,彼当于四圣谛即法观察诸法。云何观察耶?
     ‘诸比丘,彼应如实了知“此是苦”,如实了知‘此是集’,如实了知‘此是灭’,如实了知‘此是道’。
     “彼如是于四圣帝即法观法而住。彼于内观察诸法,彼于外观察诸法,彼于内外观察诸法,或观察诸法之生起,或观察诸法之坏灭,或观察诸法之生起与坏灭。由此专心系念,彼知诸法无非如其所念、如其所知而已。彼于此事,心中了了分明,直到智慧和圆满的觉照生起。彼因观察诸法而住,离于执著,不为任何尘虑所系缚。诸比丘,彼应如是修习于四圣谛即法观察诸法。

        第六品

     “诸比丘,无论何人,能依法修习四念处七年,可得二果报之一,或于现世获净智,其或未然,余习未了,亦得不还果。
     “诸比丘,且不谈七年,有人依法修习四念处六年,五年,四年,三年,二年,或一年,可得二果报之一,或现世获净智,其或未然,余习未了,亦得不还果。
      “诸比丘,且不谈一年,有人依法修习四念处七个月,六个月,五个月,四个月,三个月,二个月,一个月,或半个月,可得二果报之一,或现世获净智,其或未然,余习未了,亦得不还果。
      “诸比丘,且不谈半月,有人依法修习四念处七天,可得 二果报之一,或现世获净智,其或未然,余习未了,亦得不还果。
      ‘诸比丘,这就是我为什么开宗明义第一句话说四念处是无上妙道-----可净众生,可度忧悲,可灭苦恼,可达正道,可证涅槃-----的原因。
     “诸比丘等,于世尊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font][/size]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