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证悟檀陀罗修行

证悟檀陀罗修行

    宗喀巴大师曾经写道:

    “为了踏上完全佛性的旅程,有两种大乘佛教可以运用:般若波罗蜜以及精深的金刚乘。这当中,后者胜于前者,就像太阳与月亮一样。

    编注:般若波罗蜜,原意为了知诸法实相,而能够到达涅槃境界的菩萨大智慧。此处比喻为显宗智慧。

    “很多人知道这个事实,也假装实行圣者之道,但是却对精深的金刚乘不求甚解。如果他们这样就是有智慧的人,那么谁是愚蠢的人呢?与这个珍贵无比的资产(意指金刚乘)相会,却视而不见,多么荒谬啊!”

    原注:宗喀巴大师在随后的章节,用到这篇以及其他篇诗文,都是从他的“心识体验颂”这本言简意赅的自传摘录出来的。

    宗喀巴还是学法年轻僧侣的时候,他研究所有显密经典传承,并提出一套指导方针,说明每本显密经典的精神意义及本质。本原属自传的颂,被视为格鲁派训练传承弟子的指南。比如“佛教檀陀罗指引”,事实上就是评注这本著作有关檀陀罗的部分。

    在“佛教檀陀罗指引”里,对檀陀罗修行做了以下观察:

    “修行金刚乘是以秘密方式进行,心智尚未成熟者是无法参透的,因此才被当做“密宗道次第”,它是特别的修行法,可以让心智免于受到表象的微妙影响,进而使我们静虑禅修圆满道次第。”

    “这表示在金刚乘中,我们观想自身与他人,在完全修成佛法共有的四项单纯特质:完美的身语意与业。因此,金刚乘称为‘果乘’。在修行上,我们应用单一方法,智慧瑜伽,达成卓越的秘咒修行成果,因此又就被视为‘秘咒修行’。”

    “这些都是奥秘金刚乘的性质,可以很快又容易地完成证悟。”

    对菩提道次第的论述,总结于“真金精粹”内,指出观想显宗禅修配合檀陀罗修行技巧的重要:

    这些是显宗、密宗共有的修行法,一旦你在其中得到具体经验,就应该抛开所有犹豫,进入秘咒修行方式、伟大金刚乘的修行法。秘咒的入口,是从合格檀陀罗上师那儿得到合适灌顶,使心态思想得以成熟。在灌顶之际,我们发誓实践某些修行法,避免某些违反檀陀罗成就的行为模式,这些都应该受到重视。

    “如果你得到灌顶而进入下三部檀陀罗:事(或称所作)檀陀罗、行檀陀罗及瑜伽檀陀罗之一,你应该继续修行‘有相瑜伽’与‘无相瑜伽’。如果你领受灌顶,进入最高等的无上瑜伽檀陀罗,你应该先精通生起道次第修行,接着才是圆满道次第修行。”

    大部分关于檀陀罗道次第修行的注解,都同意在大众化的显宗与金刚乘之间,就修成佛性的结果而言,是没有差别的。对这些观点,不应该用孰优孰劣的字眼来批评。

    尽管如此,金刚乘仍被认为是佛陀给予的最高开示。

    “佛教檀陀罗指引”,列举四项金刚乘优于显宗的理由:

    一、产生空性经验的方法,是用无与伦比的方式,激励与空性相近的思想和智慧,使之清晰呈现,透过粗糙身与微细身能量的运作,进入中脉,并在其中停住与消融。

    因此,可以企图达成培养洞察力,进入空性的金刚乘方法。

    二、还有一个更好更强的方法,就是根据三身的特性,以随性方式,做静虑禅修。

    三、金刚乘修行,可以毫无困难很快地完成。显宗修行法,需要终生不断努力,才能够修成证悟境界。金刚乘的完全证悟,可以在短时间内轻易地达成。

    四、最后,特别是对有强大学习能力,在修行上迅速进步的人,这是修行趋势。

    因此,四部檀陀罗修行的伟大特质如下所示:

    内心产生洞察力,培养达成无我虚空境界的高超技巧,以更有力方法,例如配合修成佛身的目标,勤于修成正果的技巧,随时精进修行,以便更快速达到证悟成果。

    四项特点之中,就瑜伽论观点而言,也许第一项最重要。这些特别的瑜伽理论,是为训练修行者,更能够保持意识清楚的肉身能量,继续金刚乘修行。透过肉身能量让禅修者产生微妙意识,进而运用此意识去静虑禅修空性。

    这里应该特别指出,对四部檀陀罗修行所做的说明,是特别针对无上瑜伽檀陀罗而做的。这四项特质,在四部檀陀罗中,各有不同诠释。“心智不一”是专门用在无上瑜伽檀陀罗。

    就哲学“宗教层面,上述四项特质中的第二项,或许是四项中最重要的一项:造就诸色身或佛陀肉身,主要是透过静虑禅修的力量而得。

    我不想谈及大乘佛教错综复杂的色身,或佛陀肉身的教义。显宗的基本概念是在证悟之际,我们就累积阴德能量,转换成三色身,即佛陀的形体,并聚集智慧而转成法身,那也是佛陀的真身。后者是造福他人的智慧肉身,前者是符合众生的需求,而揭橥于宇宙之中的肉身。

    聚集智慧是指借着禅修空性智慧,而产生的力量。累积阴德,是指依所有其他的精神修行,而产生的特别能量,诸如接受禁止干犯十恶(杀生、偷盗、恶言等)的戒律,取而代之的是培养教化的十善(救生、仁慈、善言等),静虑禅修业力定律,滋生爱心与同情、怜悯、菩萨道等。所有正面的修行,除了知识修行之外,都对聚合无量善德,产生很大的贡献。

    编注:十善是十恶的相反词,分为身善、语善与意善等三类。

    身善有不杀生、不偷盗、清净行。语善有不妄语、无离闻语、无粗恶语、无绮语:意善为不起贪心、无瞋心、无邪见。

    金刚乘修行步骤,是充实和加快聚集知识过程,其创造色身之法,是独一无二的。在讨论日常禅修的话题时,谈到日常禅修的好处:

    “我们想修练成佛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帮助其他众生。真生佛陀德行是协助众生,那是外形化身而不是真身。当菩萨培养出真正要完成证悟的欲望时,主要是专注于完成肉身形体上的修行。”

    “为了成功建立肉身形体,我们必须积聚一定的资粮,以及根据因果定律、所有无常现象,包括佛性状态在内,都在因果定律中。我们必须为此肉身形体种下实质的因,这是智慧修行所不能完成的事。修成佛性色身就像积阴德后所结的果。”

    “虽然根据显宗教义,施舍、修行、守戒律等也可以造就佛性色身,但是这些并非实质的原因。要成就完整佛性色身的实质因素,应该是我们依据檀陀罗修行,而产生特别的能量——就是风。”

    “另一方面,悟空的智慧,才是成就实质真身的原因。”

    “有两类的正果色身和两种不同的因,如果微妙色身能量不能与智慧共同积聚,那么就不会有方法使色身与智慧结合。我们应该发展一种心智,让色身与智慧能够结合。”

    如前所言,配合四部檀陀罗而将金刚乘分为四部,即事檀陀罗、行檀陀罗、瑜伽檀陀罗和无上瑜伽檀陀罗。前三部被视为外檀陀罗,在两种道次第中修行:共加行与不共加行。而无上瑜伽檀陀罗也有两种道次第修行,称为生起道次第修行与圆满道次第修行。

    稍后我们会看到,在次等与无上瑜伽檀陀罗传承,两种道次第中的第一种,大都涉及召唤自身有如曼荼罗本尊、念诵秘咒及执行某些仪轨(很多具神秘性质)。第二种道次第是“不共加行”与“圆满道次第”,较少使用外在宇宙象征,反而多注重内在要素。

    上述四部檀陀罗的含意,在“佛教檀陀罗指引”中描述如下:

    “金刚乘修行的性质,根据四部檀陀罗而分类为四层。各层的类别以投入供养,以及与神秘智慧明妃热诚沟通的程度来表示,是达成证悟之道的方法,例如使用交换眼神、乐空双运等。

    “四部檀陀罗分别是事檀陀罗、行檀陀罗、瑜伽檀陀罗与无上瑜伽檀陀罗。其中的事檀陀罗主要强调外在仪式,诸如洗洁与净化身躯。第二部的行檀陀罗,是外在活动与内在瑜伽的平衡状态。第三部瑜伽檀陀罗,是内在禅修优于外在活动。最后,第四部无上瑜伽檀陀罗,则强调内在的瑜伽修行。”

    时轮金刚灌顶,叙述下三部檀陀罗与无上瑜伽檀陀罗之间,最大的不同处如下:

    “在下三部檀陀罗,我们产生结合行为与智慧(业与智)的粗糙意识,然后,开始禅修空性,致力于有效的、微妙的瑜伽修行法,与只有在无上瑜伽檀陀岁中才有的,合而为一的方法与智慧。”

    原注:西藏讨论四部檀陀罗性质的文献中,最伟大的古典作品之一是宗喀巴大师的密宗道次第广论,英译为“檀陀罗修行之伟大道次第”,在第十四章会讨论到。

    编注:密宗道次第广论,正式名称是“胜遍主大金刚持道次第开显一切秘要论”。

    十八世纪,安多的大师隆朵喇嘛,在他的“曼怛罗殊胜道次第释论”里,提出这部作品的精华内容。

    编注:即班禅额尔德尼一世,略称班禅喇檀陀罗础石”,由爱福雷欣和艾利克威成“佛教檀陀罗础石”,于一九六八年出版,是另一部探讨此主题的西藏古典作品。虽然艾利克威门教授在长期且成效卓著的研究中,已拥有许多藏传佛教的著作,但是“佛教檀陀罗础石”可以说是重要的贡献。事实上,克珠节“檀陀罗础石”的完作,可以算是第一部探讨佛教檀陀罗格鲁学派的作品。
最上三宝我皈依 一切罪业皆忏悔
眾生善根盡隨喜 正覺菩提意中持

正覺妙法及僧伽 直至菩提我皈依
所為利益自他故 我今即發菩提心

既發最上菩提心 饒益一切諸有情
菩提妙行皆修作 為利眾生願成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