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达波拉杰的大手印思想

达波拉杰的大手印思想

作者:索南才让(许得存)

    达波拉杰是弥拉日巴的两大承法弟子之一,达波噶举派的实际创始人,他根据弥拉日巴所传胜乐空行耳传教授,吸收阿底峡的道次第思想和《究竟一乘宝性论》中的如来藏思想,重新阐释大手印教授,正式确定了显教大手印和密教大手印,以“俱生大手印教授”教导徒众,教派兴旺,法嗣不断,支系繁多,在西藏佛教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一、达波拉杰的事迹


    达波拉杰,本名达玛嘉,法号达欧循努,或洛追扎、索南仁青,别名岗波巴。1079年生于达波涅地方的尼氏家族,自幼习医,精通医术,行医治病,名气很大。二十多岁,妻、子病逝,他十分悲伤,对行医失去信心。二十六岁时,⑴投身佛门,从格西嘎哇林巴和芒域巴·洛丹受具足戒,从玛域哇·洛丹喜饶听讲胜乐和金刚亥母法;从格西嘉云丹和柳茹巴等人学习噶当派教法;从轨范师绛曲赛巴学习禅定口诀,仅用了十三天时间修得心不失散三摩地。后来,回到家乡精研佛典,勤于修持。一日登墙散闷,看见三名乞丐正在墙外议论,其中一位说:“我愿如弥拉日巴那样不贪恋衣食,任凭在虚空中飞翔”。达波拉杰听后,顿生敬心,考虑再三后,他厚赏三位乞丐,详细询问弥拉日巴的情况,决定往谒。于是,他变卖田地,筹措资金,动身去寻访弥拉日巴。离别前,他原来的几位上师劝阻说:以我们的教授来说,已经足够了,何必还要去寻找别的上师呢?达波拉杰决心已定,无人能劝阻。

    1110年,他在卓德扎西岗会见弥拉日巴,呈献黄金和茶叶。弥拉日巴说:“我与黄金无缘,没有熬茶的灶具”,拒绝接受。他给达波拉杰一碗酒,询问是否受过灌顶。达波拉杰详细作了回答。弥拉日巴笑着说:你去虽然得过许多灌顶,现在必须依我的教规,修我的短“阿”脐轮火。于是,设置曼荼罗传授灌顶和金刚亥母空行法,达波拉杰依教修炼。《青史》记载,达波拉杰第一次修起无边微相,弥拉日巴解释说:“这一切都是此身要害处,风息和各界(身、津液、暖气等)住持起来的微相,也不是有什么危害,也不是有什么功德,持风,不是过患和功德。”再修三月,感觉到三千大千世界如轮,轮空呕吐,连续昏-迷,左右二脉融入中脉。一日清晨,他观见天空全是大悲观音,头上有月坛,顶端有空性轮,当修到一法座时,心气猛生,经过短暂修炼,意持上气下行,下气上行,扩大左右二气明点。一月后,身体开始抖动,心间法-轮充满明点,星曜遮蚀日月,星曜如微马,左右二脉进入中脉。再修一月,目睹红面喜金刚本尊坛城,脐轮红色兴旺。继修观见胜乐骸髅坛城,脐变化轮全是明点,身体仿佛到了虚空界,业气引导全身数千支脉中明点,拙火炽燃。

    《达隆教史》中专门有一段弥拉日巴解释达波拉杰二十四种梦境的记载。如说:“降落上下白帽乘,法性甚深而微妙,多宗结合极圆满,此见乃名大手印。……谨慎守持清净戒,自心无垢远离过,不变善良心,慈悲利众生,清净三律仪,引导诸徒众。定能证法身,法性离戏论,其义无变化,师摄随行愿。功德皆圆满,耳传甘露施,行走多佛田,诸法心空性。领受大乐味,光明离垢污,三味是一体,体验无分离。所有引向道,方便慧双运,长寿静虑果,专心忆念修。悲导诸众生,空悲无分别,内外功德盛,满足众生愿。无主悲所护,无漏俱生喜,暖位遍炽燃,智慧空行集。……暖乐拙火慧,光明无来去”。⑵认真分析,此颂既不是达波拉杰的梦,也非弥拉日巴的解释,而是达波噶举派创立以后,达隆·阿旺曲杰对其教派特点的概括和总结,涉及服色、法器、教理、修持方法和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青史》说,达波拉杰经过十三个月的苦行修炼,遵照弥拉日巴的教导,回前藏继续修炼。⑶临别时,弥拉日巴教诲说:“你现在当舍世间心而专一修行,不要和三毒炽盛的人相友好。须承许做到这些事,由于你是个退隐的沙门,以此当依栖山林和寺庙,今后三年你将成为一位纯正的修善者”。⑷达波拉杰辞别上师,来到聂地方驻锡色瓦隆寺和噶当派僧人生活了一段时间,本来想通过他的法行影响改变其他人的法行,结果事与原违,他的功力反而减退。于是,独居三年潜心修炼,证悟空性见。三年后,隐居山林、岩穴和寂静之地加强修炼。据藏文资料统计,他在沃卡(今山南专区桑日县沃卡区)隐修七年,证悟大手印见。从此到沃德贡嘉雪山修行;1121年移居弥拉日巴喻示的加查县达拉岗波地方,在当地头领欧色贡觉之子达拉岗布的资助下,兴建岗波禅院。《汉藏史集》说:“他在那里修习各种禅定,获得许多先知神通,境心融合,自在圆满,获得悟彻”。⑸《洛绒教史》记载,离开噶当派诸师后,他先于聂地的色瓦隆寺修行六年,然后至格隆修行六年,继于沃卡七年,年届六十一岁时到达沃德贡嘉,由此到桑隆修建岗波寺。这个观点本身存在着许多疑点,四十三岁时,与弥拉日巴相见;四十四岁离开,中间经过十九年的修行,建寺时达波拉杰应该是六十二岁,非六十一岁。如果从1079年开始计算,六十一岁当为1140年,这个年代虽然和建寺持教十二年的说法相符,但比学术界认定的1121年建寺晚了近二十年。

    关于达波拉杰创建岗波寺之前的活动,《青史》、《红史》、《汉藏史籍》、《达隆教史》和《直贡法嗣》等藏文史籍都有记载,略有出入。学术界认为,他1111年离开弥拉日巴返回前藏住色瓦隆寺,由于受噶当派思想影响,放松修炼,定力减退。因此,隐修三年,后到沃卡,从沃卡至沃德贡嘉雪山修行,应邀到达拉岗波建寺,中间经过十年苦修。如果1121年建岗波寺的观点成立,此年他是四十二岁。

    建立岗波寺后摄收的第一个弟子是后藏的洛嘉顿巴,接着有嘉瓦穷仓哇和格西年纳、娘玛尔波。以后来自前后藏和康区的求法者络绎不绝,据称有五百多名执伞弟子。达波拉杰打破了传统的授教方式,因才施教,把方便道和大手印分别开来单独传讲,吸收了噶当派的道次第思想,达到了易教易学的良好效果。《青史》说:“对合乎密宗法器诸人,则开示方便道;对虽未能灌顶然而合于般若波罗蜜多法器诸人,则传播《大手印教授》,也讲授《俱生和合教导次第》。对此又名剖析证法”。相对于噶当派而言,噶举派“对弟子不须许多德相,唯一只须“敬信”也就可以;而且对一些愚鲁、贫困、罪恶诸人也传播大手印,不久也生起大手印的通达”。⑹这是达波拉杰开创的特殊教学方法。

    岗波寺是达波噶举派的根本道场,1153年达波拉杰逝世后,他的四大门徒都松钦巴、帕木竹巴、向蔡巴·达玛扎和拔绒·达玛旺秋在前藏地区建寺摄徒,形成了达波噶举派的四大支派。达波拉杰的四大成就弟子雪惹帕巴、森香·益希娘波、色贡·益希娘波、热尼哇·曲结雍仲和另外八名侍卫弟子仍以传统的方式,粗饭布衣,隐居深山岩穴长期苦修,散居西藏各地,没有形成势力,但是保持了祖师们口耳相传的授教方式和纯朴的生活习惯。

二、显密圆融的大手印思想


    大手印最早作为禅定的一种基本方法,在印度佛教中流行。谛洛巴以龙树的理论为见解,提出了不受、不思、不证、不修、不想、心住本性等六法。不受,即离意;不思,即离心;不证,即离境;不修,即离所缘;不想,即离愿;心住本性,即光明。要达到离意、离心、离境、离所缘、离愿,证得光明,必修生死次第和圆满次第。那饶巴继承了谛洛巴的全部学说,创立了“那饶六法”,全部授于玛尔巴;玛尔巴又把大手印教授和空行九法中的五法传给弥拉日巴;弥拉日巴再传达波拉杰。达波拉杰以大手印方便道为基础,吸收阿底峡的道次第思想和《究竟一乘宝性论》的如来藏佛性思想,创立了显教大手印和密教大手印,形成了显密两种思想密切结合的大手印教授。

    在理论上,达波拉杰仍然坚持诸法性空。《解脱道庄严论》说:“诸法本来自性空,离一切戏论,然而有情众生执着各种法有,领受各种痛苦。所以,必须了解和熟习”。⑺那么,从何去了解名言施设的诸法呢?达波拉杰提出应从人无我和法无我去理解。“我”是主体或本性,人我者,“执着人常与一,贪著主体我”。因“我”而产生各种烦恼,导致各种业,因业增加痛苦,苦和罪恶的根源即是“我”。

    法我者,“于能执所执贪著法”。能执为心,所执为境,于心境执着实有法。坚持有“我”和我执的结果,导致自生、他生、自他共生、三时生,这种错误认识会增加烦恼。因此,必须了解自身是否有主体“我”。达波拉杰认为,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的本性,“身坚为地,身湿为水,身暖为火,呼吸及摇动为风”。⑻地、水、火、风等四大无“我”,自身也无“我”。同样,心不可能排生任何现象,自他不见,心也无“我”。既然自身和内心都没有“我”,是否名言上有“我”?达波拉杰说:“名言乃心外施设……与我没有关系”。从自身、心和名言上彻底否定了人我;从外执境和内执心否定了法我。认为“人我和法我之法本来非有自性,根本不存在有法和无法之边”。“外执之境,从风坛城至世间之顶端皆为虚妄,本来非有过,如梦中吃食品、饮水,梦醒时一切皆空”。⑼包括一切轮迴法,虚妄而不真实。内执心初未生,末未灭,非因缘生,亦无任何变化,犹如虚空,心性光明,对于佛与众生来说这一系列只是证与未证的差别。

    如何把握诸法性空的道理,达波拉杰认为,首先应该肯定心性本净或本无之心,然后去了解此心不思惟有、无,不分别取、舍,用般若智慧破除烦恼障、所知障和地、道等,修得金刚三摩地。从世俗谛和胜义谛讲,世俗色空,空色无二;胜义诸法无所缘。达波拉杰强调,一切知智是知胜义,修习金刚三摩地的究竟,彻底断除对外境的执着,保持心静,认识法界,无戏论和智慧无戏论是一体。尽所有识智是认识世俗名言的一切义相,依金刚三摩地消除诸障种子,变成大慧,用此慧力知见由知三时资粮摄集之义。⑽达波拉杰指出,知见如幻,并非真实。站在佛的角度看,没有错乱世俗。因为,“世俗是以烦恼者的无明为因的凡夫有,非以烦恼者的明(智慧)为因的三圣者有。譬如,眼病患者所见的发缕和翳障。佛得到金刚三摩地之后舍弃无明,未见少许法,唯见其义。所以,佛无错乱世俗”。⑾达波拉杰认为,真正的佛是法身,尽一切过患、颠倒自性,唯名安立,圆满舍弃和圆满智慧是佛的本性。“智慧知心相,无生是法身,无灭是报身,无住是化身”,一切都是智慧之境,用慧甲现证佛智。“慧甲者,金刚跏跌,身体挺直,眼视鼻准,两手成定印,慧观心相,语说三次是闻慧,依句知义是思慧,知证义是修慧,掌握如是慧,证知佛”。⑿

    达波拉杰的大手印空性思想是大手印方便道和噶当派道次第思想密切结合的结果。他认为,因畏惧三恶趣之苦而皈依佛尊,并非为生命而皈依,这是下士夫法,这种人常思三恶趣苦而皈依佛,相信业果而安心,希望获得一切涅槃。中士夫法厌离生死轮迴,自求解脱,欲得涅槃,舍十非善,修十善法。中士夫常思轮迴苦,实践体验诸法无常。舍细微十非善,修持一切善,不忍心看见人们在轮迴槃涅中受苦,为了拯救他们而修无上菩提心,这是胜士夫法。

    从修行方面讲,达波拉杰把噶当派的实践过程分成五步,第一步:广积资粮;第二步:生起次第;第三步:观修智慧菩萨;第四步:灌顶、供养、赞颂;第五步:圆满次第修。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理论指导实践。这种重外行的思想,同玛尔巴和弥拉日巴等人一贯偏重内修,调心得见,重修圆满次第的思想有明显不同。达波拉杰继承了玛尔巴和弥拉日巴的思想,发展成为止观双修,显密圆融的大手印思想,外行和内修密切结合,形成体系。达波拉杰的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显密修义略论》、《解脱道庄严论》和《修行心要介绍》中。他认为,修行必须渐修,一步一个台阶。同样,生起次第分劣、中、极,极根器者能观见自身为本尊和内外本尊;中根器者能认识幻化;劣根器者信解喜。修圆满次第,极根器者能观见自己是佛,中根器者证本性无生,劣根者依戏论而行。

    内修和外行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外行者把抽象相作境,以离外境而认识空,不证内执心。内修则不证外境,而是观修本元心从何处生,从何处未生,中间又住何处,最后灭于何处,证达本元心性,无生无住无灭,是慧的行境,非分别心境。很明显,达波拉杰所说的内修和外行即是密乘和般若乘。《显密修义略论》说:“般若与密乘的区别,般若以抽象行相为境,抽象行相是用离诸法性相去理解,通过一空,认识诸法空,如天空明朗。作意安立者,把抽象相作为境”。达波拉杰强调说,通过内修和外行两种方便道,修气融入中脉,气心一体。因此,不寻思智慧光明,心定光明是三摩地,究竟金刚三摩地是法身。

    道,包括舍基道、变基道和知基道。舍基道者,舍弃烦恼,用智慧对治烦恼,这是般若。变基道者,“诸法变成无量宫、本尊、本尊母,一切食物变成甘露。自己变成本尊,烦恼变成智慧。通达基,诸法无舍因,无取因,亦无改变因,一切回摄于心,是心的变化。无生光明者,知基即是密乘”。⒀达波拉杰认为,心性俱生是法身,心性俱生是心的本性,没有生。诸法是本元心性,如果证心的法性,即是证诸法自性,心性本性是离能取所取的法身性,“自性清净之心性现见空性,名叫法身”。无生无灭无常无断,没有变化,遍于一切。

    关于如来藏,达波拉杰认为,如来藏是众生成佛之因。《解脱道庄严论》说:“法身空性遍于众生,法性空性无分别,一切众生有种姓,有三因故,众生为佛心”。⒁佛为法身,法身空性,众生也如此。因此,众生是佛心,佛的空性与众生空性没有善恶、大小、高低之别,佛教的五种姓,众生同样具有。众生虽然是佛心,也能成佛,但是地狱和饿鬼世界里的众生不能成佛。作为人身如果修成佛身,必须具备自他两种暇满和三信,两种“暇满”是“人身宝”。达波拉杰说:“为何叫做人身宝?因为,如意宝与法相同,非常难得,故名宝”。⒂凡是具备两种暇满和三信(胜解信、现求信和清净信)的人,选择一个比较幽静的地方,在厚垫上金刚跏趺坐,身体端正,自然呼吸,眼观鼻端,舌抵上腭,两手成定印,修慈悲、菩提心,拯救六道众生,意修无生义,把自身想成本尊,渐证从自性初无生,中无住,终无灭,修空、开朗、懊恼、洋洋然、荡荡然、巍巍然、松驰宽卓等,心现光明,生起暖乐,本位解脱,通达等引和后得无别。这时,感觉不到吸气。最终,自利成就法身,利他成就色身。

    达波拉杰继承和发展了由玛尔巴和弥拉日巴两位祖师传下来的大手印教授,提出了大手印如来藏缘起或真心现起论,把大手印重新定义为“证显有轮迴涅槃一切,无违越法性无生者为手;一切显有,不逾本原义,故为印;了证性自解脱,故为大”。认为大手印就是一切法的根本理论、自性空性、自性俱生、平等性、大乐、离生灭住、甚寂离戏论,或者是佛所说的无自性、真实法性、平等性、胜义、空性等。俱生,指自性光明,它分基、道、果。基俱生是生死涅槃之基,心性光明;通过闻思修,证诸法性空见是道俱生。基俱生成为二净之俱生是果俱生,以俱生智,证悟有空自性和空有相无二无别。

三、大手印五秘诀与四品瑜伽


    大手印之得见,按照思想根器分为多种,概括为依上师加持而得见,依秘诀调心而得见,依秘诀观心而得见,依止观双修而得见和依修气脉明点而得见,通称大手印五大秘诀。根据无上瑜伽部母续法,修有戏论、无戏论和极无戏论的二十九种行,断除各种烦恼,破除庸常执见,显示本元心。达波拉杰重视“俱生和合”法,认为明空为俱生,明智空乐和合为俱生和合。它分见甲和慧甲,见甲者,知一切为智慧之境。慧甲分闻慧、思慧和修慧。心的本性为俱生法身,心起妄念为法身之用,显境俱生为法身之光。他说:“庸心名为修,令庸心自然安住。若于彼心取舍破立,则非名庸心。故云:境无微尘许可修,心无刹那顷散乱。庸心不散乱者,亦名自然住心。唯直自证心不乱,其余皆为修行”。(《大手印讲义》)这是对大手印秘诀的高度概括。

    第一,证见。“证”,即分别与通达,如果从假设的名言相讲,凡所见闻之法,就象白芥子是油之因,在本元心上,轮迴和佛性是一体,当本元心了知上师时,也知道众生与佛同因。因此,分别之有与心相同。见者,不贪恋生死涅槃诸法,除了本元佛再未见其他佛和轮迴因。

    第二,修行体验。初修者通过自证光明秘诀;断除一切思惟,不堕入常断边,不能用言语诠表。心不奢求外相,也不引外相入内,始终处于安然状态。由于没有常断分别,行卧住一切也无修,心定不乱,不能执着一切现象,保持轻安。遗忘、欲笑、欲哭、跑动和其他举止,是体验得到的相。如果修行出现意识昏昧,追悔怜悯或意识象天空一样明净等相,可能是气入各肢节而昏-迷。因此,身体六节要松缓,意识逐渐清醒。

    第三,行一味行者,不堕入常断任一边。一味,即等味。

    第四,秘诀传承。就秘诀讲,虽然自心体认佛,仍须依本尊上师。达波拉杰说:“虽无堕入地狱之疑,也须防罪;虽成佛无望,也不能诽谤诸法;虽然自己有三摩地功德,也不能骄傲;虽然证达生死涅槃无二,仍须依寺修习;虽然证达自他不异,仍须悲悯众生”。⒃

    第五,信解除过。信解是决定智,共有五种,(1)信解自己本来是佛;(2)信解眷恋亲属,会增加轮迴苦;(3)信解本元俱生智;(4)信解心起分别则诸相滋生;(5)信解轮迴无始无终。

    过患有四种,(1)出现望疑时,产生未证见之过;(2)执着能修所修时,产生心不专一之过;(3)执着取舍时,产生未修之过;(4)贪恋财物亲属时,导致迷失方向之过。四过扩大为望疑、未证见、能所修、心不专一、取舍、未修、贪恋财物亲属和迷失方向等八过。

    大手印五大秘诀是达波拉杰对见、修、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指导修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明确了事修的次第。修行过程分专一、离戏、一味和无修等四品瑜伽。

    专一,即心专一,或专缘内心。按照古印度方法,专一瑜伽分有所依和无所缘依。有所依又分依有气息和依无气息。依有气息者,依大手印修身的基本方法,念修金刚诵和宝瓶气,通解遍身脉结之气,令气入住中脉,引发智慧。依无气息者,依佛身语意三相,观待本尊,念诵经咒修行。无所缘依,即随所现而修,方法众多。其目的是系心于一境,修行止观。

    专一瑜伽,分下品专一瑜伽、中品专一瑜伽、上品专一瑜伽。得见后依见修定,若心散乱,难以入定,身心轻安,方能入定,证达空明无别,觉受快乐。这时,尘境自行消失,心生定解,观见后得诸法如幻如化。由于定心起伏,仍有执着,在梦中出现烦恼,不能完全自我控制。

    中品专一瑜伽修行的层次比下品专一瑜伽有所提高,定力加强,自然入定,住光明体性。至此,出现后得境识时,觉受到空乐明,自觉心境安然,明净没有边际,犹如天空一样清朗宽阔。《解脱道庄严论》说:“于后得观见诸法犹如幻化。……若尔,胜义空性刹那住智慧度”。说明后得境识如幻如化,空无自性。然而,有时中品专一瑜伽中仍然出现法我二执,但能立刻自觉知,梦相时现时没。

    上品专一瑜伽,“入定出定,昼夜一如,常住明体,如海无波”。在光明定中,所有妄念全部消失,后得境识都在定中。

    离戏论瑜伽,也叫无生瑜伽,通过修行,消除戏论,证内心明净,除去一切虚妄幻想之念。根据传统的划分方法,分三时寻思、有无寻思和一异寻思三种。达波拉杰分下品离戏论瑜伽、中品离戏论瑜伽、上品离戏论瑜伽。下品离戏论瑜伽,证达本元心性后,破除无明烦恼所执着的生灭戏论。但是,仍然有执空、定解、观受三种贪著,尚未彻底理解轮迴涅槃是心的体性,而是把它们视为心外之法,害怕生死轮迴,希求涅槃解脱。

    中品离戏论瑜伽是对下品离戏论瑜伽的进一步深化,不贪著定解、空和觉受等。由于对本元心的悟解不深,不了解本元心上轮迴和佛是一体的道理,仍然执着境相,害怕轮迴生死;在所显现的境相上,仍然畏惧轮迴,希求涅槃,把轮迴和涅槃割裂开来对待,没有断除增减。

    上品离戏论瑜伽在三品离戏瑜伽中属于最高层次,悟证能力相对较高,不再希疑畏惧轮迴涅槃,不执着空与定解,增损之妄念完全消失。

    一味,即一体或平等,特指修证的心境一体。一味瑜伽也分下品一味瑜迦、中品一味瑜伽和上品一味瑜伽。如说:“见心如虚空,身无染污故。诸法与心性,平等是一味”。“心、有无二,是为一体”。即使这样;下品一味瑜伽之证仍不彻底。《垛哈歌》说:“一切心与境,寻觅不可得,亦无觅者,此无者则是”。

    中品一味瑜伽,破除了一味之执和能执、所执、能修、所修、内心、外境分别。如说:“本来无修故非修,离能所执之静虑,是故没有一切思”。心境不二,正智现前。

    上品一味瑜伽。万法皆为本元心性,所以上品一味瑜伽证达一多一体,一切平等,根本不必修、证,本性寂灭,没有破立。

    无修瑜伽。“无有相修,名为无修”。无修为修是大手印教授的最高理论,任运自然,进入大解脱。下品无修瑜伽,不必意修,自然入定,所显一切,为明体大手印。但是,由于作意思惟,尚有如幻之执。

    中品无修瑜伽,断除了对于诸法如幻如化的执念,昼夜住无修,只有在后显时,有极其细微的相续识。

    上品无修瑜伽,后显的一切微细相续识全部转化成智慧,子母光明会合,圆满法身、受用身和化身,进入第十一地普光明地而成佛。《解脱道庄严论》说:“佛地者,究竟道之位,象生起金刚三摩地,断修,烦恼者与所知障如同心有,刹那舍弃”。

    如果把上述四品瑜伽,十二个阶次和菩萨十地、道相配,三品专一瑜伽配修初业者之地和胜解行地,初业者之地是资粮道之位。达波拉杰说,资粮道是“允许生起暖位等之证器,善积资粮,故名资粮道”。此道之人,为了发胜菩提心,从轨范师听受教诫,在未生暖位智之间,广行善事。资粮道位有四种立念和四种正舍。四种立念是立念身、立念爱、立念心、立念法,属于小资粮位范畴。四正舍是舍非善恶生活、不增长未生、增长对治未生善法、增益生,它们属于中资粮道位。希求三摩地、精进三摩地、心三摩地及寻思三摩地,属于大资粮道位。

    胜解行地是加行道位。所谓加行道,加行现证谛实义,究竟资粮道后,随证四谛。一般分暖位、顶端、忍辱和殊胜世间法。在暖位和顶端抉择位有五根,即信解根、精进根、忆念根、三摩地根和智慧根。在忍辱和精进位有信力、精进力。念力、三摩地力和慧力。

    三品离戏论瑜伽分别配修初地、二至五地及第六地。下品离戏论瑜伽配修的初地欢喜地,为见道位。《解脱道庄严论》说,见道是“见以前所见之圣谛”。道位有七支菩提:念正菩提支、如是分辩法支、正精进支、正喜支、正极修支、正三摩地支和正平等舍支。

    中品离戏论瑜伽配修第二地离垢地,第三地发光地,第四地焰慧地和第五地极难胜地。

    上品离戏论瑜伽配修菩萨第六地现前地。达波拉杰说,此地依智慧度,不住轮迴涅槃,学习般若六度,证得缘起无烦恼。

    三品一味瑜伽分别配修第七、八、九三地。第七地远行地超阿罗汉和辟支佛,远行地菩萨的善根非常纯净,不占住声闻、独觉或住非声闻、独觉地菩萨的善根,通达无异义,能使役上本尊王。第八地不动地的菩萨得忍于不生法,证达无增减义,获得心自在、器物自在、业自在、生自在、祈愿自在、胜解自在、神通自在、智慧自在和法自在。第九地善慧的菩萨修般若十度,特别重视讲修力度,证达智慧灌顶住性。

    中品无修瑜伽配修菩萨第十地法云地。法云地者,“住此地,降如云法雨,寂灭众生之烦恼微尘”。或者,“如云,获得三摩地与陀罗尼之门,若虚空,遍所依法做”。⒄受四种灌顶,从中证达自在业的住性,以各种变化做众生事。
最上三宝我皈依 一切罪业皆忏悔
眾生善根盡隨喜 正覺菩提意中持

正覺妙法及僧伽 直至菩提我皈依
所為利益自他故 我今即發菩提心

既發最上菩提心 饒益一切諸有情
菩提妙行皆修作 為利眾生願成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