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格桑上师传拙火八次第

格桑上师传拙火八次第

  编者按:格桑·嘉措格西上师所传格鲁派(黄教)拙火八次第,是迄今所见流传于世的拙火修法之最详明者,其理论的明确、功法的具体、程序的分明,为历史上所仅见。本法选录自《大乐光明》一书,
  格桑上师是定居国外有成就的禅修师和学者。学者有幸得见本法,须珍视之。
  一、消除业劫气与将身体观空
  (一)清除业劫气这要用九接佛风。左手拇指抵住左手无名指底部,左手其他四指包住拇指而成拳形,将此拳置于右侧肋骨,于是你的左臂很轻松地置于胃前,手臂稍微向上翻转,使拳背贴住腋窝之下,与肘部同高。
  右手同样如左手成拳,但伸出食指,用指背压住左鼻孔使它不通,缓缓地用右鼻孔深深吸气一次。当缓缓吸气时,观想所有佛菩萨放白光加持,白光从右鼻孔进入,并融入心轮中央的“不坏风心”,将气尽量吸满忍住,愈久愈好。
  呼气时,将右食指改压右鼻孔,此时用指面而非指背。分三次依序均匀地将气自左鼻孔呼出,呼出时观想所有业劫气(尤其是左半部身体),都变成墨黑色烟气而清除出体外。
  食指仍压住右鼻孔,再慢慢地吸气一次,观想白光从左鼻孔流入,带来佛菩萨的加持,融入心中的不坏明点。将气尽量吸满忍住,直到不舒服为止;然后将食指改压左鼻孔,将所有业劫气分三次依序均匀从右鼻孔呼出,观想所有业劫气,尤其是身体右半部的业劫气都因此而清除。
  现在已经作完九接佛风的六步。接下来恢复打坐姿式,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拇指头相抵。
  在作完最后的右鼻孔呼气后,用两个鼻孔同时柔和地深深地吸气一次。观想同前;然后分三次将气自两鼻孔呼出;再专心观想所有气、脉、明点都非常柔和舒畅。九接佛风的次数可依需要反复地作,甚至全座都修九接佛风。但请你务必尽量专心,唯有如此,修行才能得力,这是很重要的!
  (二)将身体观空
  这个修法是为了除遣气、脉、明点的问题、障碍;如果这三者运作不当,就会生病。
  此外,初学圆满次第的人往往太用功或运作太多能量而使气、脉、明点不平衡。如果好好把身体观空,使气、脉、明点调柔,就经不会发生上述的毛病。
  以后我们将讨论如何借着修拙火而使气入中脉:柔和或猛烈。猛烈的方法是用身体的力量使气强力而快速地进入中脉,虽然有效但危险,容易使气不平衡、身心不适。然而做好身体观空就会得到保障。在修圆满次第时,防止因修气而生“气分”之病,是很重要的;如果因此而生病,世医、药物是无能为力的。
  柔和的方法需要较多时间但过程较匀和,它使气轻柔地进入中脉而不带来因气、脉、明点不平衡而产生的身心障碍。如果你能成功地修习柔和的方法,就不必将身体观空,因为这样就不会有气、脉病变的危险。
  宗喀巴认为柔和的方法比猛烈的方法好。他指出它不仅免除了上述的障碍,同时它也使行者更好地经验了光明。当你修四喜时,柔和的方法便能自然而平顺地循序渐进。此外在《喜金刚本续》及诸家注释中提到:即使你持瓶气修拙火,也要出自平静的态度来修习。
  最后必须说明,猛烈方法还有另一缺点:如果你用更强的意愿修行,真的会使气更快集中,但身体跃动振摆,会妨碍你清晰地觉察气入中脉时的八种征兆,如果你不能清楚知觉前七种征兆,最后的第八种征兆——光明,就不可能认取。由于如上所述的种种原因,宁可采取柔和的方法。
  如何观空呢?你的身体有皮、肉、骨、血等等,但观时要将体内二十六物化成光,慢慢地空透,只剩一层透明如膜的皮肤。当这种观想稳固时,要观想皮肤变清净、透明,如虹无实质,不可触摸,而不是如虹七彩。
  如果你在修法的任何步骤上发生气分疾病,就必须观空,不管这要花多少天、多少礼拜,直到毛病痊愈。观空结束前,要重新把你的身体再现成本尊身。
  
  二、观出脉全身脉的分布前面已经说明过了,但在修圆满次第时,观想则略有不同。例如,在本步骤中,中脉的观想如前所述四相俱足,但中脉之末端只观到密轮而不观到宝珠头,如此观想有益于密宗修行。
  前说左右二脉缠绕、束缚、压迫中脉,在各脉轮处形成脉结,你在观想时却要观脉结松开,打开各脉轮不通的部分。中脉真的就像一根竹杆,它有膜来分节,这些脉结如膜一般紧缠着中脉。
  圆满次第是观中脉中空、正直,上端下看,下端上看都直视无碍;
  中脉大小可随意观想,但原则上愈细愈好,初步可观成吸管粗,如果观不出来,可观成手臂粗,再逐步观细。最后可以观成吸管粗细时,就专注于此作观;如果愈来愈专心,就再观成更细,这整个过程可分成好几天完成。
  如果你有心把拙火修成,应该一天好几座花上许多星期、许多月份精进修持。
  观完中脉后接着观左、右二脉,同样也要清晰地观想,右红左白(三脉的内里都是红色,上述颜色都是指脉的表面,在拙火修习中,中脉表面是淡蓝色)。
  三脉下起脐轮,上至顶轮,向前弯曲,开口于眉心;
  左、右二脉则继续下行到鼻孔。在脐部,左、右二脉和中脉相交接而成一三接点。
  在脐轮的两辐脉结的中心有一液胞(位于中脉中央),这是拙火引燃之处。
  切记!切记:如果你观错地方,拙火就修错了!
  三脉观想明显、坚固后,再现各脉轮的脉瓣。首先观想在心轮中心的不坏明点中,前面提到心轮中心被六辐脉结压迫(每一支脉缠三次),不坏明点在中脉中间、心轮脉结的中央。
  在前面叙述中提到心轮的脉瓣是交缠于中脉的左、右二脉所发出,但现在却要观成和中脉直接连系。
  观想你自己真在不坏明点内,点亮一盏灯照亮心轮之八瓣的通道,仔细检视每一瓣,直到你能说,现在我已将心轮八瓣观想清楚。
  同样地,观想你在不坏明点内,上行到喉轮,现在你在中脉的液胞内,被两辐的脉结围绕,逐一仔细检视十六片脉瓣的通道,直到你能告诉自己:
  我已将喉轮之十六瓣观想清楚。
  再上行到顶轮,如前观想。从在二辐脉结中心之液胞内仔细检视三十二脉瓣的通道,直到你能说:
  我已清楚观想顶轮三十二瓣。
  最后才行到脐轮,从在两辐脉结的液胞内,仔细观六十四脉瓣,直到你满意并如此说:
  我已将脐轮六十四瓣观想清楚。
  在整个过程中,各轮观法如前所述,不同的是脉瓣直接连在中脉上,而不是由左、右二脉发出。
  如果你观想技巧不纯熟,可以省略各脉结,如果熟练则观各脉结。
  省去所有脉结是初修的好下手处;
  如果你纯熟了,就加上脐轮的两辐脉结;更纯熟了,就再加上其他二轮的脉结。
  当观全身脉的系统时,先观中脉清楚,再专注于左、右二脉及二脉如何在脐部和中脉相接。然后再将心相续地摆在四轮中、中脉中间的四个液胞上,观想各轮的脉瓣。
  前面提到,如果你要借着修拙火将气导入中脉,你必须用心将在脐轮液胞中心的要点穿透,完全正确地穿透目标是再重要不过了。仔细观想各轮后,再穿透脐轮之液胞,这件工作必须至少花上许多天!朗铎喇嘛写道:没有比用菩提心穿透中脉更有力的方法。
  因为藉着观中脉,你可以控制气,使它进入、住、融于中脉。这是得到光明大乐的基础,藉着修行光明可使你圆满福智两种资粮。已证俱生大乐及光明空性的高级行者不需要花费大力气在礼拜或其他心性锻炼上。只要专注修空乐就能达到圆满成佛的必要积
  集一如密续所揭示。这些大修行人只要祈请传承根本、传承诸上师加持和修行如上法门即可。
  
  三、使脉道通畅的观法
  修习本步骤的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除去气、脉、明点之障碍,使这二者清净调柔,让你不致于生有关气、脉的病痛,如果这三者柔和,身体也会柔和,因为固定的脉道和流动的气遍行全身。行者的身体条件必须调柔、舒畅,此事甚重要,因为这有助于心理的明朗,明朗的心使修行更有力、有利:
  第二,这种观法能大大地增益后续次第中观想脉轮的清晰度。
  如何使脉道通畅呢?首先把你的心放在心轮中央的不坏明点上,这个豌豆大小的明点颜色是白色微红,放五色光:白、红、蓝、绿、黄,但光的范围不大。你专注观想于此明点,专心思维这是你的心和上师的心永不分离的要素,将此心轮中央发光的明点观成是自已,身为明点的行者,将作一次各轮的旅行。
  现在慢慢沿中脉上溯到喉轮,准确地停留在喉轮中心的液胞中央,仔细观十六瓣的每一瓣,观想你有如打开一盏很亮的灯,放五色光,照亮喉轮的每一瓣!感觉这些光已将脉瓣所有可能的毛病如萎缩、结团、阻塞等等皆已矫正,所有的脉瓣僵硬的变柔软,脆涩的变柔滑,观想在脉轮中流动的要素——诸气、白明点、血——变得非常清晰、有力及有利。直到你觉得一切都已矫正了,再将光收摄回原来放光的明点。现在观想你已完成访问喉轮之行的目的,然后决定去拜访顶轮。
  现在缓缓沿中脉上行,准确地停留在顶轮的液胞中央,好好地检视顶轮的每一瓣;
  然后放五色光到三十二瓣,矫正所有的缺点。当你觉得已完成此项工作,再将光收回,心里想:我已完成访问顶轮之行的目的。
  现在观想你将要去眉间轮。从顶轮向下看到中脉向下弯曲到眉间轮。就在中脉的入口一正好在两眉之间,观想一个有如许多本尊的“第三眼的开口,然后慢慢地下到这个开口,停在这里,这个发光的明点一半在开口内,一半露出外面。好好观看身体内外,凝视周围每个方向,然后放五色光,当光照耀身内时,矫正眉轮各脉的缺点;当光照射身外时,清净了外界的不净、除遣一切有情的痛苦与引起痛苦的粗、细(显、隐)诸因。当你觉得这些目的已经完成,就将明点完全收入中脉,使它不再突出于开口;停留一会再去心轮!现在决定回到原出发点心轮。慢慢上到顶轮、穿透液胞,然后慢慢沿中脉下降,通过喉轮之液胞,最后留在心轮的液胞中央,心里想:我已回到主要的住所。
  现在你仔细检查心轮八瓣,明点放五色光照亮之,清净一切缺失,作完后再将光收摄,心里想你要去脐轮。
  慢慢沿中脉下到脐轮,停在液胞中,仔细观看脐轮六十四瓣的每一瓣,然后明点放光清净气、脉、明点之缺失,观想这三者都已变得非常柔软、柔顺,平滑、舒畅。在将五色光收回之后,仍停在液胞中一些时间,记住这是修行拙火的主要部位。
  尽量停住于脐轮之液胞,愈久愈好,然后不坏明点回到心轮。心想:
  我已回到主要部位,决定清净遍行全身的七万二干脉所有染污,矫正所有缺点。放五色光通过心轮八瓣,观想光从八瓣开始扩展到二十四坛城之二十四脉、从二十四脉发出的七十二脉,直到七万二千脉都已被光通过。
  五色光修好了所有破损、阻塞、萎缩、缠结,使原先僵硬、脆涩的脉瓣变得柔软、平滑;
  气及明点也变清净、柔顺了,最后再将光收回于代表你自己的不坏明点!本步骤相当繁复,你必须决定在哪一程序上花多少时间。当然也可能一整座都只是在观想一个脉轮,努力把它观想清楚。
  在这情况下,下一座你只需练习其他未做的观想;
  最后你终于做完所有观想时,就再回到心轮。
  虽然每一个轮都要观想清楚,但最重要的是熟悉、了解脐轮,因此你应该花大部分的时间在脐轮上,但同时也要对其他各轮有完全了解及实修的经验。
  
  简而言之,使脉道通畅的训练有点像逛博物馆。
  首先决定要去那里,然后走到底楼——本法中代表心轮,从那直接爬上第一层。当你仔细观赏完所有陈列品后,走上第二层,在一般长而仔细的观赏过程后,再回到原出发点,看完这里后,拾阶走下地下室;
  看完后,再走上原出发点,打道回府:
  在这样仔细观赏后你应该能记得每一层楼的每一样陈列品。
  把脉观想清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修圆满次第的拙火瑜伽时,必须准确地、熟练地穿透脐轮的中心,这好比用斧头劈木头。如果你做对了,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砍开,不然就成了吃力不讨好。
  另一个相似的例子就是疱丁解牛,将刀刃所在关节中,可以游刃有余,牛无痛苦,迅速宰杀,刀不缺损;如其不然,牛嚎血流,人劳而不忍卒睹。同样地,圆满次第行者若想要使气入中脉,就须先要熟练地穿透中心!由于技巧熟练,行者就能轻而易举地达到非凡成就。
  为了要熟悉这些脉、穿透中心点的方法以及矫正金刚身的要素的所有缺点,你必须十分专心在清净脉道,这一步骤要花上好多天或直到你观想清楚为止。
  
  四、观出种子字本法有详、简二种。详法不仅包括位在脐、心、喉、顶四轮液胞内的种子字,也包括位在四轮一百二十脉瓣的内在入口的种子字,但这里不拟介绍,因为它太繁也没必要;
  你只要做好简法就能完全地,或成功地修成拙火,简法只描述四个液胞的四个种子字。
  首先观在顶轮液胞内有一圆形、扁平放白光的月轮,大小如豌豆剖成二半之圆形剖面,月轮上有令(杭)字,大小如芥子,白色倒立,代表位在顶轮的白明点。
  在喉轮液胞内观想有另一个月轮,上有自(嗡)字,如芥子大,红色直立,代表位于喉轮的红明点,它就是火。
  心轮液胞内另有一个月轮,上有专(烘)字,蓝色倒立,代表不坏明点,它是最细微的明点,在死亡之前不会融化。
  最后在脐轮液胞内观想另一个月轮,大小如芥子,上有红色1(短阿)字直立,代表位于脐轮的血的净分,这是修拙火时主要的观想目标。因为身体所有的热量都从它发出,所以短阿字可观成猛烈火焰。
  之所以要观想种子字在中脉的液胞内、四轮的中心,是因为二个特殊的理由。第一个理由和四喜有关,将在稍后讨论。当气入、住、融于中脉时,就会经验到四喜。四喜的觉受愈久、愈强烈愈好;这就有赖于种子字的观想。
  做完下列修习而产生位在顶轮的白明点融化下降,沿中脉到喉、心、脐、最后到达宝珠头;只要白明点一旦融化下降,就会不中断地向下流,如果白明点流过某一轮,而没有被阻止、保留,那么与该轮相应的喜受就会一闪而过,或不坚固。藉着专注于各轮的种子字,你可以阻止明点下流而得到较长、较强的四喜觉受。
  第一是初喜,当顶轮白明点融化时在顶轮内生起。所以你要观顶轮“杭”字一段长时间,当白明点沿中脉降到喉轮时,初喜觉受完满。
  第二是胜喜,在喉轮内生起,当白明点到达心轮时觉受完满。
  第三是超喜,当白明点沿中脉下降到达脐轮时,觉受完满。
  最后是俱生喜,在脐轮内生起,当白明点从脐轮降到宝珠头时,觉受完满。
  为了要使四喜的觉受能维持坚固,你必需要能有力地控制白明点降流,并使它住停自在。前面说过,藉着观四轮种子字可以达到上述目的。以上就是为什么在脉轮内观种子字的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就是帮助行者找到拙火瑜伽的真正观想目标。
  “杭”字是观在顶轮液胞内,虽然它的外表是个字,但你应该把它看成真的是顶轮的白明点。
  当闭关修行拙火瑜伽的第四次第时,你应该先着手观顶轮的“杭”字。观“杭”字清楚,一会儿后,将注意力移到喉轮的红“嗡”。一会儿后再移到心轮的“烘”字,最后将注意力放在脐轮的短“阿”字,将短“阿”字观得非常清楚,感觉该字就是有力、猛烈的热力。脐轮短“阿”字的观想要花比其他处更多时间。
  观完短阿字后,将注意力转回心轮“烘”字,再上观喉轮红“嗡”字,最后回到顶轮白“杭”字,再下观到喉、心,最后停在脐轮。如是你已经做完上到下、再下到上,最后再一次上到下的观想。
  当你专注观脐轮中央的短“阿”字时,要观想脐轮之六十四瓣及左、右二脉交绕(形成二辐脉结的六十瓣的中心)在脉结中心中脉内的是脐轮液胞:
  其中有小月轮,上有短阿字直立,阿字非常清净、无限光亮、炽热、红色。这是拙火观想的目标,如果观不清楚,拙火就无法成就。所以切记上师所说有关观想短阿字的位置大小、颜色、特质等等。
  要正确观想目标必须专注及明朗,正确观想后,将你的心也完全地融入短阿字。专注于此而不忘失。
  这样就达到息心的第一步。如果你继续修行,就能经验到九次第定。因此拙火是很特殊的法门,只观拙火就会有下列四种重要的果:息心、引气入中脉、引燃并使拙火炽盛、大手印的证悟。
  现在所修的拙火其主要作用是在使气入中脉,但只有专心致志方克有成,所以修行时不可将你自己的心和所观的拙火妄生分别或视为二者,必须将心完全地融入短阿,泯除能观之我和所观之短阿。当你能做到这样时,你就能引生拙火、使拙火炽盛,藉此而控制气,使之入、住、融于中脉。用这个作基础,你就能生起大手印的证悟。
  五、引燃拙火拙火瑜伽第四次第是专注于脐轮液胞的短“阿”字——拙火,并配合宝瓶气(或称瓶式呼吸)。
  宝瓶气第一步是将下半身一部分之气上提到脐轮的短阿字下,这要靠你的想像力,感觉你在收缩下半身的肌肉,藉此引气慢慢上提,使得控制排尿、排便的肌肉——下二门稍为收缩,但不致将二门完全关闭;然后从两鼻孔柔和、缓慢、深深地吸气,观想上半身所有的气沿左右二脉下降,当它们到达脐轮之后,它们进入中脉,就在阿字上集中。瓶气的第三步是收缩骨盘底部之肌肉,关闭下二门,将下半身全部的气完全上提,这些气就和已集中在短阿字下的气会合,现在不出声地咽下一些口水,这样使上下二气轻轻地合在一起。
  现在观短阿字完全被上下二气包围,就如同珠宝在盒中(这种观境的大小有如豌豆剖成二半之剖面,中空,包围一个更小的芥子)。观想清楚后,专注于此小地方及它所包围的字;不令鼻孔有出入息及注意不要让气从口中出入。
  如果你能如此专注就无须关闭下二门,继续专注但不呼吸,直到忍不住为止;
  然后在你呼气之前,先观气的上下半球融入短阿字,结果短阿字更热了。
  当你不舒服时,可从鼻孔慢慢柔和地呼气,但不可从口呼气,此时仍要专注脐轮中央的种子字,放松然后继续瓶气,一座连做七或二十一次或更多,只要你时间充裕。如果可能,在某次出气将尽及下次吸气将入的二次瓶气间隙,不要喘息垫档。如果上述要求对你太困难了,就不妨做一些中间的呼吸(虽然有不同的瓶气修法,但不与本法冲突,只本法是最适合现在的修习方法)。
  修行时不可散心如须臾许,常观阿字如烈火。你应常常修瓶气,愈多愈好,便于你完全熟练。
  在修法时,你的注意力要正确地专注于中脉内。
  中脉内的液胞是位于脐轮中央,而这个位置就是观想短阿字的所在及各气汇合之处。本步骤有四点注意要项:
  (1)常常检查观想位置是否正确;
  (2)毫不困难地找到短阿字;
  (3)持续专注观想短阿字;
  (4)将你的心和短阿字完全地合一。以这四者为基础,你不仅可以修成拙火,也能使气入、住、融于中脉。
  
  修瓶气的理由有二:
  第一阻止左右二脉内的气,藉此平静你妄动的心。前面说过,当气停止流动于左右二脉内的时候,气一定是流入中脉。
  关于第一目的,必须提到的是,只观短阿字不修瓶气就把气引入中脉是可能的,此法是最和平的一种,如果你能依此而修,此法是很殊胜的,此法不会招致因扰动气而生气分之病;
  也比其他方法更容易得到光明;但修瓶气时,会使气集中得更快。
  前面提到有柔和、猛烈二种瓶气,前述慢慢提肌肉、关闭下二门是柔和瓶气;猛烈瓶气是手脚肌肉都收缩,使下半身气更迅速上提。
据说如果行者修柔和瓶气不成,他就应该改修猛烈瓶气一会,然后再改修柔和瓶气。
  不同的死亡方法和不同的集气方法有相似之处。
  只观阿字像自然死亡。在这种情况下,气慢慢依序融入中脉,使行者得以好好辨别、专注于光明。猛烈瓶气就像暴毙。气很快融入中脉,由于气移动迅捷,所以认取光明就比较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用瓶气使心集中于脐轮的短阿字上,一旦熟悉后,再用更柔和的方法——只靠专注。
  修瓶气的第二目的是和位在中脉内、正好在脐轮下的下除气有关。使上、下半身之气在短阿字内混合,你就能使下除气上行,这样拙火就生起、炽盛。
  凡夫在性交时,下除气也因两性生殖器官连接而上行,然而这种移动不是发生在中脉内;这时只会使凡俗的拙火引燃、炽盛一下子。因为这种引燃、炽盛使下半身的明点融化、向下流,产生了极短时间的乐,然后射精,女人方面则保留于子宫。
  修瓶气及观拙火能使下除气上溯在中脉内。因为这种上行移动使拙火生起,燃烧炽盛、融化明点——这些都是在中脉内进行。
  正确的拙火是在中脉内生起。在中脉外点火,只会减损可在中脉内产生的热。结果点不融,也不在中脉内流动,这种禅修不会带来任何圆满次第之证量。
  如果大手印修不成,就不能证取光明。另一方面,如果拙火在中脉中生起、炽盛,你就能使气入、住、融于中脉。这样就没有东西能妨碍你生起俱生大乐——拙火之目的。
  现在你应该努力用瓶气引燃拙火,观想上下二气的融化,使下除气上行鼓煽短阿字(前面下气沿中脉上行形成包围短阿字之球的下半部只是观想,现在位于脐轮下的下除气真的上吹短阿)。一如煤炭因鼓风而炽盛,阿字也因下除气吹袭而烧得更旺了,观想其热可烧化任何东西,热度不断升高直到快要突然猛烧起来,短阿字的“那打”的微小尖细的上端开始有火焰,然后火焰消失;气不断吹,火焰不断闪耀、消散,这是第五步———引燃拙火。
  不断修习直到拙火真的生起。
  在宗喀巴的传承中,每一步都要有次第地、完全地修持,不可躐等,如此结果自然可成。相反地,如果你修拙火太急,会产生身体发热,但却妨碍了真正的拙火产生。“慢而稳”,是最好的态度。不要急躁,慢而稳就会成功,过去许多大成就者花四、五、六年完成拙火,事实上,你可以用一生时间来修拙火。
  诚如朗铎喇嘛说:“拙火像一条神牛,它有取之不竭的牛乳!”
  
  六、拙火炽盛第六次第和第五次第相似,它也连同瓶气来修习。首先观目标:中脉的液胞内脐轮中央的月轮上有短阿字,记住短阿非常红,如火,大小如芥子,放光。
  在找到目标后把你的心融入它,如果做不到,就把短阿当你的身体,你的心在里面。或者短阿像衣服,你的心被它包住,如此泯除能观所观。
  现在修瓶气,专心观阿字。当修瓶气时,气融入短阿字,使下除气上行,短阿的热力增强;在第五次第时,你观短阿尖细的上端冒出火焰、消散,重夏此现象;现在短阿尖细的上端已稳定地炽烧,不消散了,就像炭在火中,已经点着了,自动地炽烧,短阿尖端的火焰逐渐增长,直到如缝衣针长,其尖细状亦同,火焰发端虽小但其力量难当;观想火焰非常笔直,就在中脉中央。
  接着观如针之火焰的热力沿中脉上升,就如烛焰之热力上腾一般,热力使心轮烘字、喉轮嗡字、顶轮杭字发热欲融。
  此刻你主要是专心在脐轮之短阿,但分一些心在其他各轮之种子字,并感觉到它们将要融化,以上整套观想要边持瓶气边观种子字,在忍不住要呼气以前,缓缓、平均地从二鼻孔呼气。重复修习直到你精进为止。前面说过先从修瓶气着手,当你能专注时,就以专心观想来修。
  当中脉内的拙火炽盛,伴随红、白明点融化,你会得到俱生大乐。当红、白明点在中脉内流动,就不会有从性器官漏点之虞了。
  当你修拙火时,要重视第一步,要第一步有觉受后再做第二步、第三、第四步……直到八步都精通。当你熟练八次第时,你可以在一座内依序练习八次第。
  由于每天可以用在修行的时间十分有限,所以每一步都要花下足够时间,如量精通实为不易;为了使你熟悉修法过程,可以先在短时间内做完八次第,当然这么一来不可能有深的觉受。但是这些方便是为了使你熟悉流程,当你有空、有关房时,你会知道该做些什么。
  
  滴燃作用(拙火上炎与明点下滴)这是第六次第的进阶,它也是连同瓶气来修。
观望短阿及如针之火焰,再使火焰逐渐变长上升,其热难当。火焰沿中脉中央上升。
当火焰到心轮中央时,火焰顺时钟方向绕倒立的烘字一周,使烘字快融化了:
火焰逐渐上升到喉轮中央,右绕一次使正立的嗡字也快融化了。
火焰继续上升到顶轮中央,触及杭字底部,顶轮有白明点——它是倒杭字,当火焰烧到杭字,白明点从种子字下向下滴,就像奶油被火舌一灼而融化下滴,此时观火退入短阿的火焰针。
  注意!过程中不要观种子字下的月轮。由杭字融化的白明点,有如一条长、细如蛛丝的线,又像在糖罐上打个小洞,将糖倒出一般,蜜糖成一条长线一般向下滴。下滴之白明点融入喉轮嗡字,使你觉得非常安乐;
  然后再从嗡字下滴到心轮融入烘字,产生的乐比喉轮更甚;
  最后明点到达脐轮,融入短阿字的火焰,就像火上加油一样,拙火更旺了。
  当种子字的热力增加时,你的安乐也增加。如果能力可及,就在一次瓶气中作完全部流程。如果对你而言太难了,就先作瓶气,然后在正常呼吸时,观想如针之火焰变长,继续这个次第其他应作的观想。
  
  滴燃特盛本次第和第七次第一样也是连同瓶气来修,如针的火焰上溯中脉,有点像红热的电线,它右绕烘字、嗡字,然后上到顶轮中央,但火焰一到杭字,就和第七次第有所不同了。火焰右绕杭字,使它快融化,然后继续上升,再向下弯走向中脉开口——眉心。
火焰到眉轮时,从开口向外放光照亮法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有情都被拙火之光吞没;
  宇宙像一个容器,众生就像其中的宝贝,拙火之光清净这器世间与有情,并使他们化成光,混然合一,变成无分别地收入一小团蓝光中,这小团蓝光如灯泡大,就观在你面前!现在你观三世十方诸佛都化成空行、勇父——修密宗而成正觉的有情。在光团以外,已观出空行、勇父遍满虚空,都是双身交抱姿势而坐。现在观想光团放出蓝光照到每一对双身佛上,光并且进入各父佛的左鼻孔,蓝光再融入父佛心轮之不坏明点,使他们进入无染的俱生大乐的觉受。
  
  当每一对都得到大乐时,双身佛都化入光,父佛化入白明点,母佛化入红明点,二种明点混融,只看见每一对变成一点白色带红之明点,它就是大乐。各各明点又融合为一,进入你的眉心,这颗殊胜的明点进入中脉,走到顶轮中心之杭字,融入其中,杭字就和所有空行、勇父合而为一,杭字得到十方三世诸佛大智、大力的加持。
  切记:在观想时尽量专注。然后改观脐轮有如针大的猛烈火焰由短阿生起。再一次观拙火上升,充满中脉,到达顶轮杭字(在这时候观烘字及嗡字会使你分心,所以只观火焰沿中脉直上杭字)。
  火焰使杭字融化,白明点从杭字向下流,沿中脉降到喉轮嗡字,当明点融到嗡字时,嗡字转变直到成为一切觉悟有情之综合体;
  之后,明点降到心轮烘字时,触及烘字,改变亦同上;明点继续下降到脐轮短阿字,改变亦同前。你要非常专心观短阿字是大乐,是十方三世诸佛之综合。由于诸佛加持,使拙火大量增旺,心专注一会儿后,观火力贯注到脐轮六十四瓣,再贯注到全身七万二千脉。
  这样一来,消除业障,清净所有气、明点,同样也使身、口、意三业清净。全身之气、脉、明点就是这样被诸佛大智、大力所加持。如果要用拙火取暖,就观赏注在七万二千脉内的光非常热。如果你缺乏技巧的话,这么一观就会把中脉的热力抽到身体其他部分了。
  这样做并不好,实在有碍拙火成就,甚至有危险,因为这样使你的拙火修法不纯正,结果当然大劣!在第二次第中提到,拙火的目的在加持所有的脉、气、明点,清净业劫气,除遣妨碍证觉的不良粗、细妄想,甚至最微细的“因待”、“能能是你不专心观短阿字的结果,刚开始拙火是在脐轮所,这些都有赖拙火之光!修拙火要按部就班。
  一开始就身体大量发热,可能是你不专心观短阿字的结果,刚开始拙火是在脐轮液胞里、中脉内,而不是在这个臭皮囊中。西藏色古寺有一位大成就者桑结嘉措,他圆寂于冬季。当时大雪遍地,他入灭时,仍定于光明中一个月。由于他的成就殊胜,寺周围所有的雪都融化了。如果你成功地清净了你的脉、气、明点,你的心自然会非常清净纯洁。
  阿底峡尊者在《菩提道灯论》中说,要得到清净的神通,行者先要得到“息心”的完全证悟。当气、脉、明点已经清净了,气也入中脉了,所有的对待思想——轮回之源,将无法立足而消失无踪。所有因对待而起的妄想自动消逝,心自然豁然清净。
  第八次第是殊胜的,因为它召请勇父、空行之加持。本次第包括三种利益:
  它赋予空行、勇父之加持;
    (2)清净气、脉、明点,破除妄想颠倒;
  使拙火生起、炽盛,明点因而融化,沿中脉流动,生起俱生大乐。以上拙火说明完毕。这种特殊拙火修习,名为“忿怒母之四轮”。
在《喜金刚本续》、《山坡达本续》及《三律仪密续》中都有说明。大部分早期密宗行者都修拙火而成正觉,它是无上、无价之宝藏。

第二章 论脉第一节 中脉一、命名密宗认为,人体与生俱来虽有七万二千脉,但最主要的有三脉,即中脉、左脉和右脉,其中又以中脉为最重要。
此三脉被称为所有脉之“母脉”,而中脉则称为“众生命脉”、“成佛之脉。”从中脉之命名可知其重要性。中脉之名甚多,或人梵、藏文音译,或就意释,或取象形,或因用显。
如译名“阿瓦都帝”,意为能生俱生智;
名为“滚打妈”,意为五大、五智之精华,菩提心之母;名为“数数妈”,意即一切之母;
名为“命脉”,指一切有情之命根;名为“大道”,喻成佛之道,如此等等。

脉之“中”字,释其命名之意,简介之有七项:
  (1)中脉从中观见得名,不偏于有,不倚于空,二边不落,中道不立;为破边见,假名曰中,实无有中,故中脉属无为法。
  (2)中脉从心得名,一切物之心即是中。中脉最初即在心中之心生起,从此分出上下,由此出生菩提心。
  (3)中脉从如来藏中心所在而得名。如来藏中,一切如来无分忿、寂,或在顶,或在心,皆在中脉以内。中脉不开发,则如来藏不能开发。
  (4)中脉从五净分集中于此而得名。中脉本身为脉之净分;其上端白“罕”字,为精之净分;其下端红“阿”字,为血之净分;其中央第八识,为识之净分;命气为气之净分。
  (5)中脉从身之中央而得名。
  (6)中脉从七轮之中心贯穿而过而得名。
  (7)中脉从简别外道而得中名。
  此七点可作为研究和开发中脉的理论根据,揭示了中脉命名的深义。
  二、位置中脉在人体内的位置如何?一直存在着不同说法,主要争议是:中脉究竟位于人体的中央还是位于人体脊柱之内?
印度教军荼利瑜伽派认为中脉位于脊柱内。一些佛教密典以讹传讹,也有认为中脉在脊柱中的,如元代藏密宝典《大乘要道密集》中《拙火定77一文说。“在脊骨内上下充直有一道脉,即是中脉。”
古洗里著<大威德证分》说法更在模棱两可之间,既说:“中脉在身之正中,微近脊骨而住,”又说:“命脉依脊骨内方而住,中、左、右三脉亦依命脉而住。”这些说法,使学者无所适从。既然中脉在身的正中,又何有微近脊骨之说?中脉既依命脉在脊骨内住,何以又微近脊骨?
  《甚深内义根本颂自注》提出了中脉之中,有“修中”和“住中”之说。该书指出:“所谓中脉之中者有二:
  修中;
  (2)住中。死时散失,许为一种,或谓在脊骨中之筋,或谓脊骨内有细如马尾者,或谓无有。”但该书对住中和修中之差别,未加说明。
  “住中”之意,乃因行者观想时无明错乱,将中脉原有位置渐移于后,大部分乃住脊柱中,盖一念无明妄动,中脉即不得其正位,此种错觉正宜矫正;
  “修中”之意是行者在修习位中,不可再作中脉在脊柱中的观想,以恢复中脉原有的明行位置。
  中说:“中脉从身之中央而得名。谓不在前,简别任脉;不在后,简别督脉;
  不在左,简别左脉;不在右,简别右脉;不在左右之中央,简别脊柱,不在前后之中央,简别黄道;
  乃在前后左右四方之中央。又以其为无为法故,虽在此中央,却并无造作此坚固不变之中央,亦能任运而在虚空之中央,任运而在法界之中央,故能表法身。与一切有为法有固定执持之中央不同。”
  
  此段含义,既确定中脉的明行位置是在体内前后左右四方之中央,就不必去观想脊柱,又教人以无造作、无固定执持的心态去观想,任运、自然、常寂,归于明空,明空方是中脉的本体,方是中脉的正位。如果无明妄动错乱,中脉即不得其正位。三、色相一般来说,中脉是淡蓝色;
  另一说整体是蓝色,外白内红,粗如笔管,上直至头顶梵穴,下至宝珠头(龟头),但观想时只观到密轮(脐下四横指处)。中脉大小可随意观想,但原则上愈细愈好,初步可观成吸管粗细,如果观不出来,可观成手臂粗,再逐步观细。中脉有四相:
  (1)直,像芭蕉的树干;
  (2)内部红润如鲜血一样;
  (3)纯净,如烛焰一样透明;
  (4)像莲花瓣一样非常柔软而有弹性。
  《甚深内义根本项自注》说,中脉自密处至头顶相连,上端有专(杭)字,白色,为精本体,为父所得明点,大如芥子盖其上;脐下有四短阿字,红色,为血本体,由母所得明点。
  阿、杭字之中住有第八识,及其所依命气充满,中空如虚空。《中黄督脊辨》说,中脉从七轮之中心贯穿而过,下起杵轮,上止肉髻轮,中间普通五轮,皆以中脉为中心。
  其各轮之基本二辐,或四辐,即在中脉内。由此分出之支分辐,乃得构成本轮;由此各轮再分出,乃得七万二干脉。遍于全身。格桑·嘉措格西著、崔忠镇译《大乐光明》一书说,沿着中脉分布有十个入口,列举如下:
  (1)中脉上端:两眉之间;
  (2)中脉下端:生殖器尖端;
  (3)顶轮中央:位于头盖骨顶尖的地方,即发际八横指处;
  (4)喉轮中央:近于喉咙后面;
  (5)心轮中央:位于前后背之间;
  (6)脐轮中央;
  (7)密轮中央:位于脐下四横指处;
  (8)接近生殖器尖端之中心;
  (9)气轮:额轮之中心,有六瓣;
  (10)火轮:位于喉、心二轮之间的脉轮中央,此轮有三瓣。气可由任一入口进入中脉,正如从各门可以进入房屋一样。
  无为法 观修中脉,属无为法,即离开因缘造作之法。
<中黄督脊辨》为中脉作定义云:“中脉,无为法,表法身。依菩提心、中观见,修二无我空性,及密宗果位方便所开发。由此脉开发,显现法身空性;与大乐相合,则证报身;与大悲相合;则证化身。惟佛家密宗独有。”此一定义,旨在将行者对中脉的观修,与其他学派对脊柱的观修区别开来,因对肉身脊柱或内或外的观修,便难免具身之见执,不脱有为法。
观修中脉之无为法,心住正见及心安空性时,其脉自现,经过自然任运,得见无云晴空,法身光明显现。
  
  中脉为无为法,离于造作,任运能为点,能为线,能为球体。能为点者,最初即生于心轮部位之中心,其后七轮出生,皆依中脉为中心。能为线者,或细如马尾(丝),或观如麦秆,或如臂,或等身,或如虚空,或遍法界,乃至完成法身,皆此中脉。此法身光明显现,如无云晴空时,上下四方皆无云晴空也;则明明一大而无外之球体矣。此作者本人经历多次,可以证实。有时此包罗法界之大圆球中心现一直线,直贯此球体,此正是中脉才显,圆球犹留形影之初兆。此种记录,丹书中作者尚未及见。又此无云晴空之球体,或如黄昏时之虚空,或如黎明时之虚空,或如黑夜之虚空,作者亦曾历多次。丹书中曾遍阅道藏精华,尚未及见。”
  (1)麦秆中等竹,马鞭麦秆复。
  (2)臂大马鞭缩,竹筒臂大复。
  (3)中脉充全身,次观竹筒缩。
  (4)初观随心大,次观全身大。
  (5)中脉充虚空,次观马尾中。
  其义为当行者观想自成本尊身之中脉,其大小观如麦秆、马鞭、中等竹筒(如手腕大小)、臂大(上臂大小)或马尾中(极微细)时,本尊身则观如肉身大小;
  中脉之大小如全身(两肩之宽)、虚空或随心大(即尽量扩大观想)时,本尊身亦依肉身与麦秆大小的比例而放大。此五段口诀,依次序分五口气修之。前三修柔和瓶气;
  后二修猛烈瓶气。每次皆于气吸满后,再依口诀观中脉的涨缩。观时若能再吸气则吸之,但不可漏气。若漏气需重新来过。
  10五、中脉开发十相开发中脉之功德,至高至大。修持一切密法要获得圆满成就都离不开中脉的开发。语云:“气不入中脉,而说得证菩提者,绝无是处”。故中脉被誉为“成佛之脉”。
  (1)烦恼与菩提无别;
  (2)力大无比,飞行自在;
  (3)无云晴空相续现起;
  (4)一切禅案真理无不了达;
  (5)具足无漏通;
  (6)超出时间、空间之限制,大悲事业所行无阻;
  (7)通达三世智;
  (8)无念光明大定相续不断;
  (9)烟等十相前行早已具足;
  (10)安乐充满,涅磐轮回无有分别。
  第二节左脉和右脉在中脉两旁,有左、右二脉,夹持中脉。左脉白色,右脉红色,如瘦羊肠,大小如中脉的四分之一。两脉下端直至脐下四横指处,与中脉汇合,形如员的下半部。
  三脉平列笔直,相隔约二横指许。两脉上端,经两耳际后,出至两鼻孔。
  像中脉色相一样,对左、右二脉的色相,有多种说法,现分述数种,以备参考。
  《喜金刚本续》说:人体有三条主脉,即中脉、左脉和右脉。左脉名拉拉那,称为日脉,代表智慧,内流着11菩提;右脉名惹沙那,称为月脉,代表方便,内流着血。
  《甚深内义根本颂自注》说:“彼左右之二脉者,从脐分开腰上勾,转到心间复展开,到胁之后复到喉,由颈复升于顶轮,从此乃达二鼻孔,于脐合处下分开。”
  《大乐光明》说:“紧贴中脉两侧,间不容入的是左、右二脉。右脉是红色,左脉是白色。从脐到头顶,这三脉直立且紧贴。左脉继续降至脐以下,它微弯向右,稍离中脉,到了生殖器尖端与中脉再接合。在这里左脉的功能是持、放精、血、尿。右脉继续降至脐以下,它微弯向左,终端于肛门尖端,在这里它的功能是持、放粪便等等。
  右脉又叫太阳脉、语脉、主观持者脉。最后的这个名称,指出流经此脉的气可以便和主观的心有关思维生起。左脉又名月脉、身脉、被持者脉。最后的名称指出流经此脉的气,可以使和客体有关的思维产生。”陈健民上师力主观修左、右二脉时,直线而下,不作左右旋转,纠缠脉轮。他称此乃升凡脉为佛脉之法。
  “左、右二脉,亦因修气功而必直线而下,不作左右旋转,纠缠五轮之状。修气功时,当调直此二脉,如再作纠缠五轮之想,则必加重五轮之系缚,对于开发五轮反增障碍。
  该书(指《甚深内义根本颂》)及其他圆满次第,亦多说左右展开成大弧形状,而非左右直线而下,此与口传观想不同”。
  印度教观修左右二脉,互相纠缠于中脉之五轮,故左脉不得全左,右脉不得全右。于是释迦佛升华之,观修左右二脉正直而下,从二鼻孔,绕两耳后,下二肺、二腰,会于密处而入中脉。如此调整,故能使业劫气入住中脉,转智慧气,令中脉不受五轮外脉之纠缠,而得开发,故证取果位三身极为顺利。陈健民上师的这些见解和主张,实为学者观修三脉,提供了升华密法的方便法门。
  脉遍全身密宗认为,人体中共有七万二千脉,这些脉都是在母亲怀孕期间,逐渐地从胎儿的心轮形成的。在这些脉中,最主要的是中脉、左脉和右脉。最初当胎儿还在子宫时心轮形成的脉共有五条,接着又增加三条,成为所谓心轮八条本脉。这八条脉再各分出三条支脉,成为二十四脉,配二十四处坛城。这二十四脉同样再各分出三条支脉,就成了七十二脉。七十二脉再各自分出一千脉,就成了七万二千脉。
此外,还有微细脉,数目三百五十万,每一微细脉生一毛孔。
  心轮八脉特别重要,由它们发展而出的脉遍布全身。心轮八脉(瓣)以基本及中介等方向排列(以东为前方),每一脉(瓣)中主要流着特殊元素的支持气。
  13第二节 防护明点漏失人体内明点也是无常的,可能生病,也可能漏失。明点属精,漏失就是遗精。这是修持脉、气、明点的大忌。防护明点漏失,一是使体内明点能够安住和增长:一是把明点化为智慧,即成智慧明点。实际上,修成智慧明点,是防护明点漏失的最有效办法。
  <甚深内义根本颂自注>把智慧明点作为对治体内明点过患的唯一法宝。
  “由物质明点,经过风、咒明点锻炼,复经红菩提拙火融化,与智慧配合,才成明点,而且还要有深厚的智慧基础,先通达小乘之人无我,然后得“明“,再通过大乘之法无我,然后得‘点’。明从五智来,点则从五大来也。得五智且得五大空性,加上大乐任运生起,而以四喜配四空,这就是智慧明点的成就,且是圆满次第中最重要的东西也。”从这段话看来,修持智慧明点的成就,要经过一系列的圆满次第的修持才能达到。在这些修法中,金刚诵、宝瓶气、拙火定、空乐大手印或六成就法,占着很重要的地位。
  
  一、每座气功之前行
(一)坐定后,两手指尖相向,掌心向下,平展胸前。挺胸,两手曲肱、平肩,同时上下运动数次,带动横隔膜。师少时由其道家师傅习得此法,可使胸气舒畅,精神振作。习定或修气前,皆宜行之。
(二)自观本尊后,两手结降伏印,即如六中所述握固,但伸食、小二指,两臂左上右下交叉身前,指尖朝膝。举起左手于面前空中画一半圆,猛然收上臂打胸之左侧,使肌肉振作,并即以左食指按鼻孔,压之使头偏转向右,气由右脉经右鼻孔喷出至尽,再换成右上左下两臂交前。以手画圈打臂乃至按鼻出气,一如前述,只是以右易左。然后伸直两手压腕于腿以撑直身躯,吸气入体,稍住即出。以上所述,只做一次。此节92如修佛风,重在出气、进气而已。
  
  气功修法七支坐定,前述预备动作已毕。自观亥母,或观胜乐,皆为如泡幻身,除三脉外,空无一物。甚至须毛、指甲皆是中空。两手结降伏印,垂伸身前,渐渐举起。由鼻孔吸气,观气随食指尖上行,入鼻后上至顶,由左右二脉绕耳后而下,至脐下四指处会合,上行入中脐。两手过顶后即垂下,弯腕压腿,一如上条已述,以撑直身体。

观全气三段如米,初段略吸,中段猛吸,最后段渐改细吸,气随心走。想气已入中脉,则意专注于中脉,不必分心注意二脉或本尊之外貌。一吸再吸,尽量吸入,不可漏失。凡有漏失即已出气,重新再来。逼入小腹,积聚既多,彼自然进入中脉。吸满之后,即依荡通借波祖师口诀观修,一口气只修一段口诀之观想。依行者持气时间之长短,而平均分配一段观想中,中脉各种大小维持之期间。觉不能再持时,稍忍一下,当略加勉强,直至沿左右二脉自动由鼻孔射出,同时两手亦奋力翻出,垂伸身前,以配合之。
  五段连修为一次,初修者应连修三次,然后修转腹,于吸满之后为之,以转动小腹之气。先右旋三次,再左旋三次,如此各三次,然后出气。修数口气转腹后,宜修中住气数次,以免上93行气过盛。修中住气即蓄气于小腹而习定。最后出气下座,回向。
  三、修气之次第及重点
  (一)九接佛风。重点在通脉,故吸气暂住长出。
  (二)金刚诵。主要是修气与空性相应。至于金刚诵之路线,主要在通中脉,但因出入口之不同,而多达数十种。
  (三)中住气。偏重持气于脐下,因膀胱空间大,积气虽多亦不易出生毛病。此处又是拙火起点,并为四肢遍行气之枢纽,故可常常训练,久久加强。故师对此,特别提倡。(四)柔和宝瓶气。气虽充全身,尽量持久,然不若猛烈者之周遍。
  (五)猛烈宝瓶气。气达全身毛孔后,并再由鼻孔向上提缩使气充满于顶内肉髻,乃至须眉,根根毛内皆有智气充实,不得丝毫走漏,否则易出毛病,不可轻忽。凡有头痛、牙痛、眼红、鼻血、咯血者,当立即停止。以上五者皆有先后次第,前前不合,后后勿修。
  四、修气功应注意的细节
  (一)不可于过饱或过饿时修气。饭后至少需经一小时才可修。早上空气好,可于起身后,趁空腹即修之。
  (二)修气应避免魔行时,通常以子、午、卯、酉四时(即日或夜之五至七时、十一时至一时)为魔行时,易受魔扰,此时气易入魔坏脉。
  但初习定者不必守此禁忌,因魔之扰乱往往向定功有相当程度者为之,俗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三)修气时必开窗以通气,但不可使风直吹行者。最好新鲜空气之通道恰由行者身前横过。
  (四)上座前应于座近处备好痰盒、毛巾、衣服等应用物,供吐痰、擦汗、修后换下湿衣等用。足部跏趺宜以毡子盖好,以防受凉,转成风湿。
  (五)出气要尽,才有空间可再吸入,且吸入时才不会体内作响。但气出时当观如米之形,由细渐粗,而后再趋细,以免过度出气。出气时收腹。最后出气时,应修散气,即全身由小动渐至大动,将气散布全身毛孔而出,两手散动,双跏亦随之散开。口中出气,可闻 微声。其他时候不宜修散气,以免耗损元气。
  (六)金刚诵路线繁多,但非条条皆必修,视实际情况显示那一部分有气上之毛病,方修该路线。此外。每一路线皆有上行与下行两方向可修气,故实修上其路线数为加倍。
  (七)修气必先有九次第定之基础,才能使观想明显、坚固,而后气才能随观而行。
  (八)修气时觉有痰,可忍则忍,不可忍则吐出,重新吸气,总以自忖不出毛病为忍痰之限度。有屁则气出后放之,再接修下一口气。
  (九)左脉之气下行,因配合罕点白菩提之下滴,故观为白色。右脉之气上行,因配合拙火红菩提上燃,故观为红色。中脉则观为蓝色。
  (十)修佛风时,唯观吸入之智慧气为白净,呼出之业劫气为黑浊。修二灌之气功,则分观如下:上方为绿色风气,下方为黄色地气,中心为蓝色空气,近鼻梁为白色水气,靠外为红色火气。
  (十一)修转腹时两手仍需撑直,勿因转动而使身躯松落。
  (十二)修完时出汗,不可马上洗澡,或喝冷水,否则恐出大毛病。宜擦干,并待汗停。
      (十三)下座后宜经行片刻,方做他事。若立即饮食、大小便、坐卧或体靠物,皆不宜。
      (十四)平日行路可修中住气,将小腹保持微挺。
  综上所述,可知修气细节十分繁多,一不注意,即出毛病。

  五、修气功之宜忌
  (一)修气功者宜使全身皮肤与外界接触呼吸,故不可穿不透气之橡皮质、树胶质或尼龙质的衣服,可穿丝质、真皮毛的衣服。不当以皮毛取暖,使拙火力无由自展,故修气者多不穿皮毛衣,此为练习增强拙火。
  (二)修气功有相当程度而进修拙火者,不宜吹火,故灭烛只可以手挥之,亦不宜近火。
  (三)修上行气觉有不适,应即停修,改修中住气,以助气之平复。
  (四)修气行者未能一口闭足两分钟以上,则不易保持明点。最好断绝房事,以专修气功。因气力增强,而所漏必增。若不能全月断之,当于密轮气行时及顶轮气满精充时,各有六天,决定戒除。出精时眉间观一正三角,尖向上,内有文殊菩萨,如此可能减少漏失。
  六、修气功姿势之要点
  (一)七支坐,普通多不能双跏,此点在三、四十岁者宜努力吃苦练习,可以成功。如不肯吃苦,永不会成功耳。愈老愈难,年轻及早努力。儿童不妨先教他试行,可事半功倍,女子则不必。
  (二)两手各以拇指压其无名指(即第四指)接掌处,再从外握紧,结此印可防散气,并表压伏无明。
《道藏》上常见有所谓握固者,即指此也。二手握固,随时皆当如是。即在睡眠、行路中,亦如是,可以使精力集中。至若无名指,在佛家则谓此处乃无明气脉之所经过。压之,可以减免无明,至少有心理上之准备也。道家则不取此义。
  (三)弯曲手腕与肘端关节,手背向下压于大腿接近腹下处。由此可以撑起胸膛。如身短手长者,则压脉外之腿部,以撑直身躯为度。如此可使左右二脉挺直,而使气易趋入中脉。
  (四)吸气时身体勿动,只有气向下去,行者只依观想吸气。
  (五)舌抵上颚,使气上行入中脉,道家称为搭天桥。
  (六)吸气时,如背部有病,或不条直,或太向前低垂,身体当略向后仰,以能吸入为要。七、气功应用法数则
  (一)上行气太盛时,必致头痛、牙痛、失眠,可于眠时观左脚心有一黑点而定于该处,则立即使气下行渐致平复,而得入眠。
  (二)饭后小睡,观全法界之红、白菩提皆化智气,充满全身,使体内食物亦变成红、白菩提。心不思善恶,宽坦而住,即住大手印明体,故有旷野陈尸定。
  (三)做五体投地之大礼拜,必先曾修宝瓶气,住气拜下,起身时方出气。未修气功之行者,则不可用五体一时投向地面,当用木板,渐次推进。
  (四)贡噶师祖之口诀:补也气功补,医也气功医。
  (五)移动体内之痰使之早出之法:
  1.初习气功者,修瓶气而后转腹。
  2.已得中品以上之证量者,先由下而上分转五轮,再由上而下分转四轮,必降至脐轮,然后散气。
  (六)肚中暖气自发,乃拙火增长之相,应观收入中脉。拙火最好观于会阴处,形如火焰,其尖向上;为防遗精,亦可提高观于脐轮中心。附录三敦珠上师传观脉轮明空法编者按:本法为修持脉、气、明点的最初观想法,无论修金刚诵、宝瓶气及拙火等,均须以本法为基础。本法录自宁玛派敦珠上师传授、刘锐之上师编译的《大幻化网导引法》一书。
  
  身依毗卢七支坐,一刹那间观成空性,随即把自己观成金刚萨捶本尊形相,内外明空无垢,明净如琉璃。如是观想身体中空,由顶至足,乃至指、趾、毛发诸尖内,均如贯气皮球。
  若一时不能观想明显,可分段观想,务得明显。再观想身体渐次扩大,充满世界。或观身体缩小,仅如芥子大小。观想身中皆极空极明为要。复由自己已变成的金刚萨捶身中,观想现出中脉,粗细如笔管;左右两脉,粗细略小如箭杆;三脉直下脐下四横指处汇合,形成击字之下半部。
  中脉上端直达梵穴,复由顶达前面两眉间。左右二脉则经两耳后出至两鼻孔。三脉平列笔直,相隔约二横指许。中脉色蓝,外白内红;左脉白兼红;右脉红兼白。100既观明显,复观自本尊脐际有脐轮,脉叶64;
  心间有心轮,脉叶8;喉间有喉轮,脉叶16;顶上有顶轮,
脉叶32。此四轮脉叶,皆从中脉发出。其脉叶之状,脐轮、喉轮圆形如碗向上仰置;心轮、顶轮为三角形如伞向下张开。观想四轮明显后,应观每一脉叶复发出许多细脉,一一达毛孔中,如是身内各脉构成网状,或如窗格。所有一切脉,均应观成外白内红中空。附录四多杰觉拔上师传九接佛风法编者按:多杰觉拔上师是康藏大喇嘛在民国初年东来汉土弘扬密法的先驱。他在汉土一共传授了108法,由他的弟子张心若笔录编成《密乘法海》一书,这是一部密乘巨著。
本篇九接佛风修法即选自该书,是流传于世的各种九接佛风法中比较精要的一种。

  入座须具七事,如佛威仪:
1.
座后微高,座后高二寸许则气易平定;
2.金刚跏趺坐,全跏、半跏均可;
3.手结定印,即二手仰置脚上,以右压左,二大指相拄;
4.两肩平正;
5.调息和平;
6.两目视鼻;
7.舌抵上腭。坐定后,观想自身通体透明,净如玻璃,身中有三脉管,直立平行,历历如见,皆起自脐下三寸许,总汇于此,如山状。其中,脉上大下小,直抵脑顶,状如喇叭。左、右二脉与中脉并行至顶,则折而向前,达于鼻孔。观已,闭口。以左手无名指按鼻左孔,而以右孔吸气。
观诸佛菩萨光明遍满虚空。我吸气时。即为诸佛所加被,觉此白光、自右鼻孔入。持气已吸足,随以右无名指按右鼻孔,观此光气,循右脉降至脐下三寸总汇处,贯入左脉,循此上升,至左鼻孔,凡身中一切业障病魔、无明、烦恼,皆化为黑气,随以俱出,即放开左无名指,使气徐徐呼出。再如前,从右吸白光,由左出黑气,如此三次。次以右手无名指按右鼻孔,使白光自左孔吸入,贯入右脉,自右孔呼出黑气如前,亦三次。
次以两鼻孔同吸白光,气自左、右脉入,至脐下成为一气,共入中脉,上升至顶,无路可出,乃折回至脐下,仍分为二,由左右脉上升,自两鼻孔放出黑气,如是亦三次。
如上共行九次,故谓之九接佛风。盖法身如来遍一切处,六大无碍,空有圆融,互摄互入,重重自在,故其风大加持之力,实与众生有息息相通之妙。
顶礼莲师!
最上三宝我皈依,一切罪业皆忏悔
众生善根尽随喜,正觉菩提意中持

正觉妙法及僧伽,直至菩提我皈依
所为利益自他故,我今即发菩提心

即发最上菩提心,饶益一切诸有情
菩提妙行皆修作,为利众生愿成佛



略说气脉明点
作者:雪漠

    生起次第是圆满次第的前行和基础,修习成功后,历五道阶中的资粮道。在此基础上,修习圆满次第,可以速疾圆满五道阶之中的后四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究竟道,证金刚持位。

    因为香巴噶举教法之殊胜,藏传佛教诸教派已或多或少地吸收了香巴教法的部分修法,汉地译本中也一鳞半爪地介绍过有关内容,但多不系统。有些专家学者甚至将“奶格六法”当成香巴教法之全部。在江贡上师传法之前,我们甚至连“奶格五金法”的名称都从未听到,更勿论修证。至今,除香巴噶举的弟子和藏地部分高僧大德外,人们并不知香巴教法究竟殊胜在何处。为了能使读者真正了解香巴噶举,我征得江贡上师同意,略去具体修持方法,只将圆满次第之内容做一简单介绍。

    圆满次第以修习气脉明点为主。关于三脉五轮,汉地许多介绍密法的书中介绍甚详。简而言之,三脉为人体内的三条主脉:中脉、左脉、右脉。关于中脉,有许多形容,有人说它有“空直红明”四特点:“空如芭蕉,直如箭杆,红如黄丹,明如劲火”,左脉为“月亮脉”,右边为“太阳脉”。现在,有大量的书籍可以参考,此处不赘。

    帝洛巴的《四真实性教授明灯论》中讲道:“彼中何为所依是脉。此复,数有几何?总有七万二千,其中有三百六十,其中有一百二十,其中有三十二,其中有二十四,其中有三脉,彼是主要者。彼中一百二十脉是四脉轮。若谓彼之处是何,就是脐间、心间、喉间和顶间。若谓数有几何,脐间六十四脉、心间八脉、喉间十六脉和顶上三十二脉。若谓形状如何,犹如莲座与日光会合,增长有光。颜色,为因从日月之因所生,故如月末尼(水晶)又如熔酥的光线移动。若谓状态如何,既是智慧配以方便,故由和合而住。”

    下面介绍中脉上的五轮:

    顶轮:约印堂高度,有三十二脉瓣,白色,脉瓣丛如张开的伞,亦称大乐轮。
    喉轮:喉结高度,有十六脉瓣,红色,脉瓣丛如倒过来的雨伞,亦称受用轮。
    心轮:两乳高度,有八脉瓣,兰色,脉瓣平展。亦称法-轮。
    脐轮:脐部高度。有六十四脉瓣,黄色,脉瓣丛如正立之雨伞,亦称变化轮。
    密轮:多吉之根部。有三十二脉瓣,绿色,脉瓣丛如倒立之雨伞,亦称乐受轮。

    于修行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三脉五轮。

    此外,人体共有72000条脉,这些脉都是胎儿住胎时从心轮开始逐渐形成的。人一昼夜呼吸二万一千六百次,气在体内运行,其中根本气有五种,分别为:

    遍行气:主要安住于顶轮,并运转于身之各肢节、脉道,主动摇、行走,一切身躯之活动,呈白色。修四喜四空时,及人临死时,则收摄聚于人中。
    上行气:位于喉轮,主饮食、言语等,呈红色。
    持命气:位于心轮,能引运六根所需之能量,主命,呈兰色。
    平等气:位于脐轮,主四大和顺等,呈黄色,修幻化身后则起变化。
    下行气:位于密轮,主大小便、生殖等,呈绿色。修法成就后则转为大乐智慧。

    此外尚有支分五气:眼处之及行气,耳处之循行气,鼻处之正行气,舌处之善行气,以及心间之决定行气,分主眼、耳、鼻、舌、身等功用。

    根本明点有三个:

    (1)不坏明点:位于心轮,无论怎样转世,此明点不灭不坏,故称“不坏”明点。但修至临成佛时,此明点已转成幻身,亦可变化为佛国刹土。
    (2)“佛父黑日嘎”明点:位于顶轮,乃是从父亲身上来的明点,皎白色,大如豆粒,此明点乃大乐之来源.
    (3)“佛母金刚亥母”明点:位于脐轮,乃从母亲身上来的明点,呈红色,大如豆粒,此明点是拙火的来源。

  除根本三明点外,在中脉的五大轮上面,各有一个明点,从顶轮至密轮,其颜色分别为白、红、兰、黄、绿色,都只有油菜籽般大小。

  在《无死明点的赞歌》一文中,也谈到了气(风)、脉、明点。录在下而,你别管其对错,不妨看成对一种事物的另一种解释:

  标举即生便能挣脱一切束缚或桂桔,获得完全觉悟与自在,既深奥而又平常、虽秘密却又无处不在,以表叙法的自然真理,而被名之为“大圆满”或“大手印”的心灵解脱之道中,有一组称为与风、脉和明点的密融合(即密皈依:气脉明点:Zalngtigle)。无论这三者被人们认识与否,从本以来,它就与心灵基础地的本觉及显现状态相应,也就是气脉明点与法、报、化三身原本相应。

  首先,风是宇宙界和生命界原始基础地(基性)能(能量)的整体状态,有人称它为智慧风(或智慧气),也有人译称为最细风,并表示为法身。法报化三身中的‘身’,可表示为层面或场域之义。风的本质有如浩瀚无碍的天空,通透明彻、无有中边而又了无实性。

  “风”虽空而无碍,却不同于一无所有的真空,它通常被称之由构成五大(地、水、火、风、空)的精微元素而成。五大元素并非一潭不动的死水,而是从无间断地,以整体的形式流淌着,循环无穷地显现、变幻着,以此特点,故将五大元素的精微之能统属为风。五大元素再加上赋予生命以灵性的精神,即“识”大,则名为“风心”。风心构成了心灵与生命、世界及内外的一切,也正是这风心六大,组成了显现生命与世界的整体之能。

  明点,三身中表示为报身,它是能量基础地(法身)上的本性光明,也即五大种元素所蕴藏的本来活力。此外,明点若分开来解释,法身如无云赤裸的晴空,“明”则是赤裸睛空中的光明本身,它以五大元素本身具有的五色自然光明周遍于一切;而“点”则多是晴空中的永恒安乐,它是最微细风心的精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说明学界对气、脉、明点有多种说法,这里存而不论。有兴趣可阅读高僧大德的著作。
蓮師金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