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大圆满龙钦宁提普贤上师言教(二):不共内加行

普贤上师言教

原著:巴珠仁波切
汉译:佐钦熙日森佛学院

不共内加行     
   
以外皈依顶戴三宝尊,以内皈依成就三根本,
以密皈依现前三身者,无等上师足下我顶礼。


不共内加行分五:

一、诸圣道之基石——皈依
二、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
三、清净违缘罪障——念修金刚萨埵;
四、积累顺缘资粮之供曼荼罗与顿然断除四魔之古沙里——积累资粮;
五、自相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
一、皈依

    诸圣道之基石---皈依之引导分五:
(一)皈依的基础;
(二)皈依的分类;
(三)、皈依的方法;
(四)皈依的学处;
(五)皈依的功德。

(一)皈依的基础

    总的来说,能开启一切正法之门的就是皈依,开启皈依之门的是信心。皈依之初于自相续中生起稳固的信心非常重要。

    信心又分为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三种。

    清净信:进入有许多佛像、经书、佛塔的殿堂或见到上师、善知识、高僧大德的尊颜,或者听到彼等功德及事迹,以此类因缘,能够立即想到他们的悲心广大等,这种由清净心引发而生起的信心称为清净信。

    欲乐信:听到恶趣轮回的痛苦后生起想摆脱之心;若听闻善趣与解脱的安乐则生起想获得之心;听闻到善法的功德后生起要修持之心;现见罪业的过患后生起想断除之心,这些都是欲乐信。

    胜解信:了知三宝的不共功德与加持之后,从内心深处生起信解,知道三宝是一切时分无欺的皈依处,想到无论是苦是乐,是病是痛,是生还是死,任何事情无欺的皈依处——三宝都会知晓,除三宝之外,没有其他的依赖和指望,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心称为胜解信。

    邬金莲花生大师说:

    “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成所愿。”

    因此,信心能生一切善法功德犹如种子,若无信心就如同种子被火烧过一样。如经云:

    “无信心之人,不生诸善法,
      如种被火焚,青芽岂能生?”


    此外,信心居于七圣财之首位,如云:

    “信心如宝轮,昼夜修善道。”

    所以说,信心是一切财宝中最殊胜的。同样,信心也是无尽功德的源泉,犹如宝藏;能趋入解脱胜道,犹如双足;将一切善法揽入自相续,犹如双手。如颂云:

    “信财宝藏双足胜,犹如双手摄善根。”

   虽然三宝具有不可思议的悲心与加持,但要想使之融入自相续,惟一依赖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心。因此,如果自己具有上品的信心与恭敬心,那么所得到上师三宝的悲悯与加持也是上等的;
   若具有中品的信心与恭敬心,则所得的悲悯与加持也是中等的;假如只具有下品的信心与恭敬心,就只能获得少许的加持与悲悯;
   如果根本没有信心和恭敬心,那么不可能得到上师三宝的悲悯与加持。
   若自己无有信心,则遇到真佛摄受也无济于事,就像前面提到的善星比丘和世尊的弟弟提婆达多等人一样。如果具有真诚的信心与恭敬心,无论谁祈祷,佛陀都会降临于他的面前赐予加持,诸佛对众生的悲心无有亲疏。如颂云:

    “何人诚作意,能仁现彼前,赐灌顶加持。”

    邬金莲师说:

    “具有信心善男女,莲生不去何处住,
      吾寿无有殁尽时,信士前我各现一。”


    只要自己具有胜解信,则任何人都会得到佛的悲悯。

    “若有信心,老妇依犬牙也能成佛”。从前有一位老妇和她的儿子,儿子经常去印度经商。老母亲对他说:
“印度金刚座是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出世的圣地,你一定要从印度给我带回一个作为顶礼对境的殊胜(加持品)。”
这样嘱咐他多次,但儿子都忘记了,(一直)没有带回加持品。一次,儿子又准备去印度时,母亲说:
“如果这次还不给我带回来一个作为顶礼对境的加持品,我就在你面前自杀而死。”
儿子去印度经商到返回的期间又忘记了,临近家门时才记起了母亲的话。他想:现在该怎么办呢?我没有给老母亲带回任何顶礼所依的加持品,如果这样空手而归,老母一定会自尽身亡的。想到这里他左右环顾,发现路边有个狗头,于是拔出狗牙,用绸缎裹好带回去交给母亲说:
“这是佛的牙齿,希望你把它作为祈祷的对境。”
   老母亲认为这颗狗牙降下了许多舍利。最后老妇去世时,出现了彩虹光环等许多瑞相。这并非是狗牙具有加持力,而是老妇以强烈的信心力认为它是真正的佛牙,这样佛的加持力融入狗牙中,所以狗牙也就与佛牙无有差别了。

    此外,在工布地方有一个叫觉沃奔的笨人。一次他去参拜觉沃佛像。当时在觉沃佛像前,无有香灯师等其他人。他来到近前,看到那些供桌上的食品和酥油灯,心想:觉沃佛是将这些糌粑团蘸上灯器里的酥油汁以后才食用的,为了使酥油汁不凝固才燃烧此火的,那么觉沃他怎么享用我也应该同样食用。于是,他将糌粑食子蘸上酥油汁后吃了起来。吃完后,看着觉沃的尊颜说:
   “神馐被狗叼走了您也是笑眯眯的,酥油灯被风吹动您还是笑眯眯的,您真是一位好上师。我的这双鞋托您保管,我绕转一圈就回来了。
“说完便将鞋子脱下来放在觉沃佛像前面,他自己去绕转了。香灯师来后,(看到了佛像前的鞋,)准备扔出去。这时,觉沃佛像说:
   “这是工布奔托我保管的,不要扔掉。”他来取鞋时又说:
“您真是一位好上师,明年请到我的家乡来吧,我宰一头老猪炖上猪肉,煮熟陈旧的青棵酿成青棵酒等着您。”觉沃佛像说:“可以。”

    他回到自己家中对妻子说:
   “我已经邀请了觉沃仁波切来作客,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所以你要经常看他是否来了。”
第二年的一天,他的妻子去提水,在水中清楚地显现出觉沃的影像。妻子立刻跑回家告诉丈夫:
“那边水里有一个人,是不是你请的客人呀?”他马上跑去看,果然看到水里现出觉沃仁波切。他认为觉沃落到水里了,于是跳进河里去捞觉沃的身体,真的挂住提上来了,便想带回家中。途中到了一块大石头前时,觉沃说:
   “我不去俗人家里“。之后不再继续前行而融入了那块岩石中。后来石头上自然出现了觉沃佛像,所以被称为“觉沃石”,显现觉沃身像的河则被称为“觉沃河”。
   据说至今它们仍与拉萨觉沃具有相同的加持力,而且信众们也经常对它们顶礼供养。
   也就是说,觉沃奔以自己所具有的坚定信心,得到了佛的悲悯。否则,他饮了灯油、吃了神馈,又将鞋子放在觉沃佛像前面,怎么会没有罪过呢?但是依靠信心力,他反而得到了那样的功德。

    不仅如此,而且现量证悟实相胜义谛也惟一依赖于信心。如佛在经中说:
“舍利子,胜义谛惟以信心才能证悟。”
依靠所生起的不共信心,上师三宝的加持融入自相续后,自相续中便会生起真实的证悟,并且见到实相真实义时,对上师三宝会真正诚信不疑,生起不共的不退转信心。所以说证悟实相与胜解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从前,塔波仁波切临行时问上师尊者:“尊者,我何时才可以摄受眷属呢?”尊者回答:“一旦你与现在不同,于相续中生起现见心性的证悟,并且对老父我也生起了如见到真佛那样的坚定信心,那时你可以摄受眷属。”
   因此,上师三宝的大悲心与加持融入自相续惟一依靠恭敬和信心。从前,阿底峡尊者的一个弟子直呼尊者的名子:“觉沃给我加持加持。”尊者说:“坏弟子,恭敬一点吧!”只有以坚定不移的不共信心与恭敬心才可能开启皈依之门,因此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二)皈依的分类

    具有如此信心之皈依分为三种:如果是因为畏惧地狱、饿鬼、傍生三恶趣的痛苦,希求善趣人天安乐而皈依,称为小士道皈依;如果是因了知无论生于轮回的善恶趣都不离痛苦的本性,为了摆脱轮回的一切痛苦,获得寂静涅磐的果位而皈依三宝,称为中士道皈依;如果是因为现见沉溺于轮回大苦海中的所有众生遭受无法想像的各种痛苦逼迫,为了将他们安置于遍知无上真实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而皈依,称为大士道皈依。

    如今在这三种发心中,我们应当具有希求将无边众生安置于圆满正等觉果位的大士道发心而皈依。善趣的人天安乐暂时好像是安乐的,但实际上也超不出痛苦的(范畴)。善趣安乐果报耗尽后又将堕入恶趣之中,所以不应追求瞬间的善趣安乐。
   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一人得到寂静安乐涅磐的声闻缘觉果位,而不饶益无始以来曾做过自己父母、现在沉于轮回苦海中的无边众生是不应理的。希望一切众生能获得佛的果位而皈依三宝是大士道广大福德之津梁,所以应依大士道皈依。《宝鬘论》云:

    “众生界无量,欲益亦如此。”

(三)皈依的方法

    几共同乘皈依法:诚信佛为本师,法为道,僧众为修道助伴,以此方式而皈依。
    不共同密乘皈依法:三门供养上师、依止本尊、空行为助伴,以此方式而皈依。
    殊胜方便之金刚乘皈依法:脉清净而现化身,风清净为报身,明点清净现法身,以此捷径而皈依。

    究竟无欺实相金刚乘皈依法:皈依境圣众相续中的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三相无别的智慧,我们为了使自相续生起这些智慧而反复修持、决定,以此方式而皈依。

    所有的皈依方法明确后,当明观皈依境修持真实皈依。即:
    将自己的住处观想为由各种珍宝组成的清净刹土,美妙悦意、平坦光滑犹如镜面,无有凹凸不平的山岗、洼地。在自己正前方观想一棵具有五枝的如意树,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硕果累累,极其圆满,遍满东南西北整个虚空界,所有的枝叶全部是以各种珍宝铃、缨珞严饰。

    于中央的树枝上观想:本体为三世诸佛的总体、无等大悲宝藏具德之根本上师,外相为邬金莲花生大师,身色白里透红,一面二臂,双足以国王游舞式安坐于八大狮子所抬宝座上面的各种莲花、日月座垫上。右手以契克印执持金色五股金刚杵,左手平托天灵盖,内有充满无死智慧甘露的宝瓶,瓶口以如意树严饰,身着锦缎大氅、法衣、咒士衣,头戴莲花帽,与身色洁白、手持弯刀托巴的佛母益西措嘉空行双运。这样安坐于自己前方的虚空中,莲师面向自己方向。

    再观想莲师头顶上诸传承上师以重楼式安坐。本来共同续部有无数传承上师,但此略观大圆满心髓派的根本传承上师,即:法身普贤如来、报身金刚萨埵、化身极喜金刚(噶日多吉)、阿阇黎将巴谢宁、上师熙日森哈、智者加纳苏扎、大班智达龙钦巴、邬金莲花生大师、法王赤松德赞、译师毗卢遮那、空行益西措嘉、遍知龙钦巴、全知吉美林巴,他们各自装饰装束圆满,上者的座垫未接触到下者的头部,以重楼式安坐。其周围由四续部不可思议的本尊天众与空行勇士众围绕。

    在前方的树枝上,观想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周围由贤劫一千零二尊佛等十方三世诸佛所围绕,全部是殊胜化身梵净行的装束,头有顶髻、足有轮宝等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双足以金刚跏趺坐而安坐,身色有白、黄、红、绿、蓝色,身体放射出不可思议的光芒。
    在(莲师)右方的树枝上,观想:
以三怙主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观音菩萨为主的八大随行佛子由大乘圣者僧众围绕,身色也全部是白黄红绿蓝色,以十三种圆满报身装饰庄严,双足以平等式站立。
    于左方的树枝上观想:
舍利子、目犍连声闻二圣由声闻缘觉圣者僧众围绕,身色全部是白色,身着三法衣,手持锡杖与钵盂,双足以立式安住。

    于后方树枝上观想:
法宝经函累积,金光闪闪的格架中央最上方陈列着六百四十万大圆满续部,全部函头标签对向自己,经函光芒四射,并自然发出“啊勒、嘎勒”的声音。

    这些树枝的所有空隙中间有智慧护法神和业成护法神,其中男相护法神全部面朝外,成办和保护修持菩提正法、遣除违缘与障碍以及阻止外部障碍进入内部的事业;女相护法神全部面向内,成办内成就不散失于外的事业。这些事业护法神都具有智、悲、力的无量功德,对我们十分慈爱,把他们都观想成引导众生的大导师。

    再观想今生的父亲在自己的右侧,母亲在左侧,前面是自己的怨敌和损害自己的魔障为首的三界六道一切众生,犹如地面上大聚会的人们一般聚集在一起,面向皈依境而合掌,身恭敬顶礼,语恭敬念诵皈依偈,意恭敬而念想:从现在起自己无论是上升、还是下堕、是苦是乐、是好是坏、是病是痛,除上师三宝您以外我没有其他的依靠者、救护者、怙主、友军以及希求处与皈依处。
   因此,从即日起乃至获得菩提果之间,全心全意,诚心诚意(将自己)托付于您,(成办任何事)不向父亲询问,不与母亲商量,也不自作主张,完全依靠上师三宝您,一切奉献给您,精勤修持您,除您之外我无有其他的皈依处、希求处。以如此猛烈渴望之心念诵:

    真实三宝善逝三根本
    脉风明点自性菩提心
    本性自性大悲坛城中
    乃至胜义菩提恒皈依


    如此每一座尽力念诵皈依偈,至少要圆满十万遍,在未达到此数量之前,应闭关而观修,平时也必须念修皈依。

    若有人想:皈依时将自己的父母观在左右,而将怨敌、魔障二者观在自己前面,为什么观想怨敌魔障比父母还重要呢?这是因为我们这些已入了大乘法门的修行者,应当修持对无边的一切众生平等的慈悲心与菩提心,尤其是为了圆满广大的福德资粮,不失毁所积累的一切善根,修安忍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所谓:

    “若无生嗔境,于谁修安忍?”

    要修安忍,必须依靠怨敌、魔障进行损害,才能修成安忍苦行。若善加观察,从正法方面而言,父母教我们的是成办现世利益的一切欺诳手段,从而导致我们后世无法从恶趣的深渊中解脱。
   从这一点来说,父母的恩德并不很大,而怨敌、魔障呢?怨敌因对我们制造违缘、妨碍修行而成了我们修安忍的对境,并且使我们远离长期被轮回绳索所束缚、不能得以解脱及财产受用等一切痛苦的根源,从而获得自在,所以对我们恩德极大。魔障也是我们修忍辱的对境,它使我们遭受病痛和苦痛的折磨,我们依此可以清净自己往昔所造的许多罪业。

    例如,至尊米拉日巴也是以伯父与姑母霸占了他们家所有的财产受用为缘,才值遇正法。又如吉祥比丘尼也是因遭受龙魔的侵害而修持观音法,最后获得了殊胜的成就。所以,(怨敌和魔障)成了值遇正法之因,恩德极大。如全知法王龙钦巴尊者说:
   
“遭受损害遇正法,获解脱道害恩大;  痛苦忧伤遇正法,得永乐故苦恩大;
  非人损恼遇正法,得无畏故魔恩大;  遭人忿恨遇正法,得利乐故敌恩大;
  因猛恶缘遇正法,获无变道恶恩大;  他人劝勉遇正法,获真实义劝恩大。
  平等报恩善回向。”


    因此,怨敌、魔障不仅今生对自己的恩德极大,而且他们也是自己往昔生生世世的父母,这样观想非常重要。

    最后收座时,自己应当以殷切的恭敬心为缘,观想皈依境的诸圣尊众,身体发出无量光芒,照射自他一切众生,自他一切众生犹如鸟雀被石簧惊动“扑楞楞”地飞起般融入皈依境的诸圣尊中,皈依境的所有尊众也从边缘逐渐融入于光中,之后,融入中间摄三宝于一体的上师中,头顶重楼式的一切尊众也融入下面的上师,上师又融于光中,光消失于法界中,最后自心随力安住于远离分别念之法身离戏本体中。起座时,将一切善根回向无边众生并念诵:

(四)所依的学处

    以此功德愿吾等
    成就真实三宝尊
    无际众生尽无余
    愿能安置于彼土


    随时随地自心不离正知正念而观想皈依境的尊众,行走时将其观想在自己右肩的虚空中,作为转绕的对境;安坐时观想在自己的头顶,作为祈祷的对境;享用饮食时观想在自己的喉间,作为饮食献新的供养处;睡眠时观想于自己的心间,作为迷乱的(梦境)隐入光明境界的要诀,所以一切威仪中不离皈依境尊众的光明显现,应以坚定不移的信心,诚心诚意依止三宝,惟一精勤修持皈依。

    皈依的学处分三:三种应断之事;三种应行之事;三种等同之想。

    1.三种应断之事

    皈依佛之后,不能顶礼所谓轮回中的世间天神,即不应将那些自己尚未摆脱轮回痛苦的外道天尊,如自在天、遍入天等以及地方神、土地神等世间大力鬼神作为后世的皈依处,并进行顶礼供养等。
   皈依法之后,应断除恼害众生之事,尽力精勤守护三门,连梦中也不应作损害众生之事。
   皈依僧之后,不应与外道为友,即不能与不信仰佛教及导师佛陀的外道种姓共同交往。在藏地虽然没有真正的外道,但辱侮、詈骂上师,低毁、亵渎正法,以及诽谤密宗甚深法门的人也与外道相同,不能与之相处。

    2.三种应行之事

    皈依佛之后,对佛宝的身像,乃至零碎片段也应恭敬供养,以头顶戴,放置于净地,对它生起真实佛宝之想,生起信心并观清净心;皈依法之后,对只言片语乃至一字的佛经也应生起恭敬心,顶戴供养,生起真实法宝之想;皈依僧之后,对僧宝所依乃至红黄补丁也应生起真实僧宝之想,恭敬供养、顶戴,置于净处,生起信心并观清净心。

    3.三种等同之想:

    对现在为自己开示取舍道理的上师、善知识,应当生起等同于真正佛宝之想,尔后甚至连上师的身影也不能践踏,精勤承侍、供养。对殊胜上师所赐的任何教言都应生起等同于真正法宝之想,依教奉行,哪怕仅仅一言一句也不能置之不理。对上师的眷属和弟子以及与自己共同持梵净行的道友们,生起等同于真正僧宝之想,身语意恭敬依止,一刹那也不做令他们不欢喜之事。

    尤其是此密宗金刚乘中皈依境的主尊是上师,所以应当了知上师的身为僧众,语为妙法,意为佛陀,即三宝总集之本体。上师的任何行为都应看作是善妙的,诚信不疑精进依止,并且经常祈祷。假若自己三门的行为令上师生起厌烦心,就完全舍弃了一切皈依境,因此应当随时随地以坚定不移的毅力和决心,想方设法令上师欢喜。
   总而言之,无论苦乐、好坏、病痛或哀伤等等,惟有一心一意依赖上师三宝。如果幸福快乐,应当了知是三宝的悲悯所致,如佛在经中说:此世间的安乐与善事,乃至于烈日酷暑时的习习微风拂面,都是佛的悲悯与加持。同样自心生起一刹那的善分别念也是佛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所致,如《入行论》云:

    “犹于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
      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


    应当了知拥有任何利乐之事都是佛的大悲心(加持所致),无论出现病痛、苦痛、魔障等任何违缘、障碍,除了祈祷三宝之外,不依靠其他解除病痛魔障的方法,假如需要采取医疗术、禳解术等,也应了知这些都是三宝的事业,然后接受治疗等,应知一切显现都是三宝的游舞。
   对此,应生起信心并观清净。自己为了办事前往异地他乡时,应当先顶礼所去方向的如来或顶礼三宝后,再开始前往。一切时处应当念修宁提法仪轨的皈依偈:

    “真实三宝善逝三根本,
      脉风明点自性菩提心,
      本性自性大悲坛城中,
      乃至胜义菩提恒皈依。”


    或者共同乘的皈依偈:

    “皈依师、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应当经常发誓念修共称的四皈依颂。向他人赞叹皈依的功德,使他们皈依。自他所有的人今生来世的依赖处就是三宝,应精勤念修皈依。睡眠时,也应如前所说那样将皈依境的尊众观想在自己的心间,自心专注于皈依境而入睡;或者若不能那样观想,也应当意念:
   上师三宝以慈悲、怜悯垂念于我,他们亲自安住在我的枕头之上。自己生起诚信并观清净心安住,并在不离随念三宝的状态中入睡。享用饮食的时候,也是同样,将三宝观想于自己的喉间,以饮食的美味作供养。如果不能那样观想,应当诚心意念一切所饮所食的献新首先供养三宝。如果自己穿新衣服也应在未穿之前观想供养三宝,即向空中甩动一下后,意念三宝赐给了自己,再穿上。

    同样,遇到悦意的外境也应供养三宝,如美丽的花园、清澈的河流、美妙的宫殿、悦意的树林、广大的财产、丰富的受用、以装饰品严饰的俊男美女等等,无论看见任何自己喜爱或贪执的事物,都应当诚心意念供养三宝,打水时也应将水献新供养三宝之后,再将水装入自己的水器;
   自己获得现世的幸福、安乐、名誉等等,无论出现任何希求悦意之事,都应诚心意念这是三宝的大悲心所致,首先供养三宝,自己生起恭敬心,并观清净心。自己顶礼、供养、观修本尊、念诵咒语等所成办的一切善根也应当供养三宝,回向众生。

    在藏历每月的十五、三十日六时中应当尽可能供养三宝,平时不间断供养三宝。随时随地都不应忘记:无论是苦是乐,惟一皈依三宝。做到这样的话,如果在梦中生起恐惧、怖畏的时候能够皈依,那么在中阴界也能做到那样,所以在没有做到这样之前,应精勤念修皈依。总而言之,一心一意依托三宝之后,纵遇命难也不应舍弃三宝。

    从前,印度的一位居士被外道徒抓住,他们说:“如果你舍弃皈依三宝,就不杀你,若不舍弃就杀掉你。”他回答:“我仅仅在口头上可以舍弃皈依三宝,从内心绝不可能舍弃。”最后,这位居士被外道徒杀害了。无论如何我们应当做到这样。

    若舍弃皈依三宝,无论修持多么甚深的法也不能列入佛教徒的行列中,如阿底峡尊者说:

    “内外道以皈依分别。”

    虽然外道中也有以禁忌恶业、修习本尊、观修风脉等而获得共同成就的。但因为不知道皈依三宝,所以远离了解脱道,永远不能从轮回中解脱。

    阿底峡尊者虽然对于浩瀚如海的显密正法无所不知、无所未见,但尊者认为其中最初惟有皈依非常重要。在所有的法会中,惟一宣讲皈依,所以被称为“皈依班智达”。

    因此,已入解脱道,作为一名内道佛教徒的我们,今后纵遇命难也不应舍弃皈依戒,而应精进修持正法。如经云:

    “何人皈依佛,彼为真居士;
      何时亦不能,皈依其他众;
      皈依于正法,远离恼害心;
      皈依圣僧众,不应交外道。”


    如今我们这些人自以为是三宝的随行者,但却对佛经、佛塔、佛像等无有少许恭敬心,对佛像、经典书函等作为普通的财物之想,进行买卖或作为抵押品等,这是所谓的享用三宝的身财,罪过极其严重。

    此外,绘画、雕刻佛像等需要测量尺度后再进行制作,除了这时以外其他时间若妄加评说指责佛像不庄严的部分,则罪过十分严重,所以不应评说指责。佛经文字的书函等直接放在地上,或者从经书上跨过,或者翻页时手指蘸唾液等,所有这些不恭敬的行为,罪过特别严重。世尊说:

    “末世五百年,我现文字相,
      作意彼为我,尔时当恭敬。”


    并且世间也有这样的俗语:“佛经上面不能放佛像。”所有佛像、经典、佛塔中,佛经具有开示取舍道理、保持佛教延续等作用,所以与真佛无有少许差别,甚至比佛还殊胜。

    现在有很多人将金刚铃杵当作一般用品,不认为它们是三宝的所依,实际上金刚杵是表示佛的五种意智慧。铃也是同样,铃具有本尊面相,下续部说此面相表示毗卢遮那佛,上续部说此表示金刚界自在母,因此它具有身相;铃上有八大佛母真实种子字的经文相;此外,其声音可以表示佛说法的妙音,所以铃具足了身语意三所依之相。尤其是它具足了密宗金刚乘的全部坛城轮,并且是不共三昧耶的标志,因此,若轻视则罪过极其严重,应当经常恭敬供养。

(五)、皈依的功德

    皈依三宝是一切正法的基础,何人仅仅皈依就播下了解脱的种子,能够远离不善业增上善业,成为一切律仪之根本,一切功德之来源,暂时也能受到善法方面护法神的保护,并且一切所愿称心如意,经常不离三宝的光明而且能忆起宿世,今生来世安乐,究竞获得佛果等有无量功德。如《皈依七十颂》云:

    “虽众皆可受戒律,然未皈依不可得。”


    别解脱中比丘戒、沙弥戒、居士戒所有律仪也都依靠皈依,所以皈依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一切大乘发殊胜菩提心、密宗金刚乘的灌顶等之前必须具足真实皈依,甚至仅仅受持一天的布萨戒之前也必须皈依,同时皈依可作为一切戒律功德之根本。

    不用说了知三宝功德后生起信心而皈依,甚至仅仅耳闻佛号或对佛的身语意所依中任何一种结上少许善缘,也将在其相续中播下解脱的种子,最终得到涅磐。律藏中说:

    “曾经一头猪被狗追赶而转绕了一座佛塔,因此在它相续中播下了解脱的种子。”

    此外也有“依靠一泥像,三人得成佛”的公案。从前有一个人在路边看到一尊小泥像,他想:这尊小泥像如果这样放着,很快就会被雨水淋坏,不能让它被毁坏。看到小泥像前面有一个被扔掉的鞋垫,便将鞋垫盖在它上面。又有另一人看到这种情景,认为这么肮脏的鞋垫盖在小泥像上面很不好,于是将鞋垫扔掉了。盖鞋垫和扔鞋垫的二人以贤善意乐的果报,后世获得了王位。如颂云:

    “善意将鞋垫,置于能仁顶,
      他人舍弃彼,二者得王位。”


    所以最初造小泥像的人、中间盖鞋垫的人、最后扔鞋垫的人三者都暂时得到王位等善趣的乐果,究竟播下了解脱的种子,最后也已成佛了。

    远离不善业也是同样,如果内心深处以强烈的信心、恭敬心皈依三宝,那么往昔所造的恶业将会减轻或消尽。从此以后,自相续也会得到三宝大悲心的加持,一切行为都会成为善法,也不会造恶业。譬如,佛经中说:未生怨国王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后来诚心皈依了三宝,因此(死后)仅仅在地狱中感受了七天(的痛苦)就解脱了;提婆达多造了三种无间罪,活活地感受地狱烈火烧身时,才对佛语生起了诚信,并说:
“我从内心深处皈依佛”。(以此因缘)他将成就缘觉的果位,名为具骨。

    如今,我们这些人从大恩上师、善知识那里听闻到殊胜正法,并生起少许修持善法断除恶业的念头,这时如果从内心深处精勤皈依三宝,则三宝定会加持自相续,那么自己的信心、清净心、厌离心、诚信因果等一切圣道功德将越来越多上。相反,若既不念修皈依也不祈祷上师三宝,则无论现在的厌离心多么善妙,但是因为外境善于蛊惑人心,而自己又智慧浅薄、无有主见,分别念很容易被诱惑,所以,现在行善法也很容易转成造恶业,因此应当了知即使今生断除不善业也没有比皈依更殊胜。

    此外,一说“魔众对精进修行者特别憎恨”。又说“法深之时黑魔亦甚”。
如今已到了五浊恶世,修持甚深法义、行持广大善法,经常会遭到现世的种种诱惑、亲朋好友的阻挠、病痛魔障的违缘、自心也生起疑惑分别念等等,正法的障碍变化多端,从而摧毁善业资粮。如果从内心中精进修持皈依等对治法,则一切正法的障碍将会变成顺缘并使善法越来越增上。

    当今时代有些在家人为了一年当中全家安乐、除病免灾,而采取保护措施,将一些既没有得过任何灌顶和传承也未圆满诵持基数密咒等的上师僧人们请到家中。他们则摆设一个猛修仪轨的坛城,没有任何生圆次第境界,只是睁着如碗大的眼睛,对着一个个食团生起难忍的嗔恨心,口中喊着”召召、杀杀、呀呀、打打”,一听到就令人产生面目狰狞的感觉。之后惟有进行血肉供养。若善加观察诸如此类的现象;则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言:

    “迎请智慧天尊维护世间的利益,犹如将国王从宝座上拉下来,吩咐他作扫地之事一样。”

    又如单巴桑吉尊者说:

    “将密宗的坛城设在村子的羊圈里,尚能对治乎?”
    此密咒将沾染上苯波教吟诵的过患。

    降伏事业对于那些不牵扯私欲、为了成办广大弘法利生事业的人降伏十大应诛怨敌魔障是开许的。如果偏执自他,以自相的嗔恨心进行降伏,那么不但不可能降伏对方反而将成为自己堕入地狱之因。无有生圆次第境界、三昧耶不清净的人惟作血肉供养,非但不能成就智慧天尊和护持正法的护法神,反而会集聚黑法方面的诸鬼神来享用那些供品和食子。虽然它们(鬼神)暂时好像作了些利益,但长期却会带来众多不悦意之事。所以应当一心一意皈依三宝。

    若请那些相续寂静调柔的上师、僧人们念诵十万遍皈依偈,则没有比这更保险的了。这样他已趋入三宝的庇护之下,今生将不会出现任何不愉快之事,并且一切所欲如愿以偿,还会得到善法方面天众的护持,而且黑法方面的诸魔障也不能靠近。譬如,从前有一个盗贼被主人逮住,主人一边念皈依偈一边用棍棒打他,如念一句皈依佛,打他一下,(然后)将他释放了。
   盗贼想:释迦牟尼佛恩德很大,幸好皈依偈只有四句,如果皈依偈有五句的话,我可能已被打死了。在他心中好像皈依偈的声音与疼痛成了无二无别,并且脑海中一直回响着朗朗的皈依偈声。他到一座桥下躺了下来,这时,桥上来了许多鬼魔,它们说:“这里有一个皈依三宝的人。”于是不敢过桥害他,吵吵嚷嚷地逃走了。

    所以,如果从内心诚挚皈依三宝,那么今生可遣除一切损害,后世将获得解脱和遍知的果位,有着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无垢经》云:

    “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
      遍满虚空界,彼将胜虚空。”


    《般若摄颂》云:

    “皈依福德若具相,此三界亦成小器
      大海乃为水宝藏,藏合岂能衡量矣?”


    此外,又如《日藏经》云:

    “有情谁人皈依佛,俱祇魔众不能害,
      纵破戒律心散乱,彼亦定能趋涅磐。”


      如此说,皈依具有无量功德。所以,应当勤奋念修一切正法之根本——皈依。

    虽已皈依然而诚信弱,虽受三学然仍舍持戒,
    我与如我无心诸有情,不退坚固信心祈加持。


一切圣道之基石——皈依之引导终
二、发殊胜菩提心

    以大智慧现前胜涅磐,以大悲心住于轮回中,
    以巧方便证轮涅无二,无等上师足下我顶礼。


    大乘之根本一发殊胜菩提心之引导分三:修四无量心;发殊胜菩提心;愿行菩提心之学处。

    修四无量心分四:修舍无量心;修慈无量心;修悲无量心;修喜无量心。

    本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中,最初应从慈心开始宣说,但这里从修持方面来讲依次修心时,如果没有先修舍心,那么慈心与悲心会偏堕一方,不能够清净,所以首先从舍心开始修心。

(一)修舍无量心

    所谓的舍心是指舍弃嗔恨怨敌、贪爱亲友,对一切众生无有亲疏、爱憎,平等对待之心。对现世的父母亲友等自方极其贪著、对怨敌他方嗔恨难忍,这是未经观察的过患所致。现在的这些怨敌在往昔生生世世中都曾做过自己的亲友而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共同维护,所做的饶益也是不可思议的。现在被当作亲友的这些人也是一样,往昔生生世世中也有许多曾作怨敌而对自己进行过损害。

    如前嘎达雅那尊者所说:

    “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
      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希有。”


    从前法王赤松德赞的王女莲明公主十七岁去世时,法王赤松德赞问莲花生大师:“我的这个王女莲明公主看来是一个宿业清净之人。因她转生为我国王赤松德赞的女儿,并遇到了你们这些犹如真佛般的大智者、大译师,但为什么她的寿命如此短暂呢?”
    莲师说:“您的这位王女莲明公主并非因为什么宿业清净而转生为您的王女,而是因为以前我莲花生、法王您以及菩提萨埵曾转生为三个劣种儿子。在修建夏绒卡绣大塔时,莲明公主转生为一毒蜂。它叮入国王您的微血管,您无意中用手擦拭而杀死了那只毒蜂,所以是因为当时的命债而转生为您的王女。”法王赤松德赞是真正的文殊菩萨,他也有这样由业缘而生的后代,更何况说其他众生呢?

    现在我们这些人与父母有着血缘关系,他们对我们的关怀、疼爱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我们发生了痛苦或不悦意的事,他们甚至比自己遭遇这类事还悲伤,但实际上这全是往昔互相加害而转生的宿缘。如今成为自己怨敌的这些人也是同样,他们在往昔世世代代中都曾做过我们的父母。
    现在也是一样,虽然认为他们是仇人,但他们却不一定对自己有害;虽然自己认为他们是怨敌,但他们有的却不认为自己是怨敌,即便将自己视为怨敌,他们也没有能力加害。也有以怨敌加害之因,使暂时今生的名誉增上,值遇正法,并成就究竟利乐的。如果自己以各种方便随顺他们的心意而说些相应的柔和话语,那么成为亲友也并不困难。

    同样,现在认为是亲友的这些人,有子孙欺骗父母、甚至残杀父母的;也有许多勾结怨敌一起抢夺自家财产而经常发生争斗的。如果他们与父母和睦的话,若出现痛苦、不快等事情,则父母比自己出现这类事情还哀伤。为了亲友子孙等积累了广大的罪业,后世被引入地狱中;
    虽然自己想修持正法,但却受到他们的阻挠,或者对父母与后嗣等依依不舍而弃置正法,不能得到修持正法的空闲等等,则比怨敌更加有害。同样对来世也是如此,现在自己认为是怨敌的这些人转生为自己的后代、亲友转生为仇敌等都是不定的,所以对刹那亲怨的显现执为实有,以贪心、嗔心积累恶业,使自己成为恶趣的堕石,这样做有什么必要呢?因此自己应当对无边的一切众生生起父母与子孙之想,像往昔圣者前辈的传记所说那样平等看待亲怨。

    首先,应当千方百计修炼自心,使自己对那些自己不喜爱、生嗔恨心的人——嗔恨对境不生嗔恨心,把他们看成无利无害的一般人。然后,再观想这些人从无始以来生生世世中无数次做过自己的母亲,与现世的亲生父母一样。在没有对他们生起慈爱心之前,应反复观修自心。
    最后一切众生无论显现一般、亲、怨三者中的哪一种,都应看成与现世父母无有任何差别。对他们未生起如此慈悯心之前,应反复观修。若未生起这样的境界而对任何亲怨既生不起悲心,也不生嗔心,只是平平淡淡,那是所谓的无利无害之愚舍,不属于舍无量。所以舍无量应当是如仙人布施一样。
    仙人们宴请宾客时,对于高贵卑贱、强大弱小、贤善恶劣的一切人都无有差别而进行布施。同样,我们应当对遍布虚空界的一切众生——大悲心的对境平等相待,在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应反复修心。

(二)修慈无量心

    这样已修了舍无量,对三界的一切众生——大慈心的对境,应当平等视之。例如,儿子小时候被父母哺育,儿子反过来却对父母进行反抗,而父母不顾自己的一切艰辛,只是想方设法使儿子能生活在快乐幸福舒适之中。
    同样,我们应当精勤寻求使那些众生今生与来世安乐、善妙的各种方便。一切众生都希望自己快乐幸福,惟一的追求便是自己的幸福快乐,谁也不希望痛苦哀伤。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安乐之因是修持善法,反而行十不善,因此所求与所行已背道而驰。

    应反复观修:这些希求安乐反而惟受痛苦的所有众生,都能得到各自所求的快乐幸福该多好啊!最后观想:不仅自己希望安乐,一切众生也同样惟求安乐,与自己无有差别。未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应反复观修。如经云:

    “慈身业、慈语业、慈意业。”

    口中之言、手中之事都不应有损于其他众生,惟应真诚慈爱。如《入行论》云:

    “眼看众生时,诚慈而视之。”

    甚至目视其他众生也应当以含笑悦意的表情,不能以嗔恨的表情怒目而视。从前,一位蛮横的官员经常以怒目看别人,后世就转生为一户俗家灶下吃剩饭的饿鬼。经中说:

   “反目视圣者,将堕入地狱。”

    身体的一切威仪也应温文尔雅、寂静调柔、不害他人、精勤利他;口中所说的每句话也不应藐视、破斥、讥讽他人,应说谛实、悦耳之语;意识也是同样,如果饶益他人,不应希求自己得到好处,也不应以虚伪的调柔威仪、温和语言等手段使他人将自己看作菩萨,而应内心惟求利他。

    观想:愿我生生世世不损害其他众生,乃至连一个毛孔也不损害,惟行饶益。并反复发愿。尤其是对依靠于自己的眷属、奴仆、傍生等惟行饶益,乃至门犬都不应以殴打、役使方式对其过分摧残。随时随地行为、言语、思维应当仁慈,如今生为奴仆、门犬而受到众人欺凌、嫌憎的这些众生也是往昔生为有权有势之人时,造了欺辱、藐视他人的恶业所成熟的果报。
    如果现在自己以地位显赫、受用圆满为因而欺凌他人,那么后世也将感受那样的业果,自己也将成为他人的奴仆,所以对低于自己的那些众生更应当慈爱。尤其是对自己的父母、久病的患者等,自己以三门尽力作饶益事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如阿底峡尊者说:

    “若对远方的客人、久病的患者、年迈的父母等慈爱行事,则与实修空性大悲藏者相同。”

    尤其是父母对儿女特别怜爱,恩重如山,所以在父母年迈之时,若刺伤他们的感情,则罪过特别严重。世尊也曾为报母恩而前往三十三天为母说法。佛在经中说:

    “儿子以将父母扛在左右双肩上转绕大地承侍也难报答父母之恩,若使父母趋入正法,则能回报恩德。”

    所以,应经常以身语意侍奉父母,想方设法使他们内心趋入正法。

    邬金莲花生大师说:

    “勿令老者忧,当以恭敬护。”

    我们应当身语慈爱、顺其心意关心照顾所有比自己年长的人。如今我们有些人说:“要维持生计,没有办法不害众生。”但实际上是有办法的。从前,新疆地区的两个沙弥修持圣文殊法,面见了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说:“你们二人与我没有缘份,你们生生世世的具缘本尊是观世音菩萨,现在观世音菩萨在西藏化现为国王之相,你们去亲近他吧。”于是他们二人来到了西藏。
    在拉萨药王山的后面,看到许多人被杀戮或被抓到监狱里。他们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人们告诉他们:“这是国王下令惩治的。”二人想:这位国王肯定不是观世音菩萨,我们俩也很可能被惩治,为了免受制裁,还是赶快逃走为好!国王知道他们二人要逃跑,便命人将他们喊回来,叫到面前对他们说:“你们二人不要害怕,藏人刚强难调,我下令砍杀的这些人全是我幻变的,实际上我对一个众生的一汗毛孔也未曾加害过。”
    松赞干布时期统辖了局部的四部王国,征服了边境的所有军队,他成办那样广大灭敌护亲的事业,但是却连一个众生的一汗毛孔也没有加害。而如今我们建立犹如虫穴般的低劣家庭却没有办法不害众生,而加害众生的结果是自己反遭伤害,并且成为今生来世感受无边痛苦之因。仅就今生而言,也不能成办丝毫利益。因为“杀人偿命,欠债还钱”,除了毁耗自己的财产受用之外,没有能依靠造这些恶业而获得财富的。

    所以说慈无量就像雌鸟养育小鸟一样:雌鸟养育小鸟时,首先建造一个柔软舒适的窝,然后用羽翼覆盖,给予温暖,在小鸟能飞翔之前,总是以轻柔的举止抚育小鸟。同样,我们应当以身语意慈爱地对待三界一切众生。

(三)修悲无量心

    观想一个被猛烈痛苦逼迫的众生作为所缘境,希望他远离痛苦之处。经中说:

    “观想一名被关进监狱,即将被杀的罪犯,或在屠夫面前临死的傍生等,以这样遭受剧烈痛苦的一个众生为悲愍的对境,对它生起母子之想。”

    譬如,看到一个被国王下令带到刑场的囚犯,或者一只正被屠夫捆绑的绵羊时,舍弃他(它)是其他某某众生的念头,观想:若那是我自己,则该怎么办呢?专心意念那边正感受痛苦的众生是自己,现在该怎么办呢?既没有逃脱处、隐蔽处,也没有皈依者和救护者,无法逃跑,也不会飞行,以力量和武力也无法反抗,现在马上就要远离今生的一切显现,甚至连自己珍爱保护的身体也要舍弃而步入后世的大道中,这是多么悲惨啊!观想那样的痛苦落到自己的身上而修心。

    或者看到一只羊被带到屠宰场之后,观想:若这是我的母亲,该怎么办呢?舍弃那是一只羊的念头,从内心深处观想那是自己的老母亲。并进一步观想:如果我的老母亲无有少许罪过却被别人这样杀害,那么现在我该怎么办呢?我的老母亲该是何等痛苦啊!内心深处会迫切希望老母亲立即摆脱被屠夫宰杀的痛苦,或者情不自禁地生起慈爱悲悯之情。
    这时再观想:虽然现在感受痛苦的这个众生不是我现世的父母,但是它肯定在以往的生生世世中做过自己的父母。做母亲时完全与今世母亲一样以大恩养育我,与现在的父母无有差别,遭受如此剧烈痛苦逼迫的父母亲,是多么可怜啊!如果现在他们能立即摆脱这种痛苦该有多好啊!生起难忍的猛烈悲心,观修至泪水簌簌而下为止。
    若对他们生起了大悲心,则继续观想:感受这种痛苦也是往昔造不善业的果报,如今造恶业的这些人后世也一定会感受这样的痛苦,实在可怜。如此将以杀生等痛苦之因为业的人们作为对境而修大悲心,然后再以生于地狱、饿鬼等痛苦众生为对境,专心意念它们就是自己或自己的父母,精勤修大悲心。
    最后观想:遍布于虚空的三界一切众生充满了恶业和痛苦。这些惟造恶业、惟受痛苦的众生多么可怜,如果所有的这些众生都能远离六道各自的一切业感、痛苦及习气,获得永久安乐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该多好啊!反复诚心观修。
    如此修大悲心,即最初时应以任意一个众生作为所缘境,惟一对它观修,然后逐渐(扩大范围)而修心,最后对一切众生普遍观修。否则,心思散乱,不可能如理如法修成。

    尤其是看到依靠于自己的牛、羊、马等感受痛苦和艰辛后应修大悲心,即:对于我们自家门前的牛等傍生感受穿鼻、阉割、拔毛、活活抽血等犹如地狱般的多种痛苦,主人从未念及它们也有痛苦的感受,若慎重思考后就会(了知)这是没有修大悲心的过患所致。若善加观察则会发现,如果现在拔出自己的一根头发也会喊“哎哟哟”,这样微不足道的痛苦都不能忍受。
    同样,人们以绞木用力拔掉耗牛身上所有的粗毛,牛成了血迹斑斑的赤身,每一个毛孔都在流血,疼痛至极,悲声呻吟,但主人却不想它有痛苦,反而觉得自己手上(因此)磨起的水泡痛苦难忍。

    此外,骑马行走时也是同样,因自己臀部疼痛不能端直地坐在马鞍上而需要侧身斜坐的时候,(骑马者)却不曾想到那匹马也有痛苦,反而在它精疲力竭、寸步难行之时,认为它性情恶劣不肯继续前行,因而生起嗔恨心,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对它一刹那也不生怜爱之心。
    尤其是绵羊等被宰杀的时候,首先从羊群中抓住时,它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恐怖、畏惧感,最初被抓的部位皮下淤血,然后它的身体被翻倒在地、被皮绳捆绑四肢、被细绳缠绕嘴巴,使它呼吸中断,感受气息分解的剧烈痛苦。
    若死亡的时间稍微拖延,大多数罪孽深重的屠夫则生起嗔恨心说:“这该死的畜牲还不死。”便进行殴打。待它刚刚死去便立即剥掉它的皮,取出内脏。紧接着抽取另一头活牛的血液,那头牛也已体力不支,只能踉踉跄跄地行走。主人将死肉与活血混合起来装入前面宰杀的那只羊的内脏里,然后勇敢地食用,这种人真成了恶业罗刹。

    慎重思维这些道理之后再看到那些痛苦的傍生时,就会观想如果是自己会怎样呢?自己用手遮住口鼻阻碍呼吸稍许,将会有如何的痛苦恐惧?这样慎重考虑后,反复观修:连续不断感受这种剧烈痛苦的所有众生实在可怜,如果自己能将它们从所有不同的痛苦中解救出来该多好啊!

    尤其上师和诸僧人是慈悲心的尊主,然而如今有些上师、僧人无有丝毫慈悲心,对众生造成的痛苦比在家人还严重,真正到了佛法末期,已经是将食肉罗刹作为供养处的时代了。

    往昔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是犹如丢唾液般舍弃了转轮王的王位而毅然出家的。当时世尊与眷属阿罗汉众全部是手托钵盂、持执锡杖徒步前去化缘的,非但其眷属没有骑马、骑骡子,而且世尊也未曾乘骑过一匹坐骑,因为世尊想到令众生痛苦不是佛教的宗旨,否则世尊怎么会想尽办法而得不到一匹老马骑呢?

    可是如今我们有些僧人去俗家做经忏等佛事时,先穿通一头老耗牛的鼻孔后,再穿入一根粗糙的尾毛绳子。僧人骑在牛背上,两手用力拽着绳子,每拽一下老耗牛的鼻子都疼痛难忍,当它逆向旋转时,僧人就用鞭子使劲抽打它的臀部;当它疼痛难忍而疾驰奔跑时,僧人又拽住穿鼻的绳子;当它疼痛难忍而停在原地时,僧人又再鞭打,这样轮翻不断,致使耗牛身体疲惫不堪、内心极其痛苦。
    从每一个毛孔处,流出滴滴汗水,伸出驮罩般的舌头,不能行走、发出”呼呼”的疲惫喘息声。而主人却认为现在这头老牛不肯好好走,便生起嗔恨心,用鞭柄棍棒猛击它的屁股,因嗔恨心而用力过大,棍棒被折成两段。他将折断的棍棒插入腰间,又捡起一块尖石从牛鞍上转过身捶打那头老耗牛的脊背……这些都是因相续中未生起少许大悲心所致。
    这时我们专心观想那头老耗牛就是自己,观想自己的背上承受着难以支撑的沉重负担,鼻子由绳子穿着,臀部被鞭子抽着,肋骨被脚镫顶着,前后左右全部是疼痛的感觉,而且没有片刻休息的空闲,还要爬上高坡,冲下陡壁,渡过大河,越过平川,连吃一口食物的空闲都没有,从早晨天明到傍晚日落,在不情愿中来来去去,感受巨大的艰辛劳累、痛苦饥渴,如果这些痛苦落到自己身上,一定会生起难以堪忍的强烈悲心。

    本来所谓的上师僧人是无偏一切众生的皈依处、救护者、怙主及友军。(但如今有些上师僧人)却认为对自己作饮食供养的施主是自方的人,愿意给予保护、救护并且赐予灌顶加持。而认为以恶业之因牵引转为低劣之身、作害众生的饿鬼、魔鬼等是他方,对它们生起嗔恨心,口中喊着”杀杀、打打”,做出各种打击的姿式,认为那些作害的鬼神该打该杀,这是自相续贪嗔之力所显现的,也是未生起平等悲心所致。
    若善加观察,那些作害的鬼神其实比施主还可怜,因为这些作害的鬼神由恶业之因感召而转为低劣身体的饿鬼,它们感受着无量的痛苦和恐惧,经常惟有遭受饥渴和劳累,一切外境都是忧虑的显现,相续中充满了嗔恨、野蛮和粗暴,多数死后会立即堕入地狱中,没有比它们更可怜的了。
    而对施主来说虽然遭受病痛或痛苦,但依此只会消尽恶业而不会积累恶业。那些为害的鬼神则以恶心损害他人,其结果必将以此恶业之因被引入恶趣的深渊。所以释迦牟尼佛以大悲心和善巧方便宣说了利用强力与现行之业驱逐、降伏鬼神的法门,这也是悲悯那些鬼神,就像母亲对不听话的幼小孩童进行打骂一样。
    对于能够断灭惟造罪业、惟行不善这类众生的恶业,并能将其神识引到清净刹土的人,降伏事业是开许的。否则认为施主僧人眷属等为自方的人而贪执他们,认为鬼神及为害的那些众生为他方而嗔恨它们,世尊怎么会宣说这种以贪心护持自方、以嗔心打击他方的方便法门呢?

    具有这样贪心、嗔心的人如果去驱逐、打击那些意形身的鬼神,它们不但不会听从,反过来还会损害自己,不仅以贪嗔之心不能调伏,而且执著那些鬼神为自相实有者也不能调伏它们。

    从前,米拉日巴尊者住在穷隆时,一次外出拾柴。回来时发现魔王哦那雅嘎利用神变,变化为五个睁着碗大眼睛的丑鬼坐在尊者的卧室里。尊者祈祷上师、本尊不起作用,修本尊的生起次第后念诵猛咒也不能使它们离开。
    尊者想:上师玛尔巴曾传授我现有一切直指为自心,心性直指为空性光明。如果魔障执为实有外境肯定不会起到作用,因此他安住于鬼神为自现的定解中径直走入山洞。五个丑鬼非常害怕,眼睛滴溜溜地转着,(然后)便无影无踪了。同样,在《岩罗刹女歌》中说:

    “本习气魔由心生,倘若不知心本性,
      你虽劝逐吾不去,若未证悟自心空,
      似我之魔不可数。若已认识自心性,
      违缘皆现为助伴,我罗刹女亦为仆。”


    如果不具有鬼神为自心显现的定解,以嗔恨心怎么能降伏鬼神呢?

    此外,现在(有些僧人)到施主家里时也是同样。那些施主宰杀了许多羊后供养肉食时,他们内心无有丝毫顾虑,欣然享用。尤其是进行消灾免难、祭祀求福等时,他们要求必须用新鲜肉,并认为刚杀的鲜血淋漓、热气腾腾的肉是干净的,以血肉装饰食子和供品,气势汹汹地举行佛事。这些只是苯波教的做法,并不是内道佛教的教规。
    若是内道佛教的宗旨,则皈依后必须断除损害众生的恶业。无论到何处,如果杀害众生、享用血肉,显然已违背了皈依戒。尤其是入了大乘道的我们,应当作为一切众生的皈依处和救护者。如果对于应救护的那些恶业众生无有丝毫大悲心,并且当杀害应当救护的众生后,将烹调的血肉放在我们救护者面前时,我们还欣然享用,并发出踏隔声,那么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痛心的呢?

    密宗金刚乘诸论典中说:

   “血肉供养不依教,违背桑哈查门意,祈境空行予宽恕。”

    所谓的依教之血肉供养,是指必须遵照密宗续部论典中所说而行。如密宗经典中所说的“五肉五甘露,饮食外会供。”可以作为密宗誓言物的人肉、马肉、狗肉等五肉非为食用而杀、而是作为供品摆放的无罪五肉为依教之血肉供养。
    否则若为净秽分别所束缚,认为人肉、狗肉等为不净物或低劣物,为了食用而新杀的香肉、肥肉是干净的,则如“所受五种三昧耶,视净为秽行放逸。”中所说的“视净为秽”,则与所受三昧耶戒相违。虽然是五种净肉,但除了能将饮食变为甘露之人或在寂静处修持成就时可以享用外,若贪着肉的美味而到村落肆意享用,则称为所受誓言行放逸,即与三昧耶戒相违。

因此所谓的净肉是指因自己的业力自然死亡的肉,不是为了食用而宰杀的肉,即通常所说的众生因自己的业力衰老、寿终正寝或者因病而死亡之肉。如果不是那样,则如无等塔波仁波切所说:

    “将刚杀的温热血肉摆放在坛城中,那么一切智慧天尊将会昏厥。”

又说:

    “此外若迎请智慧天尊后,以刚杀的血肉供养,则犹如在母亲面前杀她的儿子一样。”

    譬如,请母亲作客,如果将她的儿子杀了,并将其肉放在她面前,那位母亲会不会欢喜呢?同样,所有佛与佛子对一切众生犹如独子之母般慈爱地垂念,杀害任何一个被恶业所转、无有思维的傍生来作血肉供养,诸佛绝不可能欢喜。如寂天菩萨说:

    “遍身着火者,与欲乐不生,
      若伤诸有情,云何悦诸佛?”


    所以,如果自己一边享用新杀众生的血肉、一边作血肉供养祈祷护法神,而那些智慧天尊、护持佛教的护法神全部是菩萨勇士,因此他们不仅不会享用这些犹如摆在屠夫面前的血肉,甚至也不会靠近。那些喜爱温热血肉、恒时精勤于损害众生的恶业、黑法方面的大力鬼神反而会聚集在那里享用那些血肉供品。
    暂时它们会跟随那些念诵血肉仪轨的人,并且成办一些微乎其微的顺缘,但恒时惟有损害众生,使他们突然生病、骤然着魔。于是那些人又来念血肉仪轨做血肉供养,它们表面上又做些暂时的利益之事,他们二者互帮互助,形影不离。
    鬼神如同罗刹前来放哨一般,而惟以贪食、贪财、贪利之心做血肉仪轨的人则因鬼使神差而遮蔽了以往具有的所有出离心、厌离心、清净心、信心以及正法的光明,即便佛在空中飞行也不生信心,哪怕掏出众生的肠子也丝毫不生悲心,犹如恶业的罗刹奔赴战场一样,面红耳赤、怒气冲冲、性情粗暴、勾心斗角。
    因作为鬼神的助伴,自己认为诵咒有力、具有加持而心生傲慢,这些人死后只能是如投石般立即堕入地狱,或者因恶业转生为凶狠鬼神的眷属,肆意就杀众生,或转生为鹞鹰、豺狼等傍生。

    从前,为了法王赤松德赞龙体安康,举行福寿法事,苯波教徒们进行血肉供养时,第二佛莲花生大师、大智者比玛木扎以及大堪布菩提萨埵等大译师们看到苯波教的彩盘,十分不悦,说:

    “一教不应有二师,一法不应有二规,
      苯波教旨不合法,并非共同寻常罪,
      若尔我等返故里。”


    所有的班智达不约而同,国王请他们讲法他们不传讲,宴请他们也不受用。

    如今我们这些人自认为是往昔诸班智达、大菩萨们的追随者,如果将甚深的密宗仪轨变成苯波教的吟诵而损害众生,则成了出卖佛教灵魂、亵渎三宝的败类,并只会将自他引入地狱。所以,我们应恒时身居卑位,穿着破衣,尽力饶益一切众生,在自相续中对慈心、悲心生起定解之前,如果能专心精进修持,那么那些诵经、修善、度众生等表面的广大佛法不成办也可以。如《摄正法经》云:

    “欲获得佛果,学多法不成,
      惟当学一法,何为学一法?
      乃为大悲心,何人具大悲,
      彼获诸佛法,了如知掌矣。”


    从前,三同门与卡隆巴格西的一位高徒前来拜见仲顿巴格西,格西问他:“博朵瓦在做什么?”他回答:“在为数百僧众讲经说法。”“希有!希有!那也是一正法。普弯瓦格西在做什么?”“在积累自他的许多资具,建造三宝所依。”仲顿巴格西又如前一样说:“希有!希有!那也是一正法。滚巴瓦在做什么?”“在惟一静修。”
    格西又如前一样说后,问道:“卡隆巴在做什么?”“他总是到一蚁穴边蒙头痛哭。”闻此仲顿巴格西立即脱帽,合掌当胸,边流泪边说:“极其稀有,他是真正在修持正法,此有许多功德可说。
    如果现在说,卡隆巴格西会不高兴的。”卡隆巴格西蒙头痛哭,是因为他当时想到轮回中被痛苦逼迫的那些众生,对他们生起大悲心而哭泣的。此外,金厄瓦格西讲述诸多慈心、悲心重要性的原因时,朗日塘巴尊者恭敬顶礼并且说:“我从现在起惟一修持慈悲心。”善知识金厄瓦边脱帽边连续说了三遍“非常好”。

    若想清净自相续的罪障,再没有比大悲心更殊胜的了。从前印度阿毗达摩圣法三次被外道毁灭,当时婆罗门种姓的明戒比丘尼心想:我生为下劣之身的女人,不能弘扬佛法,所以应与男人婚配生子,弘扬圣法阿毗达摩。
    之后与一国王种姓的男人为婚,生了无著菩萨,与一婆罗门男子为婚,生了世亲论师。两个儿子长大后问母亲父亲的事业。母亲告诉他们:“你们二人不是为了继承父亲的事业而生的,是为了弘扬佛法而生的,愿你们好好修学正法,将来弘扬阿毗达摩圣法。”世亲论师前去克什米尔集贤尊者面前学习阿毗达摩法门。无著菩萨前往鸡足山,他想面见弥勒菩萨后可以请求窍诀。
    于是在此山经过六年的苦行观修弥勒菩萨,结果连一个吉祥的梦兆也未出现过。他想:看来我现在修不成了,于是心灰意冷而下山。途中看到路边有一人在用柔软的棉布擦磨一根大铁棒。他问:“你这样擦有什么用呢?”那人告诉他:“我没有针,我要将此铁棒磨成一根针。”他心想:用这软布擦磨这根大铁棒,不可能有磨成针的时候,就算有可能,到那时他还会在人世间吗?看来世间人为了无意义之事都这么辛苦,那么我修持殊胜正法,更要有毅力。
    想到这里他返回原处又修持了三年,但仍然未出现丝毫验相。他想:现在我的确不能成就。于是下山,看到路边一座高耸入云的大石山前,有一人正在用羽毛蘸水拂拭那块岩石。他问:“你在做什么?”那人回答:“这座石山太高了,我自己的房子在这座石山的西面,阳光不能照在上面,所以,我准备将此山拂尽。”无著菩萨心里又如前一样想了之后,再一次返回原处,又修持了三年,还是连祥兆之梦也没有出现,所以,他又心灰意冷地想:现在无论如何也无法成就。便又下山了。
    途中看到路边有一条双足残废的母狗,整个下身糜漫着许多小虫,仍然还在对别人生嗔恨心,撑起上身疯狂乱叫,拖着下身扑过去咬人。无著菩萨对它生起了难以堪忍的强烈大悲心,他割下自己身体的肉施给那条狗,接着想要清除狗下身的小虫。心想:如果用手去抓,可能会捏死小虫,应当用舌头舔去这些小虫。但是,因为狗的整个身体已腐烂,脓汁充满,眼睁睁地看着是不忍舔的,于是他闭上双眼伸出舌头,结果舌头没有接触到狗身,反而触到地面。他睁开双眼一看,母狗不见了,至尊弥勒菩萨金光灿灿地出现在面前。
    无著菩萨说:“您的大悲心实在微弱,一直也不现尊颜。”弥勒菩萨说:“不是我不向你露面,实际上我与你从未分离过,只是因为你罪障深重,未看见我。后来你经过十二年的修行罪业稍微减轻了,但也只看到这条母狗。现在由于你生起了大悲心,因此业障无余清净了,便真正地见到了我。
    你若不信,就将我扛在你的肩上,让众人看。”于是,无著菩萨将弥勒菩萨扛在右肩上,到集市上去了。他问人们:“我的肩上有什么?”那些人说:“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位罪障稍微清净的老妇人说:“您的肩上有一具腐烂的狗尸。”之后怙主弥勒菩萨将无著菩萨带到兜率天,为他宣说了慈氏五论等圣法,他返回人间,开始弘扬大乘佛法。

    所以,清净罪业再没有比大悲心更殊胜之法了,并且大悲心是自相续中生起不共菩提心的无倒之因,因此应以众多方便精勤修持大悲心。所谓的修大悲心应如断臂母亲之子被水冲走一样。如果一位没有手臂的母亲的儿子被水冲走,那么她会对儿子生起无法堪忍的强烈悲悯心。心想:自己没有手,不能从水中救出儿子,现在该怎么办呢?心中惟一考虑的是救脱儿子的办法,内心充满无法忍受的痛苦,一边失声痛哭一边到处奔跑。
    同样,观想三界中的一切众生被痛苦的河流冲走,沉溺于轮回的大海中,对此生起难以堪忍的大悲心。但是我没有能力将他们从痛苦中解救出来,现在该怎么办呢?应当诚心祈祷上师三宝,并修持大悲心。

(四)修喜无量心

    观想任意一位具有种姓、权势、财富、地位等生于人间或天境中、幸福快乐、长寿无病、眷属众多、受用具足的人作为所缘境,对他无有竞争心、嗔恨心,反而愿他圆满具足胜过这样的人天福报,吉祥富足、无损无恼、智慧广大等众多圆满的功德。并观想:如果其他众生也能获得这样的果报那我该多高兴啊!反复观修。

    首先,以容易生起喜心的任意对境,如自己的亲朋好友等具有功德、幸福快乐之人为所缘境而修喜心;其次,在相续中生起这种喜心后对一般人观修;最后,对损害自己的怨敌、特别嫉妒对境的所有人观修。彻底根除对他人财富圆满无法堪忍的恶心,对具足安乐的所有人生起殊胜欢喜之心,最终于无缘中安住。

    喜心是指无有嫉妒的心,所以应当以各种方便修炼自心,想方设法使自相续不生起嫉妒的恶心。尤其是佛子菩萨们发心利益一切众生,要将一切众生安置于暂时之人天果位与永久安乐圆满正等觉的果位,怎么会对众生因各自业力而获得的微乎其微的功德受用心生不喜呢?若自相续被嫉妒蒙蔽,此后便不见他人的功德,自己也会积累严重的罪业。

    从前,至尊米拉日巴福德圆满、事业广大之时,法相师达罗生起嫉妒心而前来驳斥。无论至尊如何显示神通神变,他不但不生起信心,反而惟生邪见,并对尊者进行诽谤,结果后世转生为大恶魔。还有一位法相师匝普瓦格西下毒暗害至尊(米拉日巴)也是因为嫉妒心。
    所以,对于具有嫉妒心的补特伽罗,即使真佛出现也无法引导他们。因自相续为嫉妒所蒙蔽,便不见他人功德,因不见功德,便不生丝毫信心,因不生信心,便不能堪为大悲与加持之法器。如提婆达多与善星比丘二人都是世尊的胞弟,他们二人因嫉妒扰乱相续,所以对世尊生不起少许信心。因此尽管一生在世尊身边,世尊也无法调伏他们。

    对他人惟生恶念者,非但不能损害他人,自己反而会积累严重的罪业。从前有两位著名的格西互相敌对。一位格西听说另一位有了女人,便对侍者说:“煮上好茶,我听到一个好消息。”侍者煮好茶后端给他问:“您听到了什么好消息?”他说:“我们的那个对手某某有了女人破戒了。”根邦扎嘉听到这件事后,板着脸说:“他们二人到底谁的罪过更严重呢?”

    经常怀有嫉妒心或竞争心,既无益于己也无害于人,只能是毫无意义地积累罪业而已,所以应当断除这种恶心。若他人恒时圆满种姓、容颜、财产、广闻等功德顺缘时,应当诚心诚意修欢喜心,并且观想:某人具有这样的功德、财富,我十分高兴,而且如果此人具有胜过这些权势、财富、名誉、功德等福德,一切吉祥圆满,那该多好啊!从内心深处观修。
    修喜无量要像骆驼找回了丢失的幼患一样。母骆驼比其他众生更加慈爱它的孩子,如果它的幼崽丢失了,它会非常忧伤,假如失而复得,它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喜悦之情。应如此修学。

    四无量心是于自相续中生起真实菩提心的无倒之因,无论如何,相续中未生起定解之前应精进观修。如果为了容易理解而将四无量的意义进行归纳的话,可以归摄于心地善良当中,所以我们应随时随地惟一修学心地善良。

    从前,阿底峡尊者手痛之时,将手放到仲敦巴的怀里说:“请您给我加持一下这只手,因为您具有一颗善良之心。”尊者惟有重视心地善良,问安时总是说:“生起善意否?”一切教诲中着重强调:“心地要善良啊!”

    随着心的善恶,一切黑白之业以及力的强弱也会随之变化。若是善心,则身、语之所作所说皆成善法。如曾有将鞋垫置于泥塔小像之上的公案。若心存恶意则虽然表面上是善行,而实际上却成恶业。因此我们应于一切时处修学心地善良。宗喀巴大师说:

    “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
      一切依赖子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


    如果心地善良则地道的功德也会那样圆满。

    从前,有母女二人互相搀扶趟一条大河,结果母女二人都被水冲走。当时母亲心想:如果我的女儿能不被水冲走,那么我自己被水冲走就冲走吧!女儿也同样心想:如果母亲能不被水冲走,那我自己被水冲走就冲走吧!她们二人互相生起善良之心后溺水而亡,尔后转生于梵天界。

    此外,从前在夏萨够喀地方,有六位出家人和一名信使共七人上了同一条船。船行进到河的四分之一时,船夫对大家说:“船超重了,要么你们当中会游泳的一个人跳下去,要么我跳到水里你们中的一个人来划浆。”所有的船客全是既不会游泳也不会划浆。那位信使说:“所有的人死还不如我一人死好。”随后便纵身跳入水中,紧接着空中彩虹环绕、花雨纷纷,信使本来不会游泳却顺利到达河的彼岸并且安然无恙。

    心恶地道如何恶呢?从前,一个老乞丐躺在城门过道上(胡思乱想):如果这位国王的头断掉后,让我来作国王该多好啊!再三生起如此恶念。第二天早晨,他正在熟睡还没有醒来之时,国王乘坐马车而来,车轮辗过他的脖子,他自己的头断了。

    本来我们求法的目的是为了随时随地以正知正念护持自心,如果对自相续不进行详察细审,那么很容易在无意义中生起猛烈贪心嗔心而积累深重的恶业。那个老乞丐生起了如此不切实际的恶念,结果其果报立即成熟了。
    本来安乐地坐在宝座上、睡在宝榻上的国王的头根本就不可能断掉,假使国王的头真的断了,那么国王驾崩后国王的太子不继承王位,犹如狮、豹、熊般的大臣们不执掌国政,难道会让你这样一位漂泊不定、穷困潦倒的老乞丐做国王吗?所以,如果我们未善加观察自相续,那么在无意中很可能会生起那样的恶心。如夏吾瓦格西说:

    “当护意国政,否则三有增。”

    从前世尊和比丘僧众到施主家中应供时,有国王种姓和婆罗门种姓的两个小乞丐去行乞。那个婆罗门种姓的小孩去乞讨时,佛陀和眷属还未受供,所以他什么也没得到;国王种姓的小孩是在世尊和眷属受供后去乞讨的,所以获得了许多剩余的甘美食品。
    他们二人下午在途中闲谈时,国王种姓的小孩说:“如果我拥有财产、受用的话,那么我在有生之年将会以衣、食、受用及一切资具供养世尊及其眷属并且恭敬承侍。”婆罗门种姓的小孩子说:“假如我拥有权力成为一国之主,那么我要砍掉那个光头沙门及其眷属的脑袋。”之后,国王种姓的小孩前往他乡,在一棵大树的树阴下休息。其他树的阴影都已移动了,但是国王种姓的小孩所在的树阴却没有移动。
    当地的国王去逝后无有太子继承王位,便发出公告要找一位具足福德威望之人作国王。所有的人四处寻找,有人发现了那个小孩。虽然中午已过,但树阴仍然未动,于是唤醒他,请他继承了王位。后来他如愿以偿,履行诺言供养佛陀及其眷属。那个婆罗门种姓的小孩躺在一交通要道上休息,马车疾驰而来,辗在他的脖子上,断头而亡。

    所以如果经常惟一修学心地善良,那么不仅今生的一切所愿能够称心如意,受到白法方面的天众保护以及诸佛菩萨的加持,一切所作所为将成为善法,而且临终时不会感受气息分解的剧烈痛苦,后世将获得人天果位,究竟现前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因此我们不应仓促行事而不观察自相续,不应仅顶礼、绕转、诵经、诵咒等装模作样地行持广大善法,而应懂得经常观察自相续,修学心地善良,此乃极为重要!
发殊胜菩提心分二:发心之分类;正式发心。

(一)发心之分类

    依心力差别可分为三种:如国王之发心;如舟子之发心;如牧童之发心。国王首先要降伏一切敌人,得到自己人的拥戴,然后登上王位,接着维护属下臣民。同样,希求自己首先获得佛果,然后再将一切众生安置于佛地,这种发心称为如国王之发心。所谓舟子即船夫,他们欲求自己与所有的船客同时到达江河彼岸。
    同样,希求自己与一切众生一同获得佛果,这种发心称为如舟子之发心。牧童们为使牛羊先食草饮水,免遭豺狼等猛兽侵害而将其赶在前面,自己随后而行。同样,希求先将三界一切众生安置于圆满正等觉的果位以后,自己再成佛,(这种发心称为如牧童之发心)。其中如国王之发心称为广大欲乐之发心,其心力下等;如舟子之发心称为殊胜智慧之发心,其心力中等,如至尊弥勒菩萨的发心;如牧童之发心称为无与伦比之发心,具有非凡巨大的心力,如至尊文殊菩萨的发心。

    若依地道界限来分,则有四种:资粮道、加行道即胜解行发心;一地至七地即清净意乐发心;三清净地即异熟发心;佛地即断障发心。
若依发心本体来分,则有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两种。世俗菩提心又可分为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入行论》云:

    “如人皆了知,欲行正行别,
      如是智者知,二心次第别。”


    譬如,一人去拉萨。最初他想:我要去拉萨。同样,首先发愿:我要令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犹如欲行,为愿菩提心。已经准备好了真正去拉萨途中所需的口粮、驴马等后,正式启程上路。
    同样,为使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而真实修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犹如正行,为行菩提心。如此愿、行菩提心为世俗菩提心。在资粮道、前行道中依靠世俗菩提心经过长期修心之力,最后于见道中现见诸法实相真如、证悟远离一切戏论空性智慧之实义,此为胜义菩提心。

(二)正式发心

    真实的胜义菩提心惟依修行力获得,而不依赖于仪轨。初学者发世俗菩提心则必须依靠仪轨,应于上师面前听受。为使所得的菩提心不退失并且日益增上,应随时随地反复如此受持。

    如前明观皈依境一样,于自前虚空中观想诸佛菩萨等作为发心的证人,并思维:遍满虚空界的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生生世世中,没有未曾做过自己父母亲的,做父母亲时他们与现世的父母完全相同,也是备加疼爱、精心哺育,有好吃的先给我吃,有好衣服先给我穿,极其慈爱地抚养我成长,恩重如山。
    所有这些深恩父母如今沉溺于轮回大苦海的波涛中,被层层愚痴的黑暗所蒙蔽,不知取舍正道邪道,远离开示真实正道的善知识,无有依靠者、救护者、怙主、友军以及希求处与皈依处,犹如无依无靠漂泊于空旷荒野中的盲人一般。所有这些父母亲正流转于此轮回中,而自已一人获得解脱又有什么用呢?因此应当观想:我为一切众生发殊胜菩提心后修学往昔佛子菩萨们的广大利众之行,惟为轮回中的一切众生全部获得解脱而精进修持,并尽力念诵:

    种种显现水月虚幻相
    相续漂泊轮回众有情
    自心光明法界中休息
    以四无量发大菩提心


    最后,当对一切圣众发起情不自禁的恭敬心之后,观想所有圣众从边缘依次化为光而融入中央三宝总集上师中,上师也化光融入自身。以此为缘,令自相续生起皈依境中诸尊众心相续中的胜义菩提心,念诵发愿偈:

    “胜宝菩提心,未生愿生起,
      已生勿退失,不断愿增长。”


并诵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等回向文。如此发菩提心概括了佛陀所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的全部精华,是有则皆足、无则皆缺之教言,犹如百病一药万应丹一样。其他所有积累资粮、净除业障、观修本尊、念诵咒语等一切修法都是为了令自相续生起如意宝菩提心之方便法而已,若不依靠菩提心则通过种种途径也不能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如果相续中生起了菩提心,则修持任何法都将全部成为获得圆满佛果之因,所以我们应当一切时处惟以种种方便修学,使自相续生起菩提心。尤其是为自己宣讲菩提心窍诀的上师能使自己趋入大乘圣道,因此较开示其他教言之上师的恩德更大。

    当年阿底峡尊者在提到其他上师的尊名时,双手合掌当胸,而当说到社林巴上师的尊名时,则双手合掌于头顶上并一边流泪一边说上师的尊名。弟子们问尊者:“尊者您在叙说您的诸位上师的尊名时,有不同的差别。是因为上师们相续中的功德大小有差别,还是对您的恩德大小有差别呢?”尊者回答:“我的所有上师全部是大成就者,所以功德无有大小之分,而恩德却有大小之别。我相续中的这少分菩提心是依靠社林巴上师的恩德而得,因此他老人家对我恩德极大。”

    发心时,生起菩提心是很重要的,即所谓“发心不为主,生心乃为主”。所以自相续中一定要生起慈悲、菩提心。反之,若未生起菩提心,则口头上虽然念诵数十万遍发心偈,也无芝麻许实义。如果已在佛与佛子面前立下发菩提心的誓言,而未如是去做,则欺骗了诸佛佛子,所以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罪业了。因此我们应当恒时断除欺诳诸众生的行为,尽力精进使相续生起菩提心。

    愿行菩提心学处分二:愿菩提心学处;行菩提心学处。

    愿菩提心学处分三:修自他平等菩提心;修自他相换菩提心;修自轻他重菩提心。

(一)修自他平等菩提心

    我们无始以来漂泊于此轮回大苦海中的因,就是无有我却执著我,无有自己却执著自己,惟一珍爱自己。所以应如此观察:现在一切时处自己惟一希求安乐而不希望感受一点点痛苦,甚至自身被小小的刺儿刺痛或被一个火星烫伤也觉得片刻难忍,并且口中喊着“痛啊、痛啊”而无法忍耐。背上若被小虱子叮咬也会立即生起猛烈嗔恨心,伸手抓搔着捉住它,放在一指甲上,另一指甲用力挤压,虽然虱子已经死了,却因为余怒未消而仍然以手指反复磨擦。
    本来当今大多数人认为杀虱子没有罪过,但实际上杀虱子完全是以嗔心引起的,因此是堕入众合地狱的无倒之因。对于自己来说,连这种微小的痛苦也无法忍受却反过来损害其他众生,给他们造成巨大的痛苦,这实在应深感惭愧。三界轮回中所有的众生都是同样,都希望自己获得所有安乐而不希望遭受丝毫痛苦,这也与自己完全相同。虽然他们希求安乐、不愿受苦,但却不知修持安乐之因——十善业,反而惟一精勤于痛苦之因——十不善业,因此所想与所行背道而驰。

    三观修:惟有被痛苦所逼的这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没有一个未曾做过自己的父母亲。我如今由具足法相的殊胜上师摄受,已趋入正法之门,并且懂得了利害之差别,所以应当对为愚昧无知所困的一切如母众生与自己无有区别地慈爱救护,忍耐他们的邪行与偏执,应修持亲怨平等。
    凡希望自己随时随地拥有利乐之事,也希望其他众生同样拥有;为自己获得安乐精勤努力,为他众获得安乐也应如是精勤;自己连细微的痛苦也要努力舍弃,同样也应尽力解除他众的细微之苦;自己如果因享受幸福安乐、受用等而喜悦,对于他众拥有幸福快乐受用同样也应从内心感到欢喜。
    总而言之,应当看待三界一切众生与自己毫无差别,之后惟一致力于成办众生暂时与究竟安乐之事。仲巴思那坚格西问单巴桑吉尊者:“请您开示一句教言,概括所有的法要可以吗?”尊者回答:“您自己希望怎样,其他众生也希望那样,所以,如此修持吧!”我们应当根除珍爱自己、嗔恨他众的贪嗔恶心,平等对待自己与他众。

(二)修自他相换菩提心

    亲眼目睹遭受病痛、饥渴等痛苦的众生,或者于自前观想有一个被痛苦所逼迫的众生,自己向外呼气时,观想自己的安乐、善妙、身体、受用以及善根等犹如脱下衣服给他穿上般地施予他;向内吸气时,观想他所有的一切痛苦一并吸入体内由自己承担,由此他已离苦得乐。此施受法应从一个众生到一切众生之间次第观修。

    在实际生活中自己遇到不如意或痛苦时也应同样观想三界轮回中有许许多多感受如此痛苦的众生,所有这些众生是多么的可怜,愿他们的一切痛苦成熟于我的身上,愿所有的这些众生都能离苦得乐,从内心深处如是反复观修。如果自己享有幸福快乐,则观想:以我的这份安乐愿所有众生获得安乐。此自他相换菩提心是所有趋入大乘道者所应修持的无倒究竟精要,相续中生起一次此菩提心也能清净多生累劫的罪障,圆满广大福德智慧资粮,可从恶趣、邪见之处获得解脱。

    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转生于地狱拉马车时,与同伴嘎玛热巴一同拉地狱的马车,因他们俩力气很小拉不动马车,狱卒们便用炽燃的兵器捶打、猛击他们,极其痛苦。当时他想:我们两个都无法拉动马车,与其共同感受痛苦,不如让我独自拉车承担痛苦,让他获得安乐。于是他告诉狱卒们:“请将同伴的绳子拴在我的颈上,由我单独拉马车。”狱卒生气地说:“众生感受各自的业力谁有办法改变。”说完用铁锤击打他的头,结果以其善心力,他从地狱转生到天境。经中说这是世尊利他的开始。

    此外,世尊曾经转生为商主匝哦之女时,也是因相续中生起自他相换菩提心而立即从恶趣的痛苦中解脱。从前有位匝哦施主,他所生的儿子都夭折了,一次又生了一个儿子,为了使他生存下来便给他取名为匝哦之女。
    一次施主去大海中取如意宝,结果船毁人亡。儿子长大后问母亲:“父亲是什么种姓?”母亲想:若如实告诉他,他定会去大海中取宝。于是便谎说:“你的父亲是卖粮的种姓。”所以他就去卖粮食,每天赚得四元钱孝敬母亲。卖粮食的同行们对他说:“你不是卖粮的种姓,经营粮食是不合理的。”于是禁止他卖粮食。
    他返回家中又问母亲:“父亲是什么种姓?”母亲告诉他说:“是卖香的种姓。”他又去卖香,每天赚得八元钱供养母亲。那些卖香的人又同样禁止他卖香。母亲又告诉他说:“父亲是卖衣服的种姓。”他又去卖衣服,每天赚得十六元钱交给母亲,卖衣服的人又禁止他卖衣服。母亲又告诉他:“你是卖珍宝的种姓。”于是他又经销珍宝,每天赚得三十二元钱供养母亲。
    后来,当地的其他商人告诉他:“你是从大海中取宝的种姓,所以应去从事自己种姓的事业。”他回到家中对母亲说:“我是商人种姓,所以要去海中取宝。”母亲说:“虽然你是商人种姓,但你的父亲和祖辈们全部都是因为去大海取宝而丧命的,如果你去也定会一命呜呼,所以不要去,在本地经营买卖吧。”但他执意不听,准备了去大海时所用的一切资具。临行时母亲不放他走,一边扯着他的衣服一边哭泣。他怒气冲冲地说:“我今去大海取宝之时,你却这样不吉祥地哭哭涕涕。”说完用脚猛踢母亲的头,然后便走了。

    在海上船只毁坏,他们所有的人沉入海中,大多数人都命绝身亡。他抓住一块扁木,漂到了一个海岛上,那里有一欢喜城,他来到庄严、悦意的珍宝宫殿,出现了四名美丽天女,铺设柔软座垫,供上三白三甜。他准备出发时,她们告诉他:“如果继续前行,你不要向南方走,否则会有灾难出现,很危险。”
    但他没有听,前往南方,来到比前面欢喜城更为庄严的具喜城,有八名美丽天女如前一样恭敬承侍,并对他说:“不要朝南方走。否则会有灾难。”但他还是不听,继续向南方走,到达比具喜城更圆满的香醉城,有十六名美女前来迎接承待,又告诉他:“不要向南方走了,否则有大难临头。”
    但他仍然向南方走去。来到一座高耸入云的白色城堡——梵师城堡,有三十二位美丽天女迎接他,铺设柔软座垫,供上三白三甜,对他说:“住在这里吧。”但他却想走,临行之时天女们又告诉他:“如果您非要前行,千万不要再向南方去,否则定会大难临头。”但他无论如何仍想向南方走,便继续向南方走去。

    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铁建筑门前,有一赤目凶恶的黑人手持长长的铁棒,他问黑人:“这屋里有什么?”黑人沉默不语。他到近前去,结果看到有许多同样的人,吓得他毛骨悚然,口中喊着:“罪过罪过,真的出现灾难了。”他一边想一边走进那座建筑物中,(屋内)一人正遭受着铁轮在头部旋转的痛苦,白色的脑浆四处喷射,他问:“你造了什么业?”
    那人回答:“我曾经用脚踢母亲的头现在感受此业力的异熟果报,你为什么不在梵师城中享受幸福快乐,反而来此自讨苦吃呢?”他想:那么说我也同样是由这种业力牵引到这里的。紧接着从空中传来“愿束缚者得解脱,愿解脱者受束缚。”的声音,于是铁轮落到他的头上,他也同样白色脑浆四处喷射,感受了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以此为缘,他对如自己一样的一切众生生起了猛烈的悲心。他想:在此轮回中还有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用脚踢母亲的头而感受此种痛苦的众生,愿所有这些众生的痛苦都成熟于我的身上,由我一人来代受,愿其他一切众生,生生世世不再感受这样的痛苦!这样想后,铁轮立即飞到了空中,于是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在空中七肘高处享受无比的安乐。

    这样的自他相换菩提心是修持菩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究竟正法,往昔噶当派的格西们也将此自他相换作为修行的核心。从前,已精通诸多新旧派教法以及因明经论的恰卡瓦格西,一次到甲向瓦格西家中,看到他的枕边有一个小经函,便打开翻阅,其中看到一句“亏损失败我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他甚觉此为希有之法,于是问:“这是什么法?”甲向瓦格西告诉他:“这是朗日塘巴尊者所写的《修心八颂》”“谁有此窍诀的传承?”“朗日塘巴尊者本人有。”他立即想去求此法,便前往拉萨。(到拉萨后)数日中他一边转绕,一边打听。
    一天傍晚,从朗塘地方来了一位麻风病患者,他告诉格西:“朗日塘巴尊者圆寂了。”“那谁是尊者的继承人呢?”“向雄巴格西与多德巴格西,但他们二人关于谁作法主之事意见不一。”实际上,二位格西并非是为争取自己作法主发生争执意见不合,而是互相推让法主之位。向雄巴格西对多德巴格西说:“您年长,请您作法主,我会像恭敬朗日塘巴尊者一样恭敬承侍您的。”多德巴格西说:“您年轻有为,学识渊博,理应主持寺庙。”二位格西本来互相观清净心,但是恰卡瓦格西却误解为:他们既然为继承上师的法位而不和,那他们肯定没有此法的传承,现在谁还会有此法的传承呢?
    格西到处寻问,有人告诉他夏日瓦格西有真正的传承。(他便前去拜见,)当一时夏日瓦格西正为数千僧众传讲众多经论,恰卡瓦格西听了几天,但他所求的法却只字未宣。他想:不知这位格西到底有没有此法的传承,应当问明,若有则住,若无则离开。
    一日,夏日瓦格西绕塔时,他来到格西面前,将自己的披单铺在地上,请求夏日瓦格西在此稍坐片刻,有一问题请教。格西说:“尊者,您有什么未解决之事,我是在一垫上圆满一切所望。”恰卡瓦格西说:“我曾看见了‘亏损失败我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的法语,此法与我的心很相应,此法深浅如何?”“尊者内心与此法相应也好,不相应也好,尊者若不想成佛就不说了,若想成佛则此法必不可少。”
    “请问上师您有此法的传承吗?”“我确有此传承,这是我所有修法中最主要的法。”“那么请尊者赐予我传承。”“如果您能长期住在这里,我可以传给您。”于是恰卡瓦格西依止夏日瓦上师六年。
    期间上师惟传《修心八颂》,他一心专修,最后完全断除了珍爱自己的执著。因此,修持自他相换菩提心可以消除今生的病痛、忧苦,而且降伏鬼神、魔障等也无有较此更殊胜的窍诀了,所以我们应当随时随地断除如剧毒般珍爱自己的恶心,精进修持此自他相换菩提心。

(三)修自轻他重菩提心

    观想自己无论住于轮回还是堕入地狱,病也好痛也好,或者遭受任何其他不幸,都可忍受,并愿其他众生的痛苦成熟于我的身上,愿我所有的安乐与善果他们都能圆满具足!内心深处思维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中。如阿底峡尊者的上师仁慈瑜伽、达玛日杰达,我等大师释迦佛曾转生为莲花国王、投生为乌龟及转生为宝髻国王时的公案等。
    仁慈瑜伽上师在讲法时,有一人用石头打狗,上师却喊着痛啊痛而栽倒于法座上。在场的人看到那条狗安然无事,以为上师是假装的。仁慈瑜伽上师知晓他们的想法,便将背部示给众人看,在那条狗遭受击打的同样部位已高高肿起,清晰可见。原来上师真正地代受了狗遭石击的痛苦,众人对上师生起了诚信。

    此外,上师达玛日杰达最初是声闻①有部的一位班智达,前半生虽然从未听闻过大乘法,却安住于大乘种性,无勤而自然具有大悲心。一次,他的邻居患了一种严重的疾病。医生说:“治疗此病需要活人的肉,如果有就能够治愈,但不可能找到,看来没有其他办法了。”
    达玛日杰达上师说:“如果能治愈他的病,我愿施予肉。”说完便割下自己大腿的肉交给他。病人吃了肉,果然见效了。因为达玛日杰达尊者当时没有证悟空性,所以感受了剧烈的疼痛,但因为悲心极大而未生起后悔之心。他问病人:“您感觉好些了吗?”“是的,我的病已好了,但却给您带来了痛苦。”“只要您安乐我即便死亡也可忍受。”因疼痛难忍,根本无法入睡。
    黎明时稍稍入睡,梦中出现一位白衣人对他说:“要想获得菩提必须经历像您这样的苦行,善哉!善哉!”之后用唾液涂拭伤口,用手擦拭,醒后发现伤口已完全康复如初且未留下任何痕迹。梦中之人即是大悲观世音菩萨。从此之后,尊者的相续中如理如实地证悟了实相密意,并且龙树菩萨所著的中观理聚五论之词句全部能够朗朗流畅背诵。

    另世尊转生为莲花国王时,一次他的领土内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瘟疫,死了许多人。国王唤来医生问:“如何才能有效地消除瘟疫?”医生回察:“若有如河达鱼的肉则可医治,其他的办法因为瘟疫之毒所遮蔽,无法知晓。”国王选择了一良辰吉日,于清晨沐浴、更衣、受持八关斋戒、对三宝做了广大供养、猛烈祈祷之后便发愿:愿我死后立即转生为斗雪河中的如河达鱼。
    说罢便从数百丈皇宫上跳下,立即化生为斗雪河中的如河达鱼。接着那条鱼以人语对众人说:“我是如河达鱼,你们取我的肉吃吧!”于是众人纷纷割取它的肉,身体的一侧割完后,又翻到另一侧割,一侧的肉割下后,又生出来。如此交替食用鱼肉后所有的病人全部恢复健康了。那条鱼又对众人说:“我是你们的莲花国王,为了使你们摆脱疾病,舍弃了自己的性命转生为如河达鱼,你们若想报答我的恩德,则应竭力断恶行善。”于是众人都依照他的教诲去做。从此之后,他们未堕入恶趣与邪道中。

    此外,世尊曾经生为一只巨大的乌龟,有五百商主在去大海取宝的途中,船只毁坏,濒临死亡。这时,乌龟以人语对他们说:“你们全部骑在我身上,我救渡你们到彼岸!”于是它将所有商主载到岸边。因疲惫至极,到了岸边就睡着了。
    当时有八万只蚊子吸吮着它的鲜血。乌龟醒来后,看到这种情景,心想:如果回到水中或者就地翻滚,恐怕这些蚊子都会死亡。于是它依然如故躺在那里,舍弃了身体与性命。世尊成佛时,当时的八万只坟子转生为八万天子前来闻阖,最后现见真谛。

    又曾经在夏给达国境,有金髻国王与王妃妙丽欢喜母生下一子,其头上天生具有一珍宝顶髻,从顶髻上流出的甘露可以触铁成金,于是给太子取名为宝髻。太子诞生时,空中降下了各种各样的珍宝妙雨,他还有一头名为妙山的宝象。宝髻国王如理如法治理着国家,并且经常发放广大布施,消除了贫穷,也没有了乞丐。仙人折克有一位从莲花中出生的具相之女,供养给宝髻王作王妃。她生下一子,与宝髻国王完全相同,取名为莲髻。
    一次国王广行供施,宴请折克仙人、难忍国王等诸多人士。当时帝释天为了观察国王的意乐,化现为罗刹从护摩火中出现,来到国王的面前乞讨饮食。国王给了他各种美味佳肴,都被他拒绝了,他微笑着说:“我需要刚刚宰杀的动物的温热血肉。”国王有点为难,心想:如果不损害众生则无法得到那样的血肉,可即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能损害其他众生,但若不施予,这罗刹也会深感失望,这该如何是好呢?转念又一想:看来现在布施自己的血肉之时已到。
    于是说:“我将自己的血肉给你吧!”众眷属惊慌失措万分焦急,百般劝阻却未能阻止。国王用针刺自己的细顶脉供罗刹饮血,于是它一直饮到完全满足为止。之后,国王又割下自己的肉给它吃,一直吃到显露白骨为止。众眷属十分悲痛,尤其是王妃因悲痛过度昏倒在地。当国王还没有丧失忆念之时,帝释天无比欢喜地说:“我是帝释,不希求血肉,请中止布施吧!”说完便取出天人的甘露加持国王的伤口,之后国王便完全恢复如初了。

    后来国王将妙山宝象赐给了大臣梵车。当时玛热则仙人有一位已得禅定的弟子来了,国王对他十分恭敬,作了广大布施后问道:“您需要什么?”“我在上师前学习了吠陀,要报答师尊的恩德。他老人家现已年迈,无有侍者服侍,我想供养上师侍者,需要您的王妃与王子。”国王应允了,他便将王妃与王子带回去供养了上师。

    难忍国王酷爱那头宝象,返回自己领土后派人送信,告诉宝髻国王:“必须将宝象给我。”宝髻国王答复说:“我已将宝象给婆罗门了。”但他不听,并说如果不给宝象,将动用武力。随后调动大批军队。宝髻国王十分伤心,感慨道:“唉,因增上贪欲的缘故,最亲密的朋友也瞬间变为仇敌。”心中思量:如果我率兵应战将很容易战胜,但这样必定会伤害许多众生,因此我应自己逃走。正在这时,四位独觉出现在他面前说:“大王前往森林之时已到。”然后依靠神变(带着国王)去了森林。

    当时诸大臣前往玛热则仙人处索要莲髻王子,仙人归还了。后来王子作为首领,率领军队与难忍国王交战,结果大获全胜。难忍国王惨败之后逃回自己的国家。因为当时难忍国王品质恶劣、行为卑鄙,导致他的领土内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疾疫与饥荒。难忍国王问诸婆罗门:“如何才能有效地(消除疾疫与饥荒)?”他们说:“若有宝髻国王的顶髻则有效,应去索求。”“他可能不会给吧。”“众所周知宝髻国王没有不给的,任何东西都会给的。”于是难忍国王派遣一婆罗门前去索求。

    当时宝髻国王正漫步观赏林苑诸处,(不知不觉)走到了玛热则仙人所在地附近。此时宝髻国王的王妃正到林间寻找树根树叶,遇到一个猎人,猎人对王妃生起了贪爱之心。处境十分危险之时,王妃祈祷:“宝髻国王救救我。”并失声痛哭。国王从远处听到她的声音后,前去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猎人看到国王从远处而来,误以为是仙人,因害怕恶咒而惊慌逃走了。国王看到曾经拥有国政、无比安乐而如今感受如此痛苦的王妃,十分悲伤,不禁慨叹:呜呼,一切有为法,皆无可信矣!

    这时,难忍国王派遣的婆罗门来到宝髻国王面前,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并索要顶髻。国王说:“你自己斩断拿去吧!”婆罗门砍断顶髻后带走了,结果遣除了难忍国境内所有的疾疫与饥荒。宝髻国王以被斩断顶髻的疼痛为缘,对诸热地狱的众生生起了强烈悲心而昏厥倒地。
    (以此功德而感召)祥兆使诸多天众及国王的许多眷属会集在此处,他们问:“陛下,发生了什么事?”国王站起身来,用手稍微擦拭了一下脸上的鲜血说:“难忍国王要去了顶髻。”“布施顶髻陛下心中有何希望呢?”“除了希望消除难忍国境内的疾疫与饥荒之外无有丝毫自私之心,但是恒时怀有一个强烈愿望。”“那是什么呢?”“希望能救护一切众生!”“布施顶髻后陛下有没有生起后悔心呢?”“未生后悔心。”“看到陛下疲惫的表情真是难以令人相信。”“如果我对难忍国王的眷属带走我的顶髻未生起后悔之心,愿我的身体恢复如初!”说完身体便恢复如初。
    众眷属祈求国王返回皇宫,国王未应允。这时四位独觉来到宝髻王面前说:“您对怨敌也能饶益,为何要舍弃亲友呢?如今理当回归国土。”于是国王回到宫中,给诸眷属带来无比的利乐。

    行菩提心学处为六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为修行方便方面的五度;以及智慧资粮方面的智慧度。

    布施度分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一)财布施

    财布施包括普通布施、广大布施、极大布施。普通布施是指将少至一把茶叶、一碗青稞以上的财物施舍给其他众生。若自己的意乐清净,所施舍的财物则无有多少之分。
    《三十五佛忏悔经》中说:“乃至施与傍生一口食物的功德……”佛陀是善巧方便与大悲心的主尊,我们如果依靠佛陀所说的陀罗尼与密咒之力,仅仅作一滴水、一粒米的布施,也能利益恒河沙数的饿鬼作素烟、荤烟等佛事能对空游饿鬼有极大的利益,依此能使那些以有情生命为食的厉鬼非人暂时享用焦烟而得到满足,并依靠法布施使它们相续获得解脱,之后它们便不再损害有情的生命,从而解除许多众生死亡的怖畏,因此也是无畏布施。实际上,焦烟施已具足了三种布施。所以水施、焦烟施等是简便易行、事半功倍之法。每年作水施十万遍,平时也不间断水施和焦烟施是十分重要的。

    同样,如果自己拥有少许财产受用便紧紧守护宁死不舍,舍不得用于对今生和来世有意义的事上;虽然财产富饶,但却认为一无所有,口中也说着可怜兮兮的绝望之语,那么这些人现在已感受了饿鬼的等流果报。所以不应如此,而应上供三宝、下施贫穷乞丐等尽己所能供施。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说:

    “取出口中之食,当行布施。”


    否则,若为私欲所控制,那么即使一个人拥有整个南赡部洲的所有财富,也不会满足,而且有上供下施的机会时,他也不愿拿出自己所拥有的财产,而是想:我以后,从别处得到更多财富时再做供施。
    一般,佛在经中所说的财施等以财物作功德主要是对在家菩萨而言,而出家人惟一修学知足少欲、依靠深山和寂静庙宇、以苦行精进行持圣道三学极为重要。有些出家人放弃自己的修行善法,整天去经商、务农等,以欺骗手段和造恶业的方式积累财物,却自以为以此进行上供下施是在作功德、修善法,实际上这种做法无有任何实义。正如单巴仁波切所说:

    “若不如法而行法,正法反成恶趣因。”


    所以,一切时处惟依知足少欲十分重要。

    广大布施:是指将自己拥有的骏马、大象以及儿女等自己最珍爱之人和珍贵希有之物施予他人。

    极大布施:是指布施自己的身体、生命和肢体等。譬如,大勇王子将自己的身体布施给母虎、龙树阿阇黎将头施予乐行王子、蔓德贤公主将身体施予母虎等。这些行为除了登地菩萨之外,凡夫普通人不能实践。所以现在我们内心应对身命和一切受用无有贪执地回向众生,并且发愿以后能够真正实行布施。

(二)法布施

    为他人灌顶、传法、念传承等,想方设法令他人相续趋入善法。然而,在我们尚未完全根除私欲之前,虽然表面上在成办利他之事,但也只是如影像而已,不能利益众生。众弟子曾经问阿底峡尊者:“何时方可摄受眷属?何时乃可行利他之事?何时才可超度亡灵?”尊者回答:“证悟了空性并且具足神通之时方可摄受眷属;自利断尽之时乃可行饶益他众;获得见道之后才可超度亡灵。”此外尊者还曾说过:“如今五浊之恶世,非为装模作样时,乃为策励精进时;非为寻求高位时,乃为置于卑位时;非为摄受眷仆时,乃为依止静处时;非为调化弟子时,乃为调伏自心时;非为随持词句时,乃为思维意义时;非为到处游逛时,乃为安住一处时。”

    此外,三同门曾问仲敦巴格西:“于寂静处修行与以正法饶益众生,此二者何为重要?”仲敦巴格西答道:

    “自相续无有任何修行验相及证悟的初学者以正法饶益众生不会有益,他们的加持犹如倾倒空器一般,从彼不会得到任何加持,窍诀犹如未经按压的酒糟酿出的薄酒一样无有任何纯酿的滋味;

    虽获得暖相而未得稳固的胜解修行者也不能行利益众生之事,他们的加持犹如倾倒盈满之瓶一样,使别人满满充盈,自己却变成空空如也,窍诀则如将火炬传递给他人一般,使他人光明通亮,自己却成为漆黑一片;

    登地的菩萨则为成办利益众生的标准,他们的加持犹如妙瓶之成就,能令他众(相续)成熟,自己始终盈满无有空时,窍诀则如酥油主灯一般,既能点亮其他油灯,自己也无有暗蔽。

    所以,现在此五浊恶世之时,我们凡夫应于寂静处修持慈悲、菩提心,如今不是直接饶益众生之时,而是遣除自相续的烦恼之时。例如,不是斩断名贵药树之苗芽的时候,而是保护其生长之时。”


    因此直接对众生进行法布施会稍有困难。自己未曾实修而为他人讲经说法,对他人无有任何利益,若依靠传讲佛法而收取供养及财利,则如印度单巴仁波切所说:“将正法作为得财之商品”。
    所以我们的私欲在未断尽之前,不应急于行利他之事,而应于自己念经、诵咒、读诵佛经论典等时发愿,使白法方面的鬼神们听闻后其相续获得解脱,念诵水施、施身等仪轨的结尾时,应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惟行这种法施便可以了。当私欲完全断尽之时,一刹那也不应住于安闲寂乐之中,因惟以利他为主之时已到,故应时时刻刻以正法饶益有情。

(三)无畏布施

    对于无有救护者的众生,作为他们的救护者,无有怙主者作其怙主,无有亲友者作其亲友等等。尤其是世尊曾宣说:

    “一切有为善法中,救护有情之生命功德利益为最大。”

    因此,那些具有权势之人应下令禁止渔猎;也可救护某些被带到屠宰场、即将被宰杀的羊以及濒临死亡的鱼、虫蝇等,在实际行动中,应千方百计尽力饶益众生。   

    上述布施也是密宗三昧耶戒中最主要的部分。如《受持五部律仪续》云:

    “宝部三昧耶,恒行四布施。”

    持戒度分三:禁恶行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一)禁恶行戒

    是指身语意三门断除如毒般的一切对他众不利的十不善业。

(二)摄善法戒

    指我们随时随地应当竭尽全力成办乃至微乎其微的善根。本来世间也有此类俗语:

    “随口随手皆可行善事,随行随住亦会造恶业。”

    因此我们应当时时刻刻以正知正念不放逸而观察三门。如果不认真取舍善恶,则甚至仅仅于游戏中顺便也可能积累许多严重的罪业。如《贤愚经》云:

    “莫想罪微小,无害而轻蔑,火星虽微小,可焚如山草。”

    同样,如果我们随时随地以正知正念护持自心而修持,则就可能很容易积累不可思议的善业资粮,甚至看到路旁一刻有观音心咒的石堆,也立即脱帽、恭敬以及右绕而行,若以三殊胜摄持则可成为圆满无上菩提的无倒之因。如《贤愚经》云:

    “莫想善微小,无利而轻视,
      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


    曾有一头猪被一条狗追赶而转绕佛塔,又有七条虫从树叶上落到水中而随波逐流右转水中的佛塔七圈等,也成为解脱之因。所以我们应于一切时处尽其所能、竭尽全力断除所有细微以上的恶业,积累包括一丝一毫在内的一切善业,并将一切善根回向众生。(此摄善法戒)可包括菩萨的一切学处及律仪。

(三)饶益有情戒

    如前所说,当彻底断尽私欲之时,依靠四摄而直接成办利益众生的事业。初学之时,无论行持任何断恶行善的学处,都以三殊胜摄持而回向一切众生,此可包括所有的饶益有情戒。
   
    安忍度分三: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忍辱正法苦行之安忍;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一)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

    别人当面对自己进行殴打、抵毁、恶语中伤等以及暗中说不悦耳之语等时,我们不应心生嗔恨或忿怒,反而应生起慈悲心饶益他们。否则若为嗔心所困,便成为所谓的“嗔恨摧毁千劫所积之资粮”,《入行论》云:

    “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
      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又云:

    “罪业莫过嗔,难行莫胜忍,
      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


    忆念嗔患的过患后应当随时随地精进修持安忍。印度单巴仁波切说:

    “嗔敌乃是业力迷乱现,当断嗔圬恶心当热瓦。”

    阿底峡尊者也说:

    “不嗔作害者,若嗔作害者,如何修安忍?”

    所以,如果有人对自己恶语中伤或无辜加害等时,我们若能断除自己的嗔恨、怨恨之心,则可清除诸多罪障,依靠安忍可以圆满广大的资粮。因此应将作害者视如上师一般,即所谓“若无生嗔境,于谁修安忍”。

    当今时代有人说:“某某是一位贤善上师或好比丘,只是嗔恨心很大。”其实在世界上没有比嗔恨更严重的过失了,怎么会有嗔恨心大、同时又是贤善上师或好比丘之人呢?印度单巴仁波切说:

    “百种贪心之业不及一刹那嗔心之罪业大。”

    (因此,持前面观点之人)未懂得此理。正法真正融入相续的修行者,他们的身、语、意三门应如脚踩在棉花上或者在米粥里加人酥油一样柔软、调和。如果自己成办少分善事或护持少许净戒就认为我已如何如何了,相续恒时充满我慢,对方言词稍有不当便说:“他轻视、污辱我了!”而心中愤愤然、气冲冲,这说明正法与自相续已互相脱离,是正法丝毫也无益于自心的标志。金厄瓦格西说:

   “我们越闻思修行我执越重,而忍耐力比新肌还弱,心量狭小比卫藏的厉鬼更加暴躁易怒,这是闻思修已颠倒之标志。”

    因此我们应于一切时处谦虚谨慎、身居卑位、身着破衣、恭敬(地位)上中下所有的人而着重修持慈悲菩提心,以正法调伏自相续,这是修行的无误要点,所以它已胜过了无益于自心的、成千上万的高高见解和甚深修习。

(二)忍耐求法苦行之安忍

    为了修持正法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而行持。续部中云:

    “越过刀山与火海,舍身赴死求正法。”

    又如往昔诸噶当派大德所言的四依处,即:

    “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干涸之壑。”


    可是如今我们有些人却认为修持正法不需要丝毫苦行与精进,在从事今生世间之事的同时,于具足幸福、安乐、名誉之中即可修成正法,还认为别人也可将出世法和人世法同时圆满,并说:“某某人是一位贤善上师,世间法、出世间法都圆融无碍。”怎么会有办法使出世、入世法圆融无碍呢?自以为世间法、出世间法二者兼而有之的那些人,肯定只能是在世间法方面比较突出,而绝不可能具备真正的出世间法,凡是想出世、入世法可同时兼得的人则犹如认为两尖针可缝纫或水火可置于同一容器内以及可同时乘骑向上向下行驰的两匹马一样,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没有任何一个补特伽罗胜过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的。而佛陀也没有找到世间法、出世间法同时成就的方法,因此犹如丢唾液般地舍弃了转轮王的国政王位,到泥莲禅河畔经厉了六年苦行与精进,期间每年喝一滴水、食一粒米。

    米拉日巴尊者也是同样,修行时口中无食,背上无衣,仅以野菜充饥而修行,结果整个身体犹如骼骼一般,身上绿毛丛生,并长有吸血虫,别人看到时认不出他是人还是鬼。而如此坚定不移,经历苦行,励力精进修持正法。
    这说明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不可能同时成办,而并不是米拉日巴尊者极为愚钝不知同时成就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方法。此外,大成就者美隆多吉也是于九年期间惟食树皮,修持正法,最后获得成就的。全知龙钦巴尊者也是同样,数月中仅以二十一颗水银丸维生,下雪时钻进牛毛袋子里,此袋既作衣服又当坐垫,在出世间法方面历尽苦行等等有许多此类公案。

    往昔所有的成就者全部都是将现世的琐事抛于脑后、历经苦行、精进修持而获得成就的,无有一人是于从事现世之事的同时、于具足幸福安乐名誉之中顺便修行而得成就的。吉美林巴尊者说:

    “若丰衣足食、住处舒适、施主贤善等样样具足,则正法尚未成就之前魔法己成就了。”

    又夏吾瓦格西说:

    “如果从内心深处想修法,则必须自心依于贫穷,一直贫穷到死亡。若能生起如此意念,则天、人、鬼三者必定不会使其为难。”


    米拉日巴尊者说:

    “我病无人问,若死无人哭,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门外无人迹,室内无血迹,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何去无人问,此去无定处,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腐尸为虫食,血脉为蚊吸,能死此山中,瑜伽心意足。”


    所以我们应当完全断除一切现世的贪着,不顾一切艰难困苦、严寒酷暑而修持正法。

(三)、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若听闻到甚深的空性实相、尤其是远离勤作自性大圆满实相之精要,超越善恶因果之十二金刚大笑、希有八句等法语时,对此不应生邪见,应千方百计、毫无颠倒地受持其中的密意。否则若生邪见或进行诽谤,则称为舍法罪业,是无数劫中不能从地狱深渊中得解脱之因。如恰美仁波切说:

    “此罪胜过五无间,无解脱罪发露忏。”

    曾经有两位行持十二头陀行的印度比丘来到阿底峡尊者面前。尊者宣说人无我时,他们二人心生欢喜。当讲到法无我时,二人惊恐万分,说道:“太可怕了,请尊者切莫如此宣讲。”当听到念诵《心经》时,便以双手掩耳。
    尊者十分伤感地说:“如果没有以慈悲、菩提心修炼自心,对甚深正法未起诚信,而仅以护持一分净戒则不可能获得任何成就!”往昔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具增上慢的比丘听到宣讲甚深空性实义时口吐鲜血而亡并堕入地狱的公案。因此我们应当对甚深正法以及宣讲此法的补特伽罗从内心深处生起胜解、恭敬诚信。倘若因自己智慧浅薄而不能生起胜解,那么尽力断除诽谤也非常重要。

    精进度分三:擐甲精进;加行精进;不满精进。

(一)擐甲精进

    听到往昔诸圣者前辈、诸佛菩萨的事迹以及为求正法历尽苦行的历史传记等时,我们不应认为:他们是佛菩萨才能做到那样苦行,我们怎么能够做到呢?因而懒散、懈怠。而应思维:他们是因如此精进苦行而获得成就的,我作为他们的追随者,虽然不能胜过他们,但必定能获得同样的成就。
    如果他们也需要经历那样的苦行策励精进,那么我们这些为深重恶业所迫、无始以来未曾修持正法的人为何不需要苦行与精进呢?如今我们已获得暇满人身、有幸遇到具相上师、听授到甚深教言、具有如理修持正法的缘份,所以我们应当立下誓言:历尽苦难、肩负重担、不惜身命、诚心诚意修持正法。

(二)加行精进

    虽有求法修法的心愿,但却于明日复明日中耗尽人生岁月。我们应当断除此种在欲求修持正法中虚度人生的现象。哲白莲大师说:

   “人寿如屠场傍生,过一瞬间死亦临,
      今复明日久蹉跎,终于榻中哀呼号。”


    因此,我们不应延误修持正法,刹那也不能耽搁,应如懦夫怀中钻进了蛇或如美女头上燃大火般急不可待,彻底放下、完全舍弃现世的一切琐事,立即致力于佛法。否则世间琐事无有了结之时,接踵而至、此起彼伏犹如波浪一般,始终不会有修法的空闲机会。自己何时下定决心舍弃世间琐事,也就是琐事终结之时。全知龙钦巴尊者说:

    “世间琐事死亦无完时,何时放下即了乃规律。”

又说:

    “所作所为如儿戏,做无终了放则了。”

    所以生起想修正法之心时,当以无常激励自己,刹那也不应被懈怠、懒惰所控制,而应即刻修持正法。以上为加行精进。

(三)不满精进

    自己无论在闭关还是观修本尊、诵经念咒、行持善法等方面稍有成就之时,不应以此为满足,而应当发誓:自己活到老要修到老,乃至未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前,必须以如湍急的河流般持久、勇猛地精进修持。如圣者前辈所说:“修法时,应如饥牛食草般。”饥饿的耗牛吃草时,前一口没有吃完眼睛便看着下一口。同样,前一个法尚未修完时我们心中应该计划此法修成后应修某某法门。三门一刹那也不应于悠闲安逸、无有正法之中虚度时光,而应一天比一天更加精进地修持正法。

    吉美林巴尊者说:

    “越趋近死亡越精进修持善法,这是修法者未被违缘所转②的标志。”

    如今有些被称为大修行者或贤善上师之人,当别人对其阿谀奉承说:“您老人家肯定不需顶礼、诵经、念咒、积累资粮、净除罪障了。”他们自己也认为:我确实已如何如何了,不需要任何修行了。则他们正如成就者无等塔波仁波切所说:

    “自以为不需要修行是更加需要修行的标志。”

    印度阿底峡尊者也曾经每天都精进调和土粉做泥塔小像。诸眷属对他说:“您是一位伟大上师,整天摆弄土粉不但别人会讥笑而且您也很辛苦,不如让我们来做吧!”尊者说:“你们在说什么,难道我吃的食物,你们也替我吃吗?”所以说,在未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前,我们每个人都有应净的业与习气以及所得的种种功德,因此不应闲散或偶尔性地修法,而应对正法无有满足、诚心诚意勤奋修持。总而言之,是否能够获得佛果也惟一依赖于此精进度,所以我们应当精勤实行这三种精进。

    如果具有上等智慧,但若精进仅为下等则只能成为一个下等修行者;如果智慧仅为下等,但若具足上等精进则必定成为一个上等修行者;如果毫无精进,那么尽管具有其他功德也无济于事。全知吉美林巴说:

    “无精进之士,具智财权力,
      皆不能救彼,犹如一商主,
      有舟无船桨。”


    因此,我们应当时时刻刻饮食适量、睡眠适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不松不紧地精进修法,犹如挽弓一般。否则闲散、偶尔性地修法不会有任何成就。

    禅定分二:禅定之必要;真实禅定。

(一)禅定之必要

    如果首先没有舍弃一切嘈杂、散乱而依止寂静处,则相续不能生起禅定,所以首先舍弃散乱十分重要。我们应当思维:凡是聚集皆是离别的本性,如父母、兄弟、夫妻、亲友甚至是俱生身体的骨肉也终将各自分离,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贪执无常的亲友有何用呢?思维之后应当恒时独自静修。如日巴喜瓦沃大师说:

    “独自一人修佛果,道友二人修善缘,三四以上贪嗔因,故吾独自而安住。”

    贪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虽然拥有财产受用却不知满足,而且财产越多吝啬之心越增长。如颂云:

    “何人具财彼吝啬。”



    “愈有愈贪如富翁”、“无财之时远怨敌”。

    不管自己拥有多少饮食、财产、受用,都可能会遭到怨敌、盗贼的损害。籍于此,随时随地都在为了积累、守护、增长财物,直到寿终正寝时为止,惟有受苦造罪而已。因此圣者龙树菩萨说:

    “积财守财增财诚可怜,应知财为无边罪根源。”

    即使一个人拥有南赡部洲所有财产受用,实际上也只是满足他一人的衣食而已,别无其他。而有些人无论如何富足,自己仍然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甚至不顾一切罪业、苦难、恶语而毁坏自己的后世。为了微薄的财物不惜生命,不顾一切羞耻、惭愧、人格及长久情意,也不考虑正法和三昧耶戒,恒时惟以贪财、贪食、贪利而度日,犹如厉鬼寻觅食子一样,从未享受过一日的悠闲自在、幸福安乐,而于为财忙碌中寿命耗尽。
    最后点滴积累的受用成了自己的害命者,甚至为此而死于利刃之下,终生所积累的财物受用被怨敌等他人享用,以致于完全浪费了这些财富,而自己所得到的仅仅是为此所造下的如山大罪业,最终导致自己漂泊于难忍的恶趣之中无有解脱之时。所以我们如果仅有少分财富,那么应在现在自由自在之时为来世保存些精致口粮,而今生仅仅能饱腹蔽体就应知足了。

    此外,惟求今生利益之人称为孩童的友伴,虽然饶益他们,却反遭损害,恩将仇报,自己怎样做都无有合意之时,很难取悦他们。如果他不如自己则生嫉妒心,若他超过自己则轻蔑藐视,不管相处多久只会增长罪业、减少善业,因此我们应当远离他们。

    如果依靠农工商与文化等众多散乱事务与众人来往,则称为馈闹。自己对此经常忙碌也无有利益,如何精勤也无实义,制伏怨敌无边际,扶助亲友亦无边。因此我们应当如吐唾液般地舍弃无有了结之时的一切琐事及散乱,应远离故乡、奔赴异地、居住岩洞、与野兽为友、调顺身心、舍弃衣食名誉,惟于无人空谷度过人生。如米拉日巴尊者云:

    “无人山谷岩洞中,恒具厌离出世心,
      上师乃为三世佛,强烈信心永不离。”


    如果依尊者所言而行,则会发现“于令人伤感之处可产生禅定。”由此自然会生起出离心、厌离心、信心、清净心、禅定及三摩地等一切正道的功德,所以我们应当对此尽力而为。

    寂静山林也是往昔诸佛菩萨获得寂灭之处,并且是既无馈闹、散乱也无农务商业、远离凡夫友伴、与鸟兽朝夕相处、安乐无比、饮清净泉水、食天然树叶、会自然显现明清觉性、增上等持之处。那里既无怨敌亦无亲友,是摆脱贪嗔之网罟、具足众多功德之处。不必说亲自前往这样的寂静处安住,甚至想前去静处,仅仅朝彼方向迈出七步的功德也胜过于恒河沙数劫中供养十方诸佛的功德。佛在《月灯经》等佛经中说:

    “居于深山胜静处,一切威仪皆为善。”

    在那里虽然没有刻意精进行善,但自然会生起厌离心、出离心、慈心、悲心等一切正道的功德,一切行为也自然而然全部成为善法。在喧闹之处虽竭力制止却难以阻挡的一切贪嗔烦恼,到了寂静处就会自然减少,相续中容易生起诸道功德。这些是禅定的前行法,因此也是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

(二)真实禅定

    真实禅定分三:凡夫行禅定;义分别禅定;缘真如禅定。

    一.凡夫行禅定

    是指耽着明乐无分别的觉受。希求此目标,为耽着觉受的妙味而观修时,称为凡夫行禅定。

    二.义分别禅定

    远离了觉受的耽着,虽未受禅定之味,但却贪着执空对治品而观修时,称为义分别禅定。

    三.缘真如禅定

    指远离了执空对治之心,安住子法性无分别等持之中,称为缘真如禅定。一切坐禅之时,身之要诀依毗卢七法;眼之要诀依看式等十分重要。即我们所谓的身直则脉直,脉直则风直,风直则心正。因此不应躺着或靠着,而应身体端直、意识不作任何分别,于不执著一切中入定,即为禅定之本体。

    智慧度分三:闻慧;思慧;修慧。

    (一)闻慧
    是指上师所讲的一切正法之词义,自己听闻后如理如实地理解。

    (二)思慧
    上师所讲的一切法义不能仅限于表面听闻、了解,而应于自相续中以反复研究、观察,思维而作抉择,不懂之处请教他人,不应仅满足于表面了知、肯定即可,而应对此生起定解。这样将来自己于寂静处独自修行时,修行之要,不需要请教别人,完全达到独立自主、彻底断除疑惑的境界。

    (三)修慧
    是指真正了知法义后进行实修。即通过修持之后,于自相续中对实相之义生起真实无倒的证悟,彻底生起定解,解脱是非之网后现见实相本面。最初通过闻思断除增益之后,进行实修时,应当以无实有的空相幻化八喻而观修。
    五种外境的一切显现本来无有而于迷乱者面前显现,犹如梦境;由因缘缘起聚合而骤然显现,犹如幻术;本来无有而显现为有,犹如眼华;正现之时不成实有,犹如阳焰;任何内外皆无有中显现,犹如谷声;无有能依所依,犹如寻香城;现而无自性,犹如影像;本来无有之中显现一切,犹如幻城。
    如此了达外境显现皆为虚妄的本性,并且观察显现的造作者是内心的自性,则可了知境现不灭并能息灭执著外境的分别念。我们若证悟了如此法性明空、犹如虚空的本性并能安住于如此境界中,称为智慧度。

    如此若将六度广作分析,则每一度有三种共十八种。其中财施又可分为三种,则共二十种,再加上方便度、力度、愿度、智度共为二十四种。若再广分,则每一度又可分为六种共三十六种。
    例如,以布施度中法施而言,讲法者上师、所讲之法以及传讲对境之弟子,这三者具足后讲经说法为布施度;讲法之时,上师不贪图名闻利养、也不杂有宣扬自己功德、冷嘲热讽他人等烦恼的垢染而传讲为持戒度;多次重复讲解一句之义、不顾一切辛苦劳顿为安忍度;说法时不为懒惰、懈怠所困,不违时间而传讲为精进度;心专注于所讲之词义中不散于他处,且断除错谬和过多过少的现象而传讲为禅定度;传讲之时,以三轮无分别即三轮体空之智慧摄持为智慧度,即具足六度。
    又譬如就财布施中的下施乞丐饮食而言,所施之物、布施之人以及布施对境三者具足后进行施舍为布施度;不布施低劣、鄙陋等物,而是施予自己所食用的饮食为持戒度;他们再三索求也不嗔不恼为安忍度;不顾及辛苦劳累不耽搁而急速布施为精进度;心不散于他处为禅定度;了知三轮体空为智慧度,如此即具足六度。同样持戒等其他般罗蜜多也应依此类推。

    此外若将十度归纳概括,则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说:
    “断除我执外,无余布施度;断除狡诈外,无余持戒度;
      不畏深义外,无余安忍度;不离修行外,无余精进度;
      安住本性外,无余禅定度;证悟实相外,无余智慧度;
      所做如法外,无余方便度;摧伏四魔外,无其余力度;
      成办二利外,无其余愿度;知惑自过外,无其余智度。”


    又库、鄂、仲三子曾问阿底峡尊者:“一切正道之法何为最胜?”尊者答道:“最胜智者即证悟无我之义,最胜德行即自心相续调柔,最胜功德即广大利众之心,最胜教言即恒时内观自心,最胜对治即了达一切无自性,最胜行为即不随顺于世间,最胜成就即烦恼日趋薄弱,最胜道貌即贪欲日渐减少,最胜布施即无有贪着,最胜持戒即自心寂静,最胜安忍即身居卑位,最胜精进即抛弃琐事,最胜禅定即自心不变,最胜智慧即不执一切。”

    此外,全知吉美林巴尊者也说:

    “知足即是布施度,彼之本体乃舍心,无愧三宝持戒度,不失慧念胜忍辱,一切助伴需精进,执现观圣(所执显现皆观为圣尊)禅定度,贪执自解智慧度。无有能思所思境,并非俗念离定解,乃为涅磐胜寂灭。此等一切不可说,愿汝铭记于心中。”

    如是若将六度等广大菩萨乘的一切经论正道归纳,则可完全包括在空性大悲藏之中。如萨日哈尊者的道歌中说:

    “离悲空性见,非获殊胜道,
      若惟修悲心,岂脱此轮回?
      何人若兼具,不住于有寂。”


    不住三有与涅磐是指无住涅磐、圆满正等觉的果位。此外龙树菩萨说:
    “空性大悲藏,惟修菩提者。”

    仲敦巴格西曾问阿底峡尊者:“一切诸法之究竟是什么?”尊者答言:“诸法之究竟乃空性大悲藏。”又说:“譬如,世界上万应丹药可以医治一切疾病。犹如万应丹药一般,如果证悟法性空性之义,则可对治一切烦恼。”“那么为什么有些声称证悟了空性的人一切贪嗔没有减少反而依然存在?他们全部是说空话而已。如果真正证悟了空性之义,则身语意三门将会如同脚踩棉花或者稀粥里加人酥油一样。圣天阿阇黎说:“仅仅思维诸法实相是否为空性,产生合理怀疑也可摧毁三有之根。“因此,若无倒证悟空性实义,则与万应丹药相同,可了达一切圣道之法。”“证悟空性为何能了达一切圣道之法呢?”“一切道法可摄于六度之中,如果无误证悟空性实义,则对内外一切实物无有贪爱执著,所以恒时具足布施度;无有贪执者不会为不善污垢所染,所以恒时具足持戒度;此人无有我执、我所执的嗔患,所以恒时具足安忍度;此人对所证之义具有无比欢喜之心,所以恒时具足精进度;此人远离实执的散乱,所以恒时具足禅定度;对一切事物远离三轮分别意念,所以恒时具足智慧度。”“那么,仅以证悟实义而言,惟以修持空性见可以成佛吗?”“一切所见所闻无一不是由心所生。证悟自心乃觉性空性无二即为见;不散他处、恒时安住于正念之中即为修;于彼本性中积累两种如幻资粮即为行。这些若如理如实全部通达,则于梦中可出现,梦中出现则临终可现,临终出现则中阴可现,中阴出现则必定获得殊胜成就。”

    所以说佛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全都是为了相续中生起此菩提心空性大悲藏的方法而宣说的。如果远离了此菩提心如意宝,则无论见修之法多么高深莫测对获得圆满正等觉也无有任何利益。生圆次第等一切密宗的修持如果以菩提心摄持,则将成为即生获得圆满正等觉之因。但如果远离了菩提心;则与外道无有区别。虽然诸多外道也有观修本尊、念诵咒语、观修风脉、取舍因果等修法,但因无有皈依与发心,所以无法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喀喇共穹格西说:

    “虽然受持了从皈依开始到密宗之间的一切律仪,但若没有舍弃世间法,则无有利益;
      虽然恒时为他人讲经说法,但若没有息灭我慢则无有利益;
      虽然精进向上,但若将皈依法置之不理,则无有利益;
      虽然夜以继日精勤修善,但若未以菩提心摄持,则无有利益。”


    如果没有打好皈依与发心的基础,虽然表面上作广泛的闻思修行,但究竟没有任何实义,这就像冬季在冰面上建造九层高楼,并在上面涂上色彩、画出图案一般。因此,我们绝不能认为皈依、发心是低等的法或者初学者的法门而轻视,必须了知一切圣道的前行、正行、后行都可圆满包括在皈依、发心之中。
    所以,贤劣高下的一切人惟一着重修持皈依、发心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那些享用信财和亡财、向上引导亡灵的上师、僧人们,相续中具有一颗无伪的菩提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远离了菩提心,则无论以何种方式念诵仪轨、净除业障等,对死者与活人都毫无利益。虽然表面上利他,但实际上也只不过是掺杂私欲而已。因此,给自己带来了享用信财的无尽罪障,并且将导致后世堕入恶趣之中。

    对一个修行者来说,也是如此,纵然具有如鸟一般翱翔空中、如鼠一般钻人地下、穿行山岩畅通无阻的神通以及在石头上留下手印、足迹等显示各种希奇的神变,若相续中无有菩提心,则他们一定是被外道徒或者被大魔头加持了相续。虽然这样的人最初可能受到一些迷信者的推崇、恭敬、信奉而获得供养,但最终只能毁坏自他而已。如果相续中具有真正的菩提心,那么即使无有其他任何功德也会使与之结缘者获利。

    然而我们根本不知道菩萨住于何处,经论中说在屠夫、妓女中也有许多以善巧方便度化众生的菩萨,所以很难了知其他补特伽罗的相续中是否具有菩提心。世尊也说:

    “除非我与同我者,无人能量他人心。”

    因此,我们应当对使自相续生起菩提心的任何本尊、上师、善友等作真佛想。对自相续而言也是同样, 自己认为已经证悟了实相之义、获得了神通、三摩地、面见了本尊等,无论出现任何表面的道相功德,若依此使自己的慈悲心、菩提心无有退转并且越来越增上,则可断定这些道相是真正的功德;若依此使慈悲心、菩提心日渐减退,那么这些表面的道相无疑是魔障或邪道。

    尤其是如果自相续中生起了无伪实相的证悟,则一定会对上具足信心、清净心,于下具有不共的慈心与悲心等。无等塔波仁波切曾问至尊米拉日巴:“我何时可摄受眷属?”尊者道:“一旦你已现见了自心本体非同现在这般,远离一切怀疑,那时会对老父我生起不共同的真佛之想,并且也定会对众生生起无伪的慈悲心,那时你可摄受眷属。”因此我们应以慈悲、菩提心为本,之后以闻思修不相脱离而修持正法。首先如果未以闻法断除增益,则不会懂得修行。如颂云:

    “无闻之修行,如断臂攀岩。”

    所谓的以闻法断除增益是指不必对浩翰无垠、种类众多的一切所知法全部了知,于五浊恶世短暂的一生也不可能了知这一切所知法。所以,我们对自己所修之正法的初中后所有修法应当无误了知,并通过思维而断除所有的增益。

    从前阿底峡尊者住在聂塘时,祥纳弯敦巴、炯敦巴、哈仓敦巴三位格西请尊者讲述正量的宗派。尊者说:“外道与内道佛教都有许多宗派,但全部是以分别念而成,不可胜数的这些分别念是无有必要的。人生转瞬即逝,所以如今乃是归纳精华要义之时。”祥纳弯敦巴问:“如何归纳精华要义呢?”“对等同于虚空界的一切众生修慈悲、菩提心,为了他们精勤积集两种资粮;由此所产生的一切善根回向所有的众生,愿与其共同获得圆满菩提;应当了知这一切之自性为空性,法相为如梦如幻。”所以我们如果不知道归纳修行的精华要义,那么表面上了解、懂得、知晓得再多,结果也无任何利益。

    昔日阿底峡尊者初来西藏时,大译师仁亲桑波迎请尊者。当时尊者问译师:“您对诸如此类的正法,了知得如何?”并依次询问。结果译师似乎无所不知。尊者十分喜悦地称赞道:
“极为希有!在藏地有像您这样的智者我都不需要再来了。”
接着又问道:
“那么,在一垫上,该如何修持这一切法呢?”
“应遵照各宗派所说而修持吧。”
尊者失望地说:
“译师错了,看来我还是有必要来藏地。”
译师问:“那么,应如何修持呢?”
“应将一切法归纳为一要诀而修持。”
因此我们必须在了知上师所传的窍诀之基础上总结修行的要点而行持。
    如果已如此了知后而未实修则无有利益。米拉日巴尊者说:
    “如饥饿之人仅仅听到食物还不够,必须要食用。同样,仅仅是了知正法亦无有利益,必须要进行实修。”

    我们如此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对治自相续的烦恼与我执。米拉日巴尊者曾说:“世人常言‘饮食好与否,观其面色方知晓’,同样,佛法懂与否,修行好与否,看他是否已对治了我执与烦恼,便可知晓。”
    博朵瓦格西曾问仲敦巴格西:“法与非法之界限为何?”仲敦巴说:“对治烦恼则为法,不治烦恼为非法;不随世间则为法,随顺世间为非法;符合经论则为法,不符经论为非法;结果为善乃正法,结果为恶即非法。”又阿阇黎吉公说:“诚信因果不虚为下根之正见;证悟内外诸法现空、觉空双运为中根之正见;证悟所见、能见、所证智慧三者无二无别为上根之正见。安住于一缘等持为下根之正修;安住于四种双运等持为中根之正修;无有能修、所修、感受三者并于无缘中安住,为上根之正修。取舍因果如护眼珠为下根之正行;以诸法如梦如幻之境界而行持为中根之正行;无有一切所行者为上根之正行。我执、烦恼、分别念等日趋减少是上、中、下根三者之真实暖相。”
    无等塔波仁波切的《圣道如意宝》中所说亦与此相同。因此我们闻法时就应了知必须归纳精华要义。如全知龙钦巴尊者说:“所知犹如空中星,所学知识无尽头,今求法身精华义,必至无变之坚地。”思维时应断除一切增益。如印度单巴桑吉尊者说:

    “寻求上师之教授时应如母鹞寻觅食物一般,
      闻法时应如野兽闻声一般,
      修行时应如哑人品味一般,
      思维时应如北方人剪羊毛一般,
      得果时应如云散日出一般。”


    所以我们应当使闻思修法不相脱离。如无等塔波仁波切说:“闻思修行互不错乱、平衡均匀而进行乃无误之要诀。”应当明确如此闻思修的结果是必须达到使慈悲心菩提心日益增上、我执烦恼日渐减弱的目的。此发菩提心之引导是诸法之精髓,一切圣道之精义,是有则必足、无则不可之法。所以我们不应限于表面的听闻、了解而应诚心诚意地修持,这十分重要。

    虽发胜心然却未生起,虽学六度然却具私欲,
    我与如我愚痴众有情,修成胜菩提心祈加持。


诸道之根本——发大乘殊胜菩提心之引导终

注释:
①声闻:这里指佛教的声闻乘。
②违缘所转:在五道十地都可能发生的心志堕负,不能安立精进。一般多以不能遮遣法相妄分所致。
三、忏悔念修金刚萨埵

    离二障垢然示净除障,究竟胜道然现修学相,
    超有寂边然现三有中,无等上师足下吾顶礼。


    净除罪障法——念修上师金刚萨埵之引导分五: 忏悔之理;四种对治力;真实念修金刚萨埵;念修百字明;忏悔之功德。

一、忏悔之理

    在相续中生起甚深道之殊胜证相的主要障碍是罪障、习气。为使阿赖耶之明镜中显现证悟的影像,净除罪障至关重要,就如同要使镜中显现影像,擦拭镜面十分关键一样。因此佛宣说了无数净除罪障的方便法六,其中最为殊胜的是念修上师金刚萨埵。

    总的来说,任何罪业若忏悔则没有不能清净的。古代诸大德曾说:

    “本来罪业无功德,然忏可净为其德。”

    所以违犯外别解脱戒、内菩萨学处以及失毁密宗三昧耶等,无论罪业多么严重,都可通过忏悔而清净。如:婆罗门央具理魔罗即指鬘王,虽然屠杀了九百九十九人,但通过忏悔,罪业清净后即生获得了阿罗汉果位;未生怨王虽然杀害了自己的父亲,但后来通过忏悔而恢复清净,结果仅仅感受了如绸线球触地即弹起般短暂的地狱之苦便从中获得解脱等等,佛陀在诸经部中曾宣说了通过忏悔而得清净的许多公案。

    怙主龙树菩萨说:

    “倘若何人昔日颇放逸,尔后行为举止倍严谨,几宛如明月离云极绚丽,诚如难陀指鬘与能乐。”

    如果具足四种对治力而诚心诚意地忏悔则罪业可清净,但若一边东张西望、胡言乱语、自心随其他分别念转,一边口中发露忏悔等仅仅念诵忏悔文或者认为以后忏悔也可以、今后造罪也无害等,则即使进行了忏悔,罪业也不会完全清净,如米拉日巴尊者说:

    “若想忏罪能净否?忆念善法则清净。”

    所以任何人若进行忏悔,尽其所能具足四种对治力极为重要。

(二)四种对治力分四:所依对治力;厌患对治力;离恶对治力;现行对治力。

    所依对治力:在这里是指皈依金刚萨埵后具足愿行菩提心。余处也有其他忏悔的对境。譬如《三聚经》中的三十五佛或者于佛像、佛经、佛塔等前进行忏悔都属于所依对治力。此外,发愿行菩提心是一切忏罪中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发菩提心,则即使具足四力忏悔堕罪也只能稍许减轻而不能彻底清净。如果相续中生起了无伪菩提心,则往昔所造的一切罪业自然清净。《入行论》云:

    “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
      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
      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厌患对治力:对往昔所造的一切罪业生起后悔心。如果既没有将罪业视为罪业也没有以强烈的后悔心进行发露忏悔,则不能清净罪业。《三聚经》云:

    “发露忏悔,不覆不藏。”

    此外,大成就者噶玛恰美仁波切也说:

    “若无悔心忏不净,往昔罪业如服毒,当以大惭畏悔忏。”

    离恶对治力:是指回想自己往昔所造的罪业后发愿从即日起纵遇命难也不再造那样的罪业。《三聚经》云:

    “今后必断,且受律仪。”

又《极乐愿文》云:

     “若无戒心不净故,发誓今后遇命难,亦将不造不善业。”

    现行对治力:是指尽力行持一切对治往昔所造恶业的善业。尤其顶礼佛及佛子、随喜他人福德、一切善根回向菩提、发愿行菩提心、护持无伪实相之本体等都是现行对治力。

    从前,无等塔波仁波切的一个修行弟子问他:“我往昔以贩卖佛经为生,如今十分后悔,应如何忏悔呢?”仁波切说:“造那些经典吧!”结果造经典的过程中他经常心思外散,于是又怀着十分沮丧的心情前去问上师:“造经典时心思经常散乱,对于忏悔罪业来说,没有比护持本性更甚深的吧?”上师异常欢喜地说:“实际上就是如此,纵然往昔所造的罪业堆积如山王,也可于现见本性之刹那获得清净。”因此净除罪业的方法没有比修菩提心和恒时护持无伪之实相更甚深的。而且还应在不离此二者的基础上,观修金刚萨埵、降下甘露、净除罪障、念诵百字明等。

(三)真实念修金刚萨埵

    如此明观四对治力后,真实念修金刚萨埵时,首先自己平庸而住,头顶上方一箭许的虚空中观想千瓣白莲花,其上有一圆满月轮。所谓的圆不是指其大小的尺度,而是指明月的所有部分全部圆满,犹如十五的月亮般无有丝毫欠缺。又观想月轮上有一光辉灿烂的白色吽字。虽然其他宗派有观想从吽字放射、收聚光等,但自宗(宁提③法)无有此观想。之后一瞬间吽字变成了本体为三世诸佛之总体、无等大悲宝藏具德根本上师,形像为圆满报身的本师金刚萨埵主尊,身色洁白宛如十万个太阳照耀在雪山上,一面二臂,右手持表示明空之五股金刚杵于胸前,左手持表示现空之铃于腰际,双足金刚跏趺坐,身上以十三种圆满报身服饰庄严,即绫罗五衣与珍宝八饰。绫罗五衣:冕旒、肩披、飘带、腰带、裙子;珍宝八饰:头饰、耳环、项链、臂钏、缨珞、手镯、指环、足镯。金刚萨埵与白慢佛母无二双运,身体现而无自性,现空犹如水月或镜中现影像一般鲜明了然。如此自顶上所观圣尊的面朝向与自己的面朝向相同,以上为所依对治力。

    这种明观不是观为唐卡或壁画一样扁平,也不是观为如土像、金像一般的实质物体之自性或无情物的形体一般。就现分而言,乃至其如眼目的黑白以上都应明观清楚、互不混杂;从空分来说,无有丝毫实体物质血肉内脏等,如同空中显现彩虹或无垢水晶宝瓶一样。

    如此明观后,自己诚心忆念:与大恩根本上师无二无别的怙主金刚萨埵,汝以大智、大慈、大悲垂念我与一切众生,我从无始以来到现在,身口意所造的十不善业、五无间罪、四重罪、八邪罪,违犯外别解脱的律仪、内菩萨乘的学处以及密持明咒乘的三昧耶,背弃世间的盟誓、妄语、无惭无愧等等能亲自回忆的一切罪业都在上师金刚萨埵面前生起惭愧、畏惧、追悔之心而惊恐万分、毛发耸立,发露忏悔;此外自己不能忆起的,从无始轮回以来生生世世中肯定也积累了许多罪业,不覆不藏、发露忏悔这一切罪业,请求宽恕,在此时此地,愿一切罪障即刻荡然无存、全部清净,如是以上观想为厌患对治力。

    观想我往昔因愚昧无知造了那些罪业,而如今依靠大恩上师的悲心变成了懂得利害之人,所以发愿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再造那样的罪业,此为离恶对治力。念诵:

    啊!于我凡庸头顶上
    白色莲花月垫中
    “吽”化金刚萨埵师
    白明圆满报身相
    执铃杵拥白慢母
    我皈依尊祈消罪
    猛烈发露而忏悔
    纵遇命难永守戒
    尊心圆满月垫上
    “吽”字周匝咒旋绕
    以念咒力促悲心
    父母喜乐和合间
    菩提心之甘露云
    犹如冰片纷降融
    我及三界有情众
    业苦烦恼因所成
    病魔罪障堕犯晦
    祈赐清净无有余


(四)念修百字明

    复次于金刚萨埵佛父佛母无二无别之心间观想一月轮,大小如压扁的芥子许,其上有一白色吽字,宛如毛发所画一般。念诵百字明一遍:

    嗡班扎萨埵萨嘛雅、嘛努把拉雅、班扎萨埵德洛巴、底叉知卓麦巴瓦、苏多喀约麦巴瓦、苏波喀约麦巴瓦、阿努然多麦巴瓦、萨瓦司底麦扎耶叉、萨瓦噶玛斯杂、麦紫丹、喜日亚、古汝吽、哈哈哈哈火、罢噶温、萨瓦达塔噶达、班扎嘛麦母扎、班扎巴瓦、玛哈洒嘛雅萨埵啊

    并观想百字明好似竖立的兽角一样互不抵触,绕旋于吽字。之后自己以祈祷的方式口诵百字明,观想从所有的文字中犹如火融寒冰成水滴般源源不断地降下大悲、智慧甘露,通过身体,从佛父佛母双运的密处流出,流入自他一切众生的头顶,使体内的一切疾病都化为腐败的脓血;一切魔障都化为蜘蛛、青蛙、鱼、蛇、蝌蚪、虱子等小含生;一切罪障都化为烟汁、炭汁、灰、烟、云、气,这一切犹如飞泻的洪水冲走土尘般全部被甘露之流毫无阻碍地冲走,从足底、肛门、诸毛孔处黑乎乎地排出体外。这时观想自己下方的大地裂开,所有冤家债主男女围绕着死主阎王,它们全都张着口、伸着手、张着爪一直等待着,上面的脓血等全部流到他们的口手爪中。

    一边这样观想一边念诵百字明,如果能一次性地明观一切所缘境,则应如是观想;如果不能,则应有时专心观想金刚萨埵的身、面手臂等而念诵;有时专注观想其服饰而念诵;有时观想甘露之流洗涤魔障、罪障而专心念诵;有时以悔前戒后之心(追悔往昔所造的罪业、避免以后再犯之心)而念诵。最后观想居于地下的死主阎王等冤家债主全都心满意足了,至此已化解了宿怨、偿清了宿债、清净了所有的罪障。于是阎罗王等都闭合了它们的口、手、爪,裂开的大地又复合了。又观想自己的身体为内外透明光明的自性。观想身体中央有一根中脉,从中脉分出的四轮犹如伞辐一般,脐部幻化轮有六十四根脉瓣,瓣端朝上;心间法-轮有八根脉瓣,瓣端朝下;喉间受用轮有十六根脉瓣,瓣端朝上;头顶大乐轮有三十二根脉瓣,瓣端朝下。再如前一样明观降下甘露,从自身头顶大乐轮开始至四脉轮以及由彼分出的体内一切部分,乃至手足的指尖全部充满白色的甘露,犹如水晶宝瓶装满牛奶一般。观想自他一切众生从而获得了宝瓶、秘密、智慧、句义四种灌顶,清净了业障、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四障。相续中生起了喜、殊喜、极喜、俱生喜四喜之智慧,现前了化身、报身、法身、自性身四身之果位。之后,念诵:

    怙主!
    因我愚昧无知故
    于三昧耶有失犯,
    祈请上师怙主救,
    主尊上师金刚持,
    是大悲之主宰者,
    众生救主我皈依。


    我之所有违犯身口意三密之一切根本与支分三昧耶戒无余发露忏悔,祈请使我之一切罪障堕犯诸垢皆得清净。念完忏悔文,紧接着上师金刚萨埵和颜悦色地说:“善男子,你所违犯的一切罪障都已清净。”如此赐予开许后,上师金刚萨埵化为光融入自己体内,以此为缘,自已变成了与前所观相同的金刚萨埵尊,现空犹如镜中之影像,观想其心间扁芥子许的月轮上,中央是蓝色的“吽”字,吽前面是白色的“嗡”字,右边是黄色的“班扎”,后面是红色的“萨”字,左边是绿色的“埵”字,然后念诵“嗡班扎萨埵吽”的同时,(观想)从五字放射出白、黄、红、绿、蓝五色光,光的顶端有嬉戏天女等供养天女挥手散出八吉祥徽、轮王七宝、幡伞、宝幢、华盖、千辐金轮、右旋海螺等无量供品,供养居于十方之广大无边、不可思议刹土中的诸佛菩萨,令其心生欢喜,从而圆满了资粮、清净了罪障。

    再观想诸佛佛子的一切大悲、加持变成了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光融入于自身,自己现前了殊胜与共同悉地,与学道相关的四种持明以及究竟之果——无量学道双运之果位,这是准备自利法身之缘起。又观想从此五字向下放射出无量光芒照射到三界六道一切众生,使他们相续中的所有罪障、痛苦、习气等全部清净,犹如暗处出现太阳一样。一切外器世界变成现喜刹土,一切内情众生变为白、黄、红、绿、蓝五色金刚萨埵之自性,之后他们全部口诵“嗡班扎萨埵吽”,发出嗡嗡之声,这是准备利他色身之缘起。《法行习气自解脱续》中说:

    “射收二利净除分别障。”

    如此所说之义,指的也是这种要诀。依靠这样的观想要诀后,以密宗金刚乘善巧方便的法要于一刹那中可圆满不可思议的福慧资粮,同时也能够成办饶益遍满虚空界众生的事业。如此尽力念诵。

    到最后收座时观想现为现喜刹土的一切外器世界全部摄(收)于内情五部金刚萨埵尊众之中,他们也依次化为光融入于自身,自己也从边缘逐渐化光融入于心间的“嗡”字中、“嗡”融入“班扎”、“班扎”融入“萨”、“萨”融入“埵”、“埵”融入“吽”字的“雅布杰”、“雅布杰”融入“小啊”、“小啊”融入“哈”、“哈”融入头部的日月明点中,到“那达”之间次第融入。最后“那达”也如彩虹消于空中般地消失了,这样于无缘离戏的境界中稍许放松而入定。之后当开始生起分别念时,将一切器情都明观为金刚萨埵刹土,并念诵:

    以此功德愿吾等
    成就金刚萨埵尊
    无际众生尽无余
    愿能安置于彼土


    等回向发愿文。身心专注所缘、不散他处、不夹杂闲言碎语十分重要。如续部云:

    “若无此等持,如海底磐石,诵数劫无果。”

又云:

    “净与不净差千倍,有无等持差十万。”

    念修密咒时如果掺杂一些庸俗不堪的闲言碎语而念诵,那么他所念的密咒称为不清净念诵。如同虽然仅于纯金、白银中掺杂少许黄铜或普通铜,但也只能称为非金或伪银了,再也起不到纯金银的作用了。邬金莲花生大师也说:

    “杂有绮语诵一年,不如禁语诵一月。”

    当今时代有些经忏师也是同样,在大众中念经、诵咒时尽力禁语十分重要。杂有庸俗绮语的念经、诵咒等无有任何实义,尤其是作超度亡灵等佛事时,那些正在中阴界遭受怖畏、恐惧、痛苦等逼迫的众生为了获利,会满怀希望地来到上师僧人们面前,那时如果他们既不能明观等持也不具足净戒、三昧耶,只是说些贪嗔之语而且胡思乱想,则因那些中阴身具有神通,所以知晓后便对这些上师僧人们生起邪见或嗔恨心,结果以此为缘而堕入恶趣中。此类上师有不如没有好。尤其是密宗金刚乘所有的仪轨即所谓的“明观生次依句门”。本来明观生起次第的要义必须要依靠词句而观想,可(有些人)对应观的生圆次第之义,丝毫也不专注,只是口头上铿锵有力、声调抑扬地吟诵“明明观观修修”等多种仪轨的词句,到了最重要念诵心咒的时候,却心情顿然放松,甚至原来端坐的身体也已东倒西歪,开始吸百恶之源的烟草,谈论”沟头沟尾”等无关语,开启了众多绮语伏藏之门,如同持黑色肠子般空数念珠而混日子。到了下午时看一下天空后便口诵“班扎布白得贝”等吹打法器发出巨响。这种念诵仪轨是非常下劣、无有实义的佛事,诸如此类形象佛事不如以清净意乐念诵一遍《三十五佛忏悔经》或《普贤行愿品》好。如此依靠不清净的念诵及仪轨的影像而将亡魂引入恶趣的那些上师僧人们对活人作佛事也同样只能是弊大于利。

    这类人享用信财则如同食用炽燃的铁锤一般。所以享用信财、亡财者无论是上师还是普通僧人都是同样,不应将注意力仅仅放在肉块大小、油饼厚薄、供养好坏上,而应对那些处于紧要关头、备受痛苦、无依无怙的病人或死者一视同仁,发心饶益他们,以慈悲、菩提心摄持而行事,专心致志精进念修自己所了知的生圆次第法。不能如是了知者也应随着词句忆念意义,或者至少也应以慈悲心怜悯这些可怜的众生、对三宝的无欺谛实力生起信心、定解等,身语意三门专一集中精进念诵。如果能做到仪轨念诵音正、清晰、发心清净,则依靠皈依处三宝之大悲力和无欺因果之力以及菩提心的无量功德等,必定会使病人或死者得利。而且“于他人处净己障”,可同时圆满自他的二种资粮,将与之结缘者安置于解脱道,因此我们应当竭尽全力精进修持妙法。

    如今有些共称比较贤良并了知因果的上师僧人们,因畏惧享用信财、亡财的过患,对于病人、死者等备受痛苦的众生,仅仅连加持、回向、发愿等佛事也不做,则失去了慈悲、菩提心之根本。又有些人过于注重私欲,到施主家后,在大众行列中,需要为施主家念诵的经不念,反而取出自己黑乎乎的念诵集,认为自己的经不能间断而装模作样地念诵。他们对自己的少许念经、诵咒如此认真谨慎,并且认为可以净除自己的罪障以及享用信财的罪过,而在为施主家念诵的大众行列中却东张西望、胡言乱语、心不在焉,不考虑那些所应救护的众生---死者或活人的利益,这些人也失去了慈悲菩提心的根本。所以虽然他们后来尽力净除享用信财的罪过,但因是作意私欲之恶心,故难以清净享用信财之障。因此,我们如果最初以慈悲、菩提心为根本,尽其所知、尽己所能、诚心诚意精进修持生圆次第等不离饶益众生的发心,则无论是在自家或到他家观修生圆次第、念经、诵咒都无有丝毫差别。无论如何,都必须远离私欲之心,专心利他,这点都是相同的。

(五)忏悔之功德

    如果如此一心专注、不掺杂庸俗之语,而一次性地念诵一百零八遍百字明,则往昔所造的一切罪障及失戒必定全部得以清净,这是上师金刚萨埵亲口允诺的。《无垢忏悔续》中也说:

    “百字明是一切善逝的智慧精华,能够净除所有的失戒与分别念的罪障,称为一切忏悔之王。若一次性念诵一百零八遍,则可酬补一切所失之戒,将从三恶趣中获得解脱。任何一个修行者如果能发誓念诵,则不但此人今生会被三世诸佛视为胜妙长子而加以救护,而且死后也无疑将成为诸佛之长子。”

    此外,进入密宗金刚乘之门后,无论失毁了根本誓言还是支分誓言,如果每天观修金刚萨埵并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则称为加持堕罪,即堕罪所产生的异熟果不会越来越增长。如果念诵十万遍百字明则可彻底清净一切堕罪。《庄严藏续》云:

    “妙观白莲月垫上,上师金刚萨埵尊,依照百字明仪轨,倘若念诵二十一,
      即将加持堕罪故,使其不复得增长,诸成就者所宣说,恒时精进当修持,
      倘若已诵十万遍,必将清净诸罪障。”


    当今时代于此藏地,上师僧人、乃至在家男女无有一人未曾受过灌顶,所以无有未入密宗门之人。趣入密乘之后如果不守誓言则必堕地狱,若守誓言则可获得圆满佛果,除此二种外无有其他去处,犹如将蛇置于竹筒中一般。譬如,竹筒里的蛇,除上去或下去之外别无去处。如《功德藏》云:

    “人密士夫之去处,恶趣佛外无三处。”

    而对于分类细致、种类众多的密宗三昧耶戒是极难守护的,因此阿底峡尊者说:

    “入密乘时接连不断地出现过失。”

    既然尊者尚且如此,那么如今我们这些对治力薄弱、丧失正念、无有正知、不了解堕罪种类之人,所犯的堕罪数量必将犹如降雨一般多,因此我们应当立下誓言:随时随地念修金刚萨埵对治这些堕罪。之后至少每天不间断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极为重要。

    如果自己已精通了生圆次第的要诀,依靠以正知正念明观等未出现过失毁三昧耶的过失,但因与其他失毁根本誓言者交谈、接触往来,甚至共饮同一山谷的水也会产生相对失戒、株连失戒的罪过。因此我们应当精进忏悔、净除罪障。续部中云:

    “酬补失罪交往失戒者,于失戒非器者宣讲法,
      不加警惕彼等失戒者,必将染上冒渎晦气过,
      一切此生违缘来世障,以悔自过之心发露忏。”


    在集会行列中,虽然只有一个失毁誓言之人,但在场者都将为其冒渎晦气所染,即使虽有成百上千的具誓言者,但也不会得到丝毫修持之果,就像一滴坏奶染坏一锅鲜奶,或如一只带疮的青蛙可传染同住的全部青蛙一样。如颂云:

    “犹如一滴腐牛奶,可毁一切鲜牛奶,
      失毁誓言之一人,能毁诸具誓言者。”


    不仅如此,而且即使是一位上师、高僧大德、成就者也无有不染上冒渎晦气的。譬如往昔卓滚朗吉日巴尊者曾在匝热地区时,因鬼神制造违缘,将正午的太阳隐蔽不见,变成繁星闪烁的漆黑夜晚,但尊者却无有阻碍地前去黑红血海畔唱起金刚歌、跳起金刚舞,并在石头上留下足迹,至今仍清晰可见。就是这样一位大成就者,后来也因一位破誓言的弟子来到他面前,而染上了冒渎晦气,导致神志不清,不能说话,成了哑巴。此外,成就者俄坚巴也曾在道歌中说:

    “雪域乞人仁亲花,仅有失戒敌可害,惟有师尊能救护。”

    所以说若失毁密宗金刚乘的三昧耶戒,罪过极其严重,并且守持也十分困难。若不观察自相续反而认为我是具足誓言之人,心生我慢,结果是不会有任何成就的。如密宗诸续部中说:

    “三门在三坛城之本性中,即使一刹那离开,也违越密宗誓言。”

    所以(密宗金刚乘的誓言)极难守护,若广分则有十万种誓言,数量极多,而且失毁誓言的罪过也极为严重。如续部中说:

    “金刚罗刹痛饮其心血,短寿多病失财畏怨仇,
      长久住于无间地狱中,极其恐怖感受难忍苦。”


    因此我们随时随地应当精进观修金刚萨埵,念诵百字明,忏悔对治可见、不可见的一切失戒、堕罪。古大德也曾说:

    “最初未染罪,一旦染上罪,忏悔极关要。”

    如果忏悔,则失毁密宗誓言的罪业也可轻而易举得以清净。声闻乘中说:

    “若犯一次根本堕罪则如瓷器破碎一般,无法恢复。”

    而破菩萨戒则如珍宝用品破碎一般,若珍宝用品碎了,可依靠能工巧匠得以修复。同样依靠他缘善知识可酬补菩萨戒;密乘戒则如稍有凹陷的珍宝用品一般,即自己依靠本尊、密咒等持进行忏悔也可清净无余。如果(违犯后)即刻忏悔则容易清净,时间拖得越久则罪业会越来越增长,很难忏净,超过三年以上则逾越了忏悔的期限,虽作忏悔也无法清净。

    此外,若想以咒力和加持救护他人、中止冰雹、消除瘟疫、治病救人以及使幼童健康成长等,兼顾自他二利的人也是同样,要想具备咒力与加持,必须净除语障。而使语障清净的方法也无有比精华百字明更殊胜的。所以一切时处精进念诵百字明至关重要。至尊上师(作者的根本上师吉美•加卫尼固尊者)曾以开玩笑的形式说:“想救护他人,享用信财、亡财者首先必须净除语障,为此念诵一千万遍百字明是必不可少的。”上师的弟子中有许多已念诵了一、两千万遍百字明,而且最低者也无有未圆满二、三十万遍的。

    上师金刚萨埵是集百部于一部之自性(即百部之总体),称为大密一部金刚萨埵。浩瀚无垠、不可思议的一切寂静、愤怒本尊也全部可以包括在金刚萨埵之中。因为本体观为根本上师,所以也包括了上师瑜伽,称为珍宝总集之观修法,是极其甚深的究竟之法。如前所说密咒也无有比咒王百字明更殊胜的。因此我们应当了知何处也无有比此更甚深之法。

    闻益窍诀然却耽词句,
    稍许实修然为散乱欺,
    我与如我迷相众有情,
    愿得生圆精华祈加持。


净除业障法——观修上师金刚萨埵之引导终

注释:
③宁提:藏语,义指精髓、精华,佛法法华。
四、积累资粮

    虽知俗妄仍积二资粮,虽证胜义无修仍入定,
    虽已现前双运仍精进,无等上师足下我顶礼。


    积累资粮之引导分二:供曼荼罗;古萨里。

(一)供曼荼罗

    供曼荼罗分六:供曼荼罗之必要;所修曼荼罗;供三十七堆曼荼罗;三身曼荼罗;供品洁净;积资之理。

    供曼荼罗之必要:如果没有圆满福、慧二种资粮,则无法获得具二清净之佛果。此外,二种资粮尚未完全圆满之前,自相续中不可能生起无倒空性实义。如经中说:

   “乃至殊胜二资未圆满,尔时不能证悟胜空性。”

又有:

    “当知胜义俱生智,惟依积资净障力,
      乃与具证师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


    虽然已现量证悟了空性,但乃至未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前,还必须使修道日益增上,仍需要精勤积累福慧二种资粮。大瑜伽士谛洛巴尊者说:

    “吾子那诺巴,此现缘起生,
      未证无生义,莫离积二资。”


    瑜伽士布瓦巴也曾在道歌中说:

    “虽具不希世俗佛果大把握,然应尽力精勤不断积福资。”

    无等塔波仁波切也说:

    “虽然积资净障本来清净,却应从细微资粮开始积累。”

    所以,佛陀以善巧方便大悲宣说了不可思议积累资粮的方法,而其中最为殊胜的即是供曼荼罗。如续部中云:

    “若于诸佛刹,无余三千界,庄严妙功德,供养圆佛智”。

    供曼荼罗时,按自宗的做法,有所修曼荼罗和所供曼荼罗两种。曼荼罗所用的材料,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上等为金银等珍宝;中等为青铜等原料;下等用石板、木板等光滑的平台也可以。所摆放的供堆:上等为松石、珊瑚、青金石、珍珠等珍宝;中等为诃子、余甘子等药物果实;下等为青棵、大米、小麦、豆类等谷类;最下等也可仅以碎石、瓦砾、沙粉等为所缘境。无论如何应当认真擦拭曼荼罗的基盘。

    所修曼荼罗:首先在所修曼荼罗的基盘上放置五堆,中央一堆观为毗卢遮那佛,由佛部尊众围绕;前面一堆观为金刚不动佛,由金刚部尊众围绕;南方一堆观为宝生佛,由珍宝部尊众围绕;西方一堆观为无量光佛,由莲花部尊众围绕;北方一堆观为不空成就佛,由羯磨部尊众围绕。或者如明观皈依境一样,中央一堆观为与根本上师无二无别之莲花生大师、大圆满传承诸上师以重楼式安坐;前面一堆观为释迦牟尼佛,由贤劫一千零二尊佛围绕;右侧一堆观为八大随行佛子由大乘圣者僧众围绕;左侧一堆观为声闻二胜由小乘圣者僧众围绕;后面一堆观为光芒闪烁的方格架内,层层叠叠置放法宝经函。无论如何应将所修曼荼罗放在供台上,如果有条件则应设置五供等环绕其周围,供养在身口意所依前;若无条件则没有所修曼荼罗也可以,以意念明观福田。

    供三十七堆曼荼罗:左手执持曼荼罗,用右手腕长久擦拭基盘。同时内心专注所缘,不散他处而念诵七支供。(擦拭曼荼盘的原因)并不是曼荼盘上有不净物需要擦净,而是要通过苦行的方式,净除自相续中二障的垢染。所以,历史上往昔噶当派诸大德(供曼荼罗时),先用手腕的前面擦拭曼荼盘,起疤生疮时,便用侧面擦拭,又起疤生疮时再用背面擦拭。因此进行擦拭曼荼盘时绝不能用其他的氆氇、软布等擦拭,只能用手腕擦。为了追随往昔噶当派诸大德的传统,我们也应当如此行持。

    之后安置供堆。此《三十七堆曼荼罗仪轨》是萨迦法王众生怙主八思巴所作,因为简便易行所以新旧派无偏通用。这里也有最初供养三十七堆曼荼的传统,因此应当如是进行。此外无论新派或旧派,各宗各派都有许多供曼荼罗的仪轨。尤其是宁玛派的每一伏藏中都有一种供曼荼罗的仪轨。自宗(宁提派)也是同样,在诸《心滴》中有许多全知龙钦巴尊者亲自所造广供三身曼荼罗的仪轨。所以,无论采用哪种仪轨供养都是可以的。如供三十七堆:首先念诵:

    嗡班杂布弥阿吽
    本基清净大自在黄金之大地


    同时左手持曼荼盘,右手洒牛净物及香水,之后念诵:

    嗡班杂若凯啊吽

    同时以右手拇指与无名指执一束花在基盘上右绕最后置于中央。如果有现成的铁围山要放,也于此时放上。以下一边念诵仪轨一边安置供堆:

    外以铁围山围绕
    中为山王胜须弥
    东胜身洲    南赡部洲    西牛贺洲    北俱卢洲
    身洲        身圣洲      妙拂洲      小拂洲
    小行洲      胜道行洲    恶音洲      恶音伴洲
    珍宝山      如意树      随欲牛      自然稻
    金轮宝      如意宝      王妃宝      大臣宝
    白象宝      骏马宝      将军宝      大宝藏瓶
    娇媚天女    珠鬘天女    歌咏天女    舞蹈天女
    香花天女    熏香天女    灯明天女    涂香夭女
    日月
    珍宝伞      至尊胜利宝幢
    将此等无不圆满之天人受用,供养至尊根本传承上师、诸佛菩萨及轮围胜众护法空行诸眷属,如是供养为利有情祈请悲悯纳受,受已敬请赐予加持。


    在念诵:“中为山王胜须弥……”时,在中央放上一大供堆,之后安置东胜身洲等四大洲时,将自己一方或供养对境方向作为东方皆可,无论如何应从东方依次右旋(顺时针)而放。放置身洲及胜身洲等附洲时,每一洲东西方各有两个附洲,依次放置。再放置东方珍宝山、南方如意树、西方如意牛、北方自然稻,然后将轮王七宝及宝藏瓶供堆依次置于四方四隅,嬉女等外供四天女置于四方,花女等内供四天女置于四隅,之后东西南北依次为日、月、珍宝伞、事业尊胜幢,念诵到“将此等无不圆满之人天之受用”时在那些供堆上无有空隙地堆积供物,若有宝顶则放上。念诵“供养大恩具德诸根本及传承殊胜上师、佛菩萨众”。在这里,有些人说需加“无不圆满、圆满悦意”,但是我的至尊上师说:“此句在本论中无有,是多余的。”关于曼荼罗的观想次第,我的上师亲口传授时仅此而已,无有其他,所以在此处也未撰写。可是《本引导文》中说:“其观想法在《集密意续释》有详述。”所以,若想广泛了知应参阅此书。

    三身曼荼罗:三身曼荼罗依照自宗(宁提法)的仪轨而供养时,首先是共同化身曼荼罗:如前安置供堆时所述之四大洲、须弥山及梵天等算为一个(世界),如是千数称为一千小千世界;拥有千数四大洲世界的一小千世界算为一,如是千数这样的小千世界称为二千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算为一,千数的中千世界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有百亿四大洲世界,是一个佛化身的所化刹土,譬如释迦牟尼佛所化的刹土称为娑婆世界。我们应观想无数不可思议此类刹土中所有殊胜的人天资具、轮王七宝等有主、无主的一切,以及自己的身体受用、寿命福德、权利地位、三世所积累的善根、幸福安乐之物等凡是最喜爱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全部堆积一处,并以无有芝麻许贪爱执著之心供养上师化身尊众,以上是共同化身曼荼罗。

    再观想无数个五大庄严刹土,全部是由不可思议的良田、无量殿、嬉女等无量供养天女严饰,以此供养上师报身尊众,这是不共报身曼荼罗。

    将无生法界安立为曼荼罗的基盘形式,所显现的四相等一切分别识聚安置为供堆的形式,以此供养上师法身尊众,这是殊胜法身曼荼罗。

    精通此等观想要诀,怀着强烈的诚信、恭敬之心念诵:

    嗡啊吽
    三千世界百俱胝刹土
    七珍宝等人天财富满
    我身资具受用悉供献
    愿获成就转法-轮王位
    色究竟天大乐密严刹
    具五决定五部佛堆聚
    妙欲供养之云无有边
    供已祈获受用报身土
    万有悉皆清净童瓶身
    大悲不灭法性游戏严
    身密明点心识执著净
    供已愿证法身妙刹土


    计数时如最初供养时一样左手持曼荼盘,右手安置供堆。如此这般左手会极其疼痛,但是在根本无法持曼荼盘之前应以精进手持曼荼盘。因所谓的苦行精进求正法并非单单指口中无食,而是指时时刻刻中,不畏一切艰难困苦,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去修持。所以仅依靠此类修曼荼罗的苦行和安忍,也能圆满广大的资粮,因此我们应当精进修持。最后当左手确实无法再继续持曼荼盘时,再将其放在前面的供台之上,边供边积数。用餐、喝茶等一切间歇间应收好前面所供养的曼荼罗。再重新开始时应当先如前供养三十七堆曼荼罗并继续计数。以此方式必须圆满供十万曼荼罗。暂时若不能广供三身曼荼罗之人。仅仅念诵:

    大地涂香撒妙花
    日月四洲须弥山
    缘为佛刹供养故
    诸众愿获清净刹

    依荡m咕汝日a那曼杂拉刚尼稚达稚密


    只供这七堆曼荼罗也可以。无论怎样供以最初加行发心、中间正行无缘、最后结行回向印持即以三殊胜摄持十分重要,这点与其他修法相同。

    供品洁净:如此供曼荼罗期间,以青棵、小麦等谷物供曼荼罗时,自己如果有条件,则绝不能反复使用陈旧的粮食供养,而应全部以新粮食供养。如此供养后将所供粮食施与鸟、鼠或盲人、乞丐等,或者堆放在佛像、佛经、供塔前都可以,不应归自己所有而自行享用。若没有条件则根据情况适当更换所供的粮食和供品。如果是贫穷的人,则仅用一次所供养的粮食反复供也可以。无论如何应当先清除其中的土灰、稗子、鸟粪等所有的杂质,做到所供物清洁,并且用藏红花等妙香水浸湿后供养。对于无有任何财富的贫穷者或者能够真正观想“一尘中有尘数刹”而作意幻供养的那些利根者而言,佛经中开许可以供养土粉、瓦砾等。而自己本来拥有财富,却舍不得用来上供下施,反而以诵咒、观想等种种相似的理由不作真实供养,并且自以为是的那些人,其实是自己欺骗自己。

    此外,诸续部窍诀中说“清洁美妙之供品”及“配制清洁欲妙供”,并没有说“肮脏污秽之供品”,因此绝不能将自己的残羹剩饭等肮脏物作为供品,或者好的青棵自己食用,渣滓作为供物或磨成作神馐食子的糌粑等,有极大的过失。往昔噶当派诸大德曾说:“不应自己享用新鲜的部分而将发霉的油饼、发黄的菜叶等供养三宝。”有辣味(旧酥油有辣味)或腐败的酥油等作为神馐或做成酥油灯供养,而自己食用新鲜的酥油,这些是耗尽福德之因,所以必须断除。同样做神馐、食子等时,其软硬程度应做成与自己食用的一样,不能考虑简便易行而做成软绵绵的食子团。阿底峡尊者曾说:“西藏人不会富足,人们做的食子团太软了。”

    此外,尊者又说:“在藏地,仅仅以水积累福德也已足够!印度过于炎热,因此无有西藏这样清净的水。”

    如果自己能够精进,那么以供养清净的水来积累资粮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作水供时应当认真地擦净七个供水杯等供器,排列供器时也应间距适当,不能有过宽过窄、歪歪斜斜的现象,并且水中不能混有谷类、灰尘、含生等,水器中的水也不能过满或不满,供台上无有溢出的水等,要做到美观、悦意。如此在《普贤行愿品》中也说:“以诸最胜庄严供”。无论是何种供品,摆放、罗列的形式都应做到美观、悦意。这样,以恭敬诸佛佛子之因便可圆满自己广大的福德资粮,因此我们应当竭尽全力精进行持。

    此外,无有财富和能力者以清净意乐供养肮脏的残羹剩饭、低劣之物等也未偿不可。因为诸佛菩萨无有净秽执著的分别念,所以往昔也有贫女仲涅玛供养世尊酥油灯的公案。另曾有一位患麻风病的女子将行乞时得到的一碗米汤供养声闻大迦叶尊者。当时一只蚊子落入汤里,麻风女试图除去蚊子,结果手指断落于米汤中。大迦叶尊者为了满其心愿而享用了米汤,并作为自己全天的食物。因而麻风女无比欢喜,以此因缘死后转生于三十三天。所以供养曼荼罗时也是同样,以清净意乐、尽己所能做成纯净、悦意的物品来供养乃殊胜要诀。

    积资之理:供曼荼罗等精勤积累资粮的修法,是一切修道中不可缺少的修行。续部中说:

    “未积资粮无成就,沙子不能榨出油。”

    未曾积累资粮而希望获得成就,则如同想从河边的沙子中榨出油来一样,尽管百般挤压,也不可能从沙子中得到丝毫油的成分。积累资粮欲求获得成就则如榨芝麻得油一般,榨多少芝麻就会出多少油,甚至仅仅将一颗芝麻放在指甲上挤压,也会使指甲上油渍渍的。佛在经中也说:

    “未曾积资欲成就,好似搅水欲得油;积累资粮欲成就,恰似搅乳得酥油。”

    因此,获得究竟殊胜成就是圆满二种资粮的无倒之果。如前所说,若尚未圆满福慧资粮,则无法获得具二清净之佛果。怙主龙树菩萨说:

    “此善愿诸众,圆满二资粮,
      获得胜二身,由福慧所生。”


    若圆满有缘福德资粮,则获得殊胜色身;若圆满无缘智慧资粮,则获得殊胜法身。

    同样,一切暂时的世间成就也是从圆满资粮中产生的。如果自己未曾积累资粮,则无论如何精勤也无利益。譬如,仅就暂时的受用、饮食、财物而言,有些积累过资粮的人虽然未经少许精勤却自然受用圆满、财源滚滚;而有些人虽然终生千方百计、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经商、务农等,却无有芝麻大的收益,最终饥饿而死,这都是我们现量所见的事了。此外,有些想通过修财神、护法神等求成就获财富者也是同样,如果自己没有往昔所积累的布施果报,则他们(财神护法)也无能为力。

    从前,一位住山的修行人一无所有、极其贫穷,于是他便开始观修单坚护法神,结果真的修成了,并已达到如同人与人交谈的境界,但却未获得任何悉地。单坚护法神对他说:“因你无有少分往昔布施的果报,所以我无法给予悉地。”一日,在众多乞丐的行列中他得到了一碗稀粥,回来后单坚护法神问他:“今天我给予你悉地了,你知道吗?”“我仅仅得到了一碗稀粥,不仅是我,所有的乞丐都得到了,不知道您所赐的悉地是什么?”“盛粥时,你的碗里落的一大块油脂便是我赐的悉地。”因此,如果自己无有往昔所积累的布施之果则通过修财神法也不能遣除贫穷。如果世间的财神能够赐予受用的悉地,那么诸佛菩萨的威德、神变胜过他们百千倍,并且完全是未经嘱托而饶益一切众生的,因此必定会于此世间降下受用妙雨,瞬间遣除一切贫穷。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此一切受用财富等也惟从积累福德中产生。诚如古大德所说:

    “精勤如山王,不如积微福。”

    当今时代,在一些偏僻边地,我们看到稍有受用地位之人,大家便口中喊着“上师知!此人如何如何……”而大惊小怪。其实,如果遇到殊胜的福田并且自己有清净的意乐,则不需要积累很大的福德资粮。譬如,在历史上我乳转轮王往昔以七颗豌豆的布施果报,后来统治三十三天以下;萨迦国王的福禄也是曾布施温热无盐食团的果报。往昔阿底峡尊者初来西藏时,当时整个藏地要比现在繁荣昌盛。但尊者却说:“西藏真正成了饿鬼世界,在西藏没有一个能享受曾对清净福田布施一斗青稞的果报之人。”而对于暂时的少分财富、地位,便感到希奇罕见者是因为:一、自已孤陋寡闻,见识短浅;二、对于现世过于贪着;三、未如理如法懂得如前所说无忧树之果等要诀的因果规律,或者虽懂也不诚信。因此,如果相续中真正生起了无伪的出离心,那即使见到现世中富如龙王、高如虚空、厉如霹雳、艳如彩虹之人,也了知此等无有芝麻皮许恒常稳固的实义,并如胆病患者见到油腻食物般生起厌恶之心。

    若为了今生的受用圆满精勤积累资粮对世间平凡人而言,是可以的,但这丝毫不靠近出世间的正法方面。因为如果是一位希求获得解脱果位的真正修行者,则应如前反复强调的那样,必须要做到如丢唾液般地抛弃现世的一切贪执,背井离乡、奔赴异地、惟依静处,即使罹患疾病、也乐观对待,哪怕死亡临头、亦坦然面对,精进修法。

    一位弟子曾问无等塔波仁波切:“如今末法时代,对于一个修持正法的修行人来说,很难得到衣食资具,我们是修财神法或者修学摄生术、还是干脆走向必然的死亡?到底怎样才好呢?”仁波切答道:“即使修财神法,但若无有往昔的布施果报,也难以达到目的,而且内心想如理如法修行的人为了今生利益去修财神法也是相违的;摄生术也是同样,在繁荣兴旺的古代,当土石水木等营养充足之时容易修成,而营养已殆尽的当今时代,修摄生术也不可能获利;而趣入必然的死亡也无有利益,像如今这样的暇满人身将来难以获得,如果内心深处真正生起一种‘死与不死都无所谓,我决定修行’的信念,则永远也不会缺衣少食,未曾有过修法者被饿死的先例。”世尊也曾说:“纵然发生一藏升面粉兑换一藏升珍珠的饥荒,佛陀的追随者也不会缺衣乏食。”

    因此诸佛子菩萨们积资净障都是为了饶益遍满虚空界的一切众生。不用说成办自己现世的利益,即便是为了自利而希求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也根本不属于大乘道。因此无论积累资粮还是净除罪障都应当缘一切众生的利益,绝不能掺杂自私自利之心,这是至关重要的。倘若如此修行,则自己的利益以及今生的幸福安乐等不求也会自然获得,如同点火之时,烟自然产生;播种青稞,禾秸自然长出一样。所以我们应当舍弃如毒般的追求(现世利益)之心。

(二)古萨里

    古萨里分三:古萨里之义;施身修法;断法的含义。

    古萨里之义:顿然断除四魔——积累古萨里资粮:这里所说的积累古萨里资粮舍施身体的略修法,本来是在《心性休息》中的上师瑜伽部分讲的。因此积累古萨里资粮作为上师瑜伽的支分也可以,但作为积累资粮供曼茶罗的支分也不相违。因此,这里按照我的上师的传统,加在曼茶罗的后面。所谓的古萨里是乞丐之义,是指舍弃现世的瑜伽士住山者等无法获得其他用于积累资粮的受用之人依靠观想而供施自己的身体。辛辛苦苦、勤勤恳恳所积累珍惜的一切其他物质都是为了滋养自己的这个身体,因此每个人必然珍爱自己的身体胜过其他一切受用。为了断除对身体的爱执,供施身体比供施其他物质更殊胜、功德更大。如颂云:

    “供施马象成百倍,供施妻儿成千倍,供施身体十万倍。”

    玛吉拉准也说:

    “无贪施身体,未知为二资,
      珍爱蕴身体,佛母前忏悔。”

    施身修法:如果自己具有娴熟的观想能力,则可观想神识腾空,一刹那变成忿怒佛母。倘若不能如此,则于自己心间将心识之本体观为玛吉黑怒母,起舞之站式、右手挥弯刀于空中,左手持充满血的托巴于胸前,右耳旁有一黑色猪面发出吼声,具足所有忿怒装束。念诵“啪”观想神识经过中脉道从梵净穴完全出来后,自己的身体立即变成了一具尸体而骤然倒地。观想此尸身不像往日的身体,而是极为庞大肥壮、滑腻润泽,大小等同于三千大千世界。将观为玛吉黑怒母的自己的右手用弯刀向自己那个尸体的白毫间一指,结果其天灵盖立即断掉。那个托巴也不像现在这样,其大小也等同于三千大千世界。又观想忿怒母左手拿起那个托巴放在如须弥山般大的三个人头支起的灶上,额头朝向自己;右手用弯刀挑起尸体完全放于托巴内。之后于托巴上方虚空中观想一个甘露之自性白色的倒着的“亢”字,于托巴下方观想一个火之自性红色的“短啊”,并念诵“嗡啊吽”。同时观想从短啊中燃起熊熊烈火加热托巴内的尸体,使之溶为甘露自胜而沸腾,盈满托巴之后,一切肮脏、污秽的不净物变成水泡、浮膜的形态溢出,气体接触亢字,结果亢字也变热,降下的红、白甘露混为一体,最后亢字完全化为光,并与托巴内的甘露融为一体。念诵:

    啪  
    舍身爱执以摧天魔众
    识从梵穴入于虚空界
    变成毁坏死魔忿怒母
    右执摧毁烦恼魔弯刀
    为降身魔以刀切颅骨
    左羯摩状执持天灵盖
    安放能表三身头颅架
    盖内尸身充满三大千
    短“啊”倒“亢”交溶成甘露
    运用三字咒力净增变
    嗡啊吽(尽力念诵)


    念诵嗡啊吽时,观想以嗡字净除一切色香味等的过患,以啊字增长变为众多,以吽字转变为一切所求之物,即成为布满一切所愿之云无漏智慧甘露之游舞自性。接着于自己前面的虚空中观想有一柔软舒适的宝座,大恩根本上师安坐其上,上师的上方是根本传承上师,中间是本尊圣众。于托巴口对面的虚空中观想吉祥怙主七十五尊等智慧和业力所成的护法神以及地方神、土地神等,于其下方大地上观想八万种魔众、十五种小儿恶鬼等魔众为主客的三界六道一切众生如日尘般密集。

    接着观想上方所有的根本传承上师,佛菩萨众全部用具金刚管之舌吸入甘露的精华后享用,从而自己圆满了资粮,净除了罪障,所失誓言也得以清净,获得了共同殊胜之成就。又观想中间的本尊四续部六续部诸尊众,以各自特有标志之舌即具有空心的金刚、法-轮、珍宝、莲花、金刚十字架等吸入甘露的精华后享用,从而自己圆满了资粮,净除了罪障,所失誓言得以清净,获得了共同殊胜成就。又观想空行、勇士、护法、吉祥怙主七十五尊等以具日光空管之舌吸入甘露精华后享用,从而自己圆满了资粮,清净了业障,遣除了一切修持菩提胜法的违缘障碍,增上了一切顺缘和所欲的善妙资粮,这是上供素斋。

    如果自己具有娴熟的观想能力,则将自己观为玛吉黑怒母,从心间化出白、蓝、黄、红、绿五色事业空行母成百上千、不可胜数,好似日光照射下的微尘一般密布。她们将智慧颅器中充满的无漏精华甘露施与三界六道的每一个众生,使他们心满意足。如果自己无有纯熟的观想能力,则将自己观为忿怒母,左手将托巴中熬好的甘露洒给三界六道一切众生,普降甘露雨,使所有众生痛饮后心满意足,这是下施素斋。

    接着观想从沸腾的甘露蒸气中散发出沐足水、鲜花、熏香、酥油灯、香水、神馐、乐器、八吉祥徽、轮王七宝、幡伞、宝幢、华盖、千辐金轮、右旋海螺等不可思议的供云,都供养了上供对境,从而圆满了自他一切众生的资粮、清净了业障,这是上供花斋。

    再观想降下所有六道众生各自所需求的一切资具妙雨,使他们全部欢喜满足、称心如意。自己从无始轮回以来到现在,(欠下了许多宿债,)如杀生短命之债、夺财贫穷之债、殴打多病之债、上者救护之债、下者恭敬之债、中者友爱之债、高官住房之债、卑微田地之债、亲友近邻之债、子孙牲畜之债、享用饮食之债、穿着衣服之债、债债相联之债、挤取牛奶之债、役使驮运之债、开垦荒地之债、消费使用之债等等宿债。

    此时观想一切男女冤家债主执持容器来讨寿讨命、讨骨讨肉等,犹如债主索债般地集聚。对此按照他们各自所求如雨般降下一切受用之无尽宝藏,一切所求皆令满足,求食施食,求衣施衣,求财施财,求乐园施乐园,求乘骑施乘骑,求住房施住房,求亲友施亲友,他们各自享用后全部心满意足,欢欢喜喜,从而了结了宿缘、偿清了宿债、化解了宿怨、清净了罪障。

    此外,剩余的那些语言无力、势力薄弱以及跛、盲、聋、哑等为苦所迫六道的一切可怜众生,给予他们各自所求之物、无依者作其依靠、无怙者作其怙主、无友军者作其友军、无亲朋者作其亲朋、无近邻者作其近邻,赐与病者康复妙药,赐与死者起死回生之甘露,赐与跛者神足,赐与盲人智慧眼,赐与聋人无漏耳,赐与哑人智慧舌等,使他们受用后心满意足,远离六道各自的一切业感、痛苦和习气,最后所有男众都获得了圣观音之果位,所有女众都获得了圣度母之果位,从而彻底根除了三界轮回,这是下施花斋。

    直到此种观想清楚为止应一直念诵

    嗡啊吽

    如此尽力念诵之后,再诵:

    啪
    使上供境诸客心满意
    资粮圆满赐胜共悉地
    使下凡客满意冤债解
    尤使作障魔类悉满足
    病魔障难法界中消除
    摧毁恶缘我执如微尘
    最后所供供境尽无余
    大圆本性中净无改“啊


    诵毕,于一切能供所供及供境无缘中入定。

    诸断法论典中本来宣说了素、荤、花、黑四种斋。但这里只列举了素斋和花斋,未列举荤斋和黑斋。当今时代有些自诩为断法者的人认为所谓的断法即是通过残杀、砍剁、殴打、驱逐等手段彻底消灭那些凶神恶煞的粗暴事业。所以他们时时刻刻都是盛怒逼人、惟生嗔恨、贡高骄慢,好似阎罗狱卒一般。对病人等行断法时也是以怒不可遏的粗暴行为,瞪着碗大的双眼、怒目而视、紧咬下唇,同时握紧双拳、猛厉殴打,甚至将病人身上的衣服也撕得破破烂烂。他们自以为这样可以降伏鬼神,但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玛吉拉卓说:“对于从无始时以来以恶业为因、被恶缘之风所吹、恒时处于迷乱显现之中、不断感受痛苦、死后将立即堕入恶趣深渊、凶猛残暴的那些鬼神,我是以大悲的铁钩勾召它们,以自己的温热血肉布施它们,以慈悲菩提心转变它们的心,并将其摄受为自己的眷属。可是未来的那些‘伟大的断法者’认为断法是指残杀、驱逐、殴打那些我以大悲铁钩勾召的凶神恶煞,这是邪断法,是魔教兴盛的标志。”又说:“此外还将出现九种黑断法等邪断法。这些都是远离慈悲菩提心、惟以残暴行为降伏鬼神的邪法。”这种做法虽然可以降伏个别势单力薄的鬼魔,但如果遇到一些凶猛残暴的鬼魔,反而会使自己丧命,通过现量所见的许多实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尤其是对修持正法的补特伽罗而言,很难了知他们所得到的降魔、加持等能力,是真正的道相功德还是魔障。有些鬼使神差之人表面上也具有神通、能力等,不过从长远来看,他们的言行举止一定与正法越来越相违,最终连芝麻大的善心也不会有了,结果得到的就是如须弥山般的信财异熟之债,被其所压。即使获得少许财产,对今生也无有利益,最后甚至连维持生计的衣食也无法得到,或者(虽得到少许,)但因舍不得享用而饿死冻死。如前面所说,这些人死后必定会转生于孤独地狱等恶趣之中。

    断法的含义:断法所要降伏的妖魔鬼怪并不在外界而在于内心。外境迷现为鬼神的形相都是由未根除我执傲慢魔产生的。玛吉空行母说:

    “有碍无碍魔,喜乐傲慢魔,其根为慢魔。”

    所谓的魔是指我执傲慢魔。又说:

    “众魔为意识,凶魔为我执,
      野魔为分别,断彼称断者。”


    米拉日巴尊者也曾对岩罗刹女说:

    “比你更厉之魔是我执,
      比你更多之魔是意识,
      比你更纵之魔是分别。”


    断法之分类有三种,玛吉空行母说:

    “漫游险山外断法,弃身施食内断法,
      惟一根除义断法,具此三断乃瑜伽。”


    一切断法行者彻底根除了所有无明迷现称为惟一根除义断法。因此未断除我执之前的外境迷现之魔,杀也杀不了,打也打不倒,压也压不住,赶也赶不走,如同火未息之前烟无法灭尽。在未根除内心傲慢魔之前,其功用所产生的外境迷现之鬼神不可能消失。如岩罗刹女对米拉日巴尊者所说:

    “若未证悟自心空,似我之魔不可数,你虽劝逐吾不去。”

    至尊米拉日巴说:

    “执魔为魔遭损害,知魔为心获解脱,证魔为空即断法。此魔罗刹男女相,未证之时乃为魔,制造障碍作损害,若证魔本亦天尊,一切悉地从汝生。”

    此所说的断法是指彻底根除内心执魔的分别念,而不是指残杀、殴打、驱逐、镇压、消灭外魔。

    我们应当了知所断之魔不在外界而在内心。一般来说,大多数其他教派将一切所行事业的利齿、粗暴的威力,如矛尖箭头般指向外面,对外境的怨敌魔障进行降伏。但是我们的这个教派并非如此。诚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说:“我此教派的宗旨是彻底根除我执、抛弃世间八法、令魔心生惭愧。”一切修行都应向内观照自心,将所有的能力、威力全部用于根除我执之上。所以说喊一百遍“救我护我”不如诵一次“食我携我”好,向一百位本尊祈求救护,不如施身与一百个鬼神为食好。玛吉拉准说:

    “病人交付于鬼魔,送者托付与怨敌,
      口诵百遍救护我,不如一遍食携我,
      此乃佛母吾之教。”


    如果断除了内心执魔的根本,则一切显现都会现为清净,魔种将成为护法神,即所谓的“护法变为化身”。

    如今有些未懂此理而自诩为断法者的人认为外境中存在实有的鬼神,并且恒时处于不离执魔的境界中,结果一切显现真的成了妖魔鬼怪,整天心神不定、忐忑不安。经常对别人说:“山上有魔,山下有魔”“这是鬼,那是魔”“那是妖精,我看见了并且捉住它,最后将它杀了”“你身上潜伏了一个魔,但被我赶走了,而且它还回头看了你一眼”等等,绝对是妄言骗人、胡说八道、信口雌黄。而这时鬼神饿鬼们得知后便缠着他们,他们走到哪里,鬼神便跟到哪儿,如影随形般不离左右,并且进入那些心胸狭窄、容易控制的女人等相续中口口声声地说“我是神”“我是鬼”“我是死人”“我是你的老父亲”“我是你的老母亲”。更有甚者大言不惭地说:“我是本尊”“我是护法神”“我是单坚”等等,并且妄言授记胡说神通。鬼神欺上师,上师骗施主。正如世间的俗话所说:“父被子欺,子被敌骗。”末法时代之相真的现前了,国土也是被魔王统治着。如邬金莲花生大师曾授记说:“浊世男心入男魔,女人心中入女魔,孩童心入独角鬼,僧人心中入冤魔,每人心中入一魔。”又说:“当把独角鬼视为天尊之时,就真正到了藏人受苦的时代了”。如此所授记的时间现在已经来临。所以,我们不应将表面外境迷现的鬼神魔障形相视为真实存在,而应将一切显现观为如梦如幻的游舞,暂时显现为能害、所害的鬼神、病人二者也是由往昔恶业迷现之因所导致的,并且产生了能害、所害的关系。因此不应对它们有亲疏、爱憎之心,而应对它们一视同仁,观修慈悲菩提心,彻底根除贪爱自己的我执,将身命毫无吝惜地施与鬼神为食,熄灭它们相续中的嗔恨、粗暴,并为了使其相续趋向正法而诚心诚意地说法发愿,最终彻底根除执著能害所害、圣现魔现、自他的希疑、贪嗔、贤劣、苦乐等一切分别念。如颂云:

    “无圣无魔见之要,无散无执修之要,
      无取无舍行之要,无希无疑果之要。”


    如果证悟了一切能害所害为法性等性,则彻底根除了内心傲慢魔,即现前了究竟义断法。

    虽具无我见然我执重,
    虽断二执然仍起希疑,
    吾与如吾我见众有情,
    愿证无我实相祈加持。


积累资粮---供曼茶罗与古萨里之引导终
五、上师瑜伽

    首先依止胜师如教行,中间百般苦行而实修,
    最后密意无二得师传,无等上师足下我顶礼。


    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之引导分三:上师瑜伽之重要性;上师瑜伽实修法;传承上师简介。

(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

    总的来说,如果要修持一正法,首先应寻求一位具足一切法相的真正上师善知识,然后依教奉行、对上师生起真佛之想、诚心诚意地祈祷上师十分重要。如经中所说:

    “胜义谛是依靠信心而证悟的。”

    阿底峡尊者也曾说:

    “诸友未得菩提需依师,故应依止殊胜善知识。
      未证实相之前需闻法,故当谛听上师之教授。
      诸安乐乃上师之加持,故当报答上师之恩德。”


    喀喇共穹格西说:

    “必须认识到上师是世间、出世间一切成就的作者。即使精通三藏,但如果不恭敬上师,对上师无有诚信及感恩戴德之心则不会有收益。”

    尤其是一切密宗金刚乘圣道惟有上师至关重要,所以诸续部中都宣说了上师瑜伽修法并说修上师瑜伽比观修一切生圆次第更为殊胜。如续部中云:

    “何人俱祇劫,修十万本尊,
      不如一刹那,忆念上师胜”。


    此自性大圆满宁提金刚藏乘的观点,既不像下乘以伺察、推理等方式抉择甚深意义,也不像下续部依靠共同悉地而获得究竟殊胜悉地,也不像其他上续部依靠三灌顶的喻智慧直指义智慧,而是惟有依止一位传承如纯金丝线未被破誓言之锈所染般具有殊胜证悟的上师,并对上师作真佛想,以坚定不移的诚信恭敬之心猛厉祈祷,使自己的凡夫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以上师的加持力使自相续中生起证悟。如前所说:

    “当知胜义俱生智,惟依积资净障力,
      具证上师之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


    萨日哈尊者也说:

    “师言入于何人心,犹如现见手中宝。”

    此外,全知法王龙钦巴尊者也曾在《虚幻休息》中说:

    “依靠观修生圆次第等各个道之本体不能解脱,因为它们还需要依靠行为及增相等。惟以此上师瑜伽自道之本体才能使自相续中生起实相之证悟,才可得解脱,所以说一切圣道中上师瑜伽最为甚深。”

    《誓言庄严续》中云:

    “十万劫中勤观修,具相随好之本尊,
      不如刹那念师胜,念咒修法千万遍,
      不如祈师一遍胜。”


    又《阿底庄严续》云:

    “观具恩上师,于头顶心间,
      或于肢掌中,千佛之成就,
      彼人亦可得。”


    至尊果仓巴也说:

     “若修上师瑜伽法,尽除过患德圆满。”

又云:

    “虽多修持生次第,然修上师为无上,
      虽多修持圆次第,然诚依师为无上。”


    哲贡炯巴仁波切也曾说:

    “上师四身雪山上,敬信之日若未升,
      不降加持之水流,故当勤修敬信心。”


    又至尊让热日巴说:

    “若不祈祷上师尊,欲求无分别智慧,
      如朝北洞中待日,无有境心融合时。”

    因此,无伪实相之证悟惟有依靠以恭敬诚信之心修上师瑜伽,才可以在自相续中生起,除此之外无有其他任何方法。

    那诺巴尊者也是同样,虽然是精通三乘的班智达,能辩胜一切外道,但在布扎玛希拉寺任守北门的班智达④时,智慧空行母告诉他:“你仅精通词句而未通达意义,所以仍然需要依止上师。”于是尊者便遵照空行母授记以百般苦行而依止谛洛巴尊者。后来上师对他说:“这般宣讲开示还不了达。”说罢便用鞋底猛击他的额头,结果那诺巴尊者的相续中顿时生起了实相之证悟,与上师密意成为无二无别。另据说阿阇黎圣者龙树丢了一把鼻涕,其弟子龙菩提全部拾起而享用,从而获得了殊胜成就。

    吉美林巴尊者也曾说:“我曾因拜读第二佛的论著后,于相续中对他老人家生起了无伪真佛之想,一心一意地祈祷,因此被其智慧身摄受,从而自相续中生起了自然本智。此后我才开始引导数百以上的求法者。其中精进者获得了超世间的禅定,智慧者不偏堕于分别伺察的岐途,他们都真正意识到胜义谛的证悟完全依靠万分的恭敬和坚定的诚信。”

    大译师毗卢遮那⑤流落于甲摩擦瓦绒地区期间,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邦甘麦彭滚波,上师将禅带系在他身上,禅杖靠于他腰间,对他传讲了上师瑜伽法,结果在他相续中生起了无倒“彻确”本来清净之密意,最后获得虹身成就而成佛。所以说,所有九乘次第的法门中无有比此上师瑜伽更殊胜的甚深圣道,虽然此命名为前行,实际上它是一切正行道的究竟要诀,因此我们随时随地如果将修行的重点惟一放在上师瑜伽上,则即使无有任何其他修行也可以。所以诚心诚意、竭尽全力精勤修持上师瑜伽极为重要。

(二)上师瑜伽实修法

    上师瑜伽实修法分三:明观福田,七支供,专心祈祷。

    明观福田:观想刹土是广大心力之行境,因此,自己的处所都观为圆满具足一切庄严法相、光明遍照诸方的莲花光宫殿,于其中央将自己的本体观为益西措嘉(智慧海王)空行母,形相观为至尊金刚瑜伽母,身红色,一面二臂三眼,以急切专注之眼神盯着上师心间。所谓的急切是指一见到上师就无比欢喜,十分急切的神态。右手将能唤醒无明愚痴睡眠的骼鼓举向虚空界,左手执持根除三毒的弯力于腰际,裸体佩带骨饰花鬘、显而无自性宛如空中现彩虹一般。

    观想于头顶一箭许上方虚空中有一由各种珍宝组成的千瓣莲花垫,其上依次为日轮、月轮,月轮上面坐有本体是三世诸佛之总集、无等大悲宝藏具德根本上师,形像为邬金大金刚持(莲花生大师),身色白里透红、光滑润泽,一面二臂,双足以国王游舞式而坐。身着大氅、法衣、咒士衣,头戴莲花帽。莲花生大师的此冠冕有三种不同类型:莲师既不是由父因所生也不是由母缘所成,而是在西南具乳海中的莲花花蕊中,于顿生觉性中而诞生,当证悟现有本基圆成时,诸空行母赐予作为其部主标志的冠冕被称为“莲花苞帽”;莲师在八大尸林中行持禁行,即行为远离善恶之边时,诸空行母赐予作为其功德标志的冠冕被称为“鹿耳帽”;莲师在萨霍国,被国王哲拉活烧时,金刚身不为大火所害,安坐于莲花中央,好似凉凉爽爽一般。当时国王惊奇不已,并生起信心,于是下令:“打开新锦缎宝库之门,取出我所有的衣冠!”如是供养一切妙衣、服饰和国政眷属时,国王所供奉的冠冕被称为“见解脱帽”。这里的莲花见解脱帽亦称为具瓣五部帽。此帽内外双层表示生圆次第双运;顶端三尖表示三身;五种颜色表示以五身饶益众生;日月表示智慧与方便;蓝边装饰表示三昧耶无边;金刚宝顶表示三摩地无动;鹰鹫之顶翎装饰表示见解证悟到极点、修行已趋于究竟。莲师右手以契克印持纯金金刚杵于胸前;左手平托装满无死智慧甘露的长寿宝瓶,瓶口以如意树严饰;左腋下有明妃空行佛母以隐蔽式执持喀章嘎(天杖);喀章嘎的顶端三尖表示本体、自性、大悲三者;干湿旧三种头骨表示法、报、化三身;九个铁环表示九乘次第;五种彩绸表示五智;死人与活人头发表示在八大尸林中以禁行摄受诸鬼女、空行母。

    又明观其周围彩虹旋绕的众多五光网眼中央有印度八大持明、藏地君臣二十五尊等浩翰如海的三根本、护法神非平庸显现而住。

    总的来说,修上师瑜伽有三种不同的观修方法,其中皈依时应将皈依境中诸上师观为重楼式,即于莲师头顶上明观一切大圆满传承上师以重楼式而坐;念修金刚萨埵时应观为总集珍宝式,即一切根本传承上师集于上师金刚萨埵一身中;修上师瑜伽时应观为垒环式,即大圆满诸传承上师及一切浩瀚如海的三根本护法神围绕在邬金莲花生大师周围犹如众人集会般地安坐。之后念诵:

    哎玛火
    自显元成无边佛净土
    圆满庄严铜色德山中
    自身观为金刚瑜伽母
    一面二臂红亮执刀盖
    二足舞姿三目视虚空
    头顶亿瓣莲花日月上
    普摄皈处根本上师尊
    与海金刚无别变化身
    红白光泽妙颜孺童相
    身着氅法咒衣长袖衫
    一面二臂国王威仪姿
    右手执杵左执颅盖瓶
    头戴五瓣莲花飘带冠
    左腋挟持三尖喀章嘎
    秘密表示殊胜空乐母
    安住虹彩明点光团中
    外旋五色光网妙严中
    示现幻化王臣二十五
    印藏博学成就诸持明
    本尊空行护法如云聚
    皆于明空大定境中现


    联想句义而明观并以猛烈诚信恭敬之心念诵:

   
    邬金地域西北隅
    胜妙莲茎花胚上
    获得神奇圣成就
    尊名号称莲花生
    空行眷属众围绕
    我愿随尊而修持
    为赐加持祈降临
    格日白玛斯德吽


    念毕立即观想铜色吉祥山莲花光宫殿一切能依所依真实现前,犹如水入水般地融入自己所观的誓言尊者中,成为一体。

    七支供分七:顶礼支,供养支,忏悔支,随喜支,请转法-轮支,祈请不入涅磐支,回向支。

    金刚乘道众多方便、无有艰难,是为利根之行境,所以,广大心力者通过积累资粮、不断修学,在此一刹那中也可圆满波罗蜜多乘一大劫所积累的资粮,从而即身获得解脱。因此无上密宗的微妙殊胜福田也必定惟是金刚上师,所以将七支供附于上师瑜伽后面讲,积累资粮的无量法门也可以全部包括在七支供中。

    对治我慢的顶礼支:观想自身化为百千无数刹尘数,等同于虚空界的一切众生与自己一同顶礼并念诵:

   
    我身化为刹尘数
    示现变化而顶礼


    共同引导修持尚未圆满五十万遍的人,顶礼与皈依像等合并而修也可以,也有如是修持之传统。但是此为真实顶礼之引导,所以顶礼与上师瑜伽合在一起修持最为适宜。

    顶礼时,身顶礼即身体作礼拜;语顶礼即口中念诵顶礼句或祈祷文;意顶礼即以诚挚恭敬之心意念:您无所不知我全心全意信赖您。并观想:我与一切众生一同顶礼。如此身语意三门专心致志至关重要。否则东张西望,胡言乱语,心不在焉,如若右方有人来往、交谈,则眼睛和意识便转向右方,双手也合十到左脸颊上了;如果左方出现类似情况,那么眼晴意识又转到左方、双手又合十到右脸颊上了。我们应当了知若如此心识散乱、随境所转、身体东倒西歪地进行顶礼,则除了自己的身体徒劳外无有任何实义。

    顶礼时双手应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般地空心合拢。绝对不可以内无空隙地并合掌心或者仅仅以指尖接触等。《大解脱经》云:

    “如莲花待放,双手顶合掌,
      无量身云聚,顶礼十方佛。”


    《功德藏》云:

    “并非随意身顶礼,心间合十恭敬相,
      合掌当如莲花苞,或如嘎屋盒之形。”


    依次合掌于头顶以此清净身障、合掌于喉间清净语障、合掌于心间清净意障,之后五体投地。所谓的五体即:前额、两手掌与双膝。以五体触地顶礼而清净五毒烦恼之障,获得身、语、意、功德、事业五种加持等。有如上之必要,故应如此行持。站起来时腰应挺直,然后仍旧如前一样重新合掌五体投地顶礼。如果双手不如理合掌于三处只是甩动一下,膝盖及额头不接触地面仅仅弯一下身,站起时腰不端直、弯身顶礼等,这些都是不恭敬的顶礼方式,所以绝对不允许。佛经中说:

    “躬曲顶礼的异熟果将转生为驼背者,即背上生大瘤的侏儒佝偻之人。”

    我们是希望获得功德而顶礼的,若为转劣身则无有必要做顶礼。即使顶礼数目不多也可以,但凡所做的顶礼都应尽力做到正规、如法、清净。若为了顶礼时省力而在陡峭的山坡上或某种依靠物上顶礼,则无有少许实义。当今时代有些人前去拜见上师时,首先作一稍微如理的顶礼后,再屈身问讯两次,据说这是对重要人物的礼拜,无有智慧的一些人也去随学。这是极为下劣的行为。作为求法者,若不懂顶礼方式,应从上师那里闻授而了知,并且知悉后应随时随地不遗忘而修持。即便是如此简便易行、浅显易懂的法,若不实际去修持,则求得佛法也无任何实义和结果。所以,求法者包括做一次顶礼在内都应当胜过那些不懂正法的人。

    以前米拉日巴尊者来到鄂巴上师面前求法,当时鄂巴上师正在为众我僧人传讲《二观察续》。米拉日巴尊者从远处参拜。鄂巴上师异常欢喜,脱帽还礼,并说:“传法间歇缘起也很好,那边的人所做的顶礼是南岩玛尔巴尊者传承的顶礼方式,去问一下他是谁呀?”

    依止上师后求法应如氆氇染色一般与以前截然不同,上师圣者的行为如何,弟子也应当如理随学。譬如,将氆氇放在染料中,虽然所染成的色彩可能有好坏之差别,但与前面未放入染料时相比,其颜色是截然不同的。当今时代有些人,虽然历经百次求法,但自相续与从前相比无有丝毫的好转,一切所作所为与世间人也无有少许差别,这种人必将成为佛教油子或失毁誓言者,正所谓佛法可调伏恶人,却无法调伏佛教油子;酥油可浸软坚硬的皮革,却不能浸软酥油的皮壳。这种人虽然已听闻善法的利益、罪业的过患、佛陀的功德等,但却认为只是那样说说而已,在他的相续中根本生不起少许的定解和信心。即使圆满正等觉亲自降临也无法调伏这种人。邬金莲花生大师曾说:

    “切莫摄受佛教油子之眷属,切莫亲近失毁誓言之道友”。

    因此,即使了知一句正法之义也必须认识到应融入自相续而修持。我们依止上师的目的是观察上师身语意的行为并随学,如世间的俗语也说:

    “一切事情即模仿,模仿之中能生巧。”

    自相续受持上师内外密所有的功德应如泥塔小像从印模中取出来一样。

    顶礼是一种恭敬的形式,所以顶礼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且各个地区的顶礼方式也各不相同。然而在这里上师依照佛经而宣讲了顶礼的方法,如果自己明知此理,但因简便易行或傲慢而不认真顶礼,则一定是抱有不恭敬顶礼对境的轻蔑态度。我们必须了知犹如付税般的相似顶礼只能给自己带来过患且无任何必要。反之,如理如法进行顶礼则功德无量。

    从前,一位比丘顶礼有佛陀头发、指甲的佛塔,阿难尊者请问世尊他顶礼的功德,世尊答言:“顶礼一次将获得自己身下所压面积直至金刚大地以上所有微尘数量之转轮王位,然其功德之边尚不可尽。”经中亦说:“佛陀的无见顶相是从恭敬顶礼应敬之上师士夫中产生的。”顶礼是成就究竟圆满正等觉的无见顶相之因。

    供养支:如前供曼荼罗时所讲,将自己实际拥有的财富以正规、如法、清净的方式,以不为吝啬所缚、不虚伪、不炫耀的心态摆放,仅以此作为所缘对境。之后观想虚空、大地一切人天供品、鲜花、熏香、酥油灯、香水、神馐等,以及无量殿、建筑物、经堂、轮王七宝、八吉祥徽、十六金刚天女等,轻歌曼舞,弹奏特有的乐器。应以学习普贤菩萨的幻变供养方式而做供养,即以普贤菩萨的等持力,自己心间放射出等同于百千俱祇无量佛刹尘、不同颜色的光芒,每一光端又化现出一尊与前相同的普贤菩萨、各自心间放射出与前相同的光芒,光端又幻现出无数不可思议的普贤菩萨,每一尊普贤菩萨都以不可思议的无量供品供养十方佛与佛子,此即所谓的普贤云供。如此尽己所能意幻供养,并念诵:

    实设意想等持力
    万有供物作印献


    如果自己具有供养的能力,那么诸佛佛子肯定具有享用的能力,因此我们以意幻供养世间界中有主人、无主人的一切人天受用。无论自己能够意幻多少都如是作供养,从圆满资粮而言,此意幻供养与真实财物供养无有丝毫差别。所以不必认为自己无有供养的资具,而应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当看见自他所拥有的任何资具、财物时,心里首先观想:此供养三宝、供养根本传承上师。甚至见到路边涓涓流淌的清清小溪,或者一方开满鲜花的平原等任何赏心悦意的事物都应意念供养三宝,这样观想可顺便圆满资粮,因此我们应当如此而行持。忏悔支:以猛厉追悔之心发露忏悔从无始轮回至今自己所造的能忆起、不能忆起的堕罪,即身语意三门所造的十不善、五无间、近五无间罪、四重罪、八邪罪以及掠夺三宝财物等一切罪业。并发愿从今以后永不再犯。如前念修金刚萨埵之引导中所讲的那样以明观四种对治力而忏悔。并观想一切罪障于自己的舌头上集为黑团,从福田尊众的身语意放射光芒,照耀黑团,以此犹如涤荡污垢般地净除罪障。之后念诵:

    所有三门不善业
    法身光明界中忏


    对治嫉妒之随喜支:对于诸佛为饶益众生而转大法-轮、一切菩萨的广大行为、一切众生的随福德解脱分的善法以及自己过去所积累的、现在正在做的、将来必定行持的一切善法,都以诚心诚意、极大欢喜心而随喜。并念诵:

    真俗二谛之所摄
    一切善资作随喜


    九乘次第的一切法无不包括在世俗、胜义二谛中,所以应当随喜二谛所摄的自他诸众生有漏与无漏的一切善法。如此随喜,功德无量。
从前,胜光王迎请世尊及其眷属,供斋四个月,并供养一切受用。当时,一位行乞的贫女心想:这位胜光王是因往昔所积累的福德力今日才成为财富、受用十分圆满的君王,又遇到世尊这样殊胜的福田,如今正在积累如此广大的福德资粮,实在希有。她内心深处惟观随喜,因此获得了无量福德。

    世尊得知后,在傍晚回向功德时问国王:“你所积累的这份福德善根是回向给你自己,还是回向给比你获得福德更大之人呢?”国王说:“谁的善根大就回向给谁。”于是世尊先念那位贫女的名字作回向。连续三天一直如此作回向。胜光王十分不悦,便与诸大臣商议对策。国王问:“如何才能使世尊不这样作回向呢?”大臣们说:“明日世尊与其眷属前来应供时;我们在器具外阻止他们拾取,这样会有效吧。”如此商定后,第二天那位随喜供养的贫女又来拾取被丢掉的食物时,因受到阻拦并遭到殴打而心生嗔恨,从而摧毁了善根。当天(世尊)便念国王的名字作了回向。所以说善与不善的差别丝毫不在身语的所言所行上,而惟以自己的意乐而安立。

    如前面反复强调的那样,佛在《教王经》中也说:

    “见到他人行持善法时,自己若以清净意乐诚心诚意随喜,并将其善根回向圆满菩提,则所积累的资粮绝对胜过以竞争心对待他人行善或以傲慢心想我定要做如此善事等装模作样地行持为希求现世名誉、世间八法之毒所充斥的广大善法。”

    恰美仁波切说:

    “听到他人行善时,若舍不善嫉妒心,
      并以欢喜心随喜,佛说获得同等福。”


    《汇集经》中也说:

    “三千须弥可称量,随喜善根不可量。”

    因此,随喜是事半功倍之法,应当随时随地修持。

    请转法-轮支:佛、菩萨、上师、善知识等一切肩负广大利他重担之士,因众生的邪行及忧劳而生厌烦,未讲经说法而安住于寂乐境界时,在他们面前观想:我化出百千俱祇无数身体,供养法-轮、珍宝等,祈请他们广转法-轮,并念诵:

    请转三乘诸法-轮

    总的来说,一切佛法包括在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中。或者将其分为:集聚招引外三乘,即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苦行明觉内三乘,即事、行、瑜伽;随转方便密三乘,即玛哈、阿努、阿底,共为九乘。为了调伏所化众生,祈请广转相应之法-轮。

    祈请不入涅槃支:于此世界或其他诸刹土中,任何上师、佛菩萨已完成了利众事业准备趋入涅槃时,在他们面前,如往昔珍达优婆塞祈祷世尊住世一样,观想自身化出众多身体,祈祷诸圣者乃至轮回未空前长久住世、饶益众生,并念诵:

    乃至轮回未空前
    请恒住世勿涅磐


    回向支:以现在的善法为例的自他三世所积累的一切善根完全如同文殊童子回向一样以无缘智慧印持而回向一切众生,并念诵:

    三世所积诸善根
    回向成为菩提因


    在何时何地无论做任何大小善根,结尾时千万不能忘记如此做回向。如果没有这样回向,那么所成办的任何善根,其果成熟一次便会耗尽。若回向于获得究竟菩提之因,则即使感受了百次善果,其善根在我们未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前也不会穷尽,反而日日增上。《慧海请问经》云:

    “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
      回向菩提善亦然,未获菩提其不尽。”


    同样,无论是希求获得声闻、缘觉、圆满菩提等究竟果位,还是希望得到善趣人天之身体,或长寿、妙色等暂时果报,为任何目的所成办的善根最后都要为此而做回向。如哲贡觉巴仁波切说:

    “二资如意宝,若无发愿拭,
      不生需求果,故当勤回向。”


    因此自己所行的善法能否成为圆满菩提之因取决于回向之力。无论积累多么广大的有为善法,若未以回向印持则不能趋入解脱道。诚如卡隆巴格西所说:

    “一切有为善法乃无记,回向众生方得广大利。”

    同样,为自己的父母亲友等做佛事以及为利益亡者等念经超度,若不做回向则他们不会获益;如果回向,则会如愿以偿。

    从前,广严城的人们准备次日迎请世尊,供养午斋。前去迎请的人走后,五百饿鬼来到世尊面前请求道:“明日广严城的人供养世尊和眷属午斋的善根回向给我们可以吗?”世尊明知故问道:“你们是谁呀?为何广严城人的善根要回向给你们呢?”“我们是广严城这些居民的父母亲,以吝啬之业转为饿鬼。”“那么明日回向时你们也来做回向吧!”“我们投生为如此低劣之身,十分惭愧,不敢前来。”“你们造恶业时理应羞愧,但那时却不知羞耻,如今已生为低劣之身,惭愧又有何用,如果不来无法回向给你们。”“那么我们一定来。”说完便离开了。第二天回向时,那五百饿鬼前来请求回向它们。广严城的人们惊慌逃窜。世尊说:“诸位不必惊慌,这些众生是你们自己的父母所转生的饿鬼,它们自己是如此说的,那么是否能将善根回向给它们呢?”“既然如此,无论如何也应回向给它们。”世尊便说:“此施诸善根,愿彼利饿鬼,离饿鬼劣身,获善趣安乐。”结果那些饿鬼死后转生到三十三天。

    此外,至尊米拉日巴也曾说:

    “山间静修大行者,及做供养之施主,
      彼二具有成佛缘,因缘之要即回向。”


    如此回向成为圆满正等觉之因,但必须以三轮无缘智慧摄持,否则,如果为三轮实执之垢所染,则称为具毒回向。如《汇集经》云:

    “犹如食用杂毒丰美食,佛说缘于白法亦复然。”

    所谓的三轮是指所回向的善根、为其回向的补特伽罗、所回向的对境三者。三轮以证悟无实的智慧摄持的真实无毒回向在此凡夫地中无法做到,所以我们应当观想往昔的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们也如是回向,这种回向与三轮体空的回向无有差别。《三十五佛忏悔经》中说:

    “过去诸佛如何回向,未来诸佛如何回向,
      现在诸佛如何回向,我亦如是普作回向。”


    《普贤行愿品》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因此,善法成为圆满菩提之因的无误要诀,惟有依赖于以回向印持的结行。所以应当时时刻刻精进回向。

    专心祈祷:专心祈祷并修持因四金刚之本体:吉祥怙主殊胜上师是一切坛城中主尊之本体,圆满具足灌顶。仅以见到、听到、忆念、接触上师便可种下解脱的种子,上师是诸佛事业的作为者,称为第四宝。对自己而言,上师开示一生一世即能成熟解脱的甚深道法,惟以大悲加持,以强力之方便将自己安置于金刚持地,所以对自己的恩德胜过佛陀。若衡量上师的功德,则可谓密意广大如虚空,智慧无量如大海,悲心猛烈如湍流,自性坚固如山王,视众平等如父母,每份功德不可量。仅以祈祷上师便可无勤获得一切所求悉地,犹如如意宝一般。当意念:我依止上师如意宝您,希求您的果位,惟一修持您。以满怀敬信、泪水涌流、感恩戴德之心而修持。最初修持悉地时,念诵:

    大士格日仁波切
    尊乃摄集诸佛之
    大悲加持吉祥者
    一切有情惟一怙
    己身资财肺心胸
    毫无挂虑供献尊
    乃至未获菩提间
    乐苦善恶贵贱等
    皆由莲师大士知


    祈请、祈祷时都是惟一精勤念诵莲师心咒:

    嗡啊吽  班札格日白玛斯德吽

    每念一百遍间隔又如前一样诵“大士格日仁波切……”如是念诵到一半,再祈求悉地时,每念一百遍莲师心咒中间诵:

    我无其他冀望处
    现值恶世劫浊众
    沉沦难忍苦泥中
    请救此苦大上师
    请赐四灌加持者
    请转证悟大悲者
    请净二障大力者


    求悉地时应观想受持四灌顶,即观想上师白毫间犹如水晶般晶莹剔透的“嗡”字放射光芒入于自己头顶,从而净除杀生、不与取、邪淫三身业以及脉障、获得了上师身金刚之加持,相续中得到了化身果位的缘份;复次观想上师喉间宛如红莲花一般绚烂璀璨的“啊”字放光入于自己的喉间,从而净除了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四语业以及风障,获得语金刚之加持,相续中得到了受用圆满报身果位的缘份;又观想上师心间如蔚蓝天空般的“吽”字放光入于自己的心间,从而净除了贪心、害心、邪见三意业及明点障,获得上师意金刚之加持,相续中得到了法身果位的缘份;又从上师心间“吽”字中如流星般出现第二个“吽”字与自心融为一体,从而净除三门所依阿赖耶识之业及所知障,获得上师智慧金刚加持,相续中得到了究竟之果---本性身果位的缘份。最后,使自己的凡夫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而入定。收座时念诵:

    何日报尽命终时
    身现妙拂德山刹
    双运变化刹土中
    身成金刚喻伽母
    转为明净耀光团
    光入莲花大士心
    成为无别而证佛
    大乐空性幻化之
    无上遍智现游戏
    三界有情无有余
    最胜救度引导者
    祈请莲师赐抚慰
    至心虔诚作祷白
    非仅言词口头说
    祈从师心赐加持
    祈请所愿得成就


    同时以殷切的恭敬诚信之心观想:莲花生大师和颜悦色、慈眉善目地注视着我,从莲师心间放射出温热炽燃的红光接触到自己所观成的金刚瑜伽母心间,(金刚瑜伽母)立即变成如豌豆大的光团,如火星一般,一边向上飞窜一边发出“塔”声而融入莲花生大士的心间,于此境界中入定。出定后将一切显现观为上师的游舞,并念诵:

    以此功德愿吾等
    成就贤德上师尊
    无际众生尽无余
    愿能安置于彼土


    做回向或念诵铜色吉祥山发愿文。如此而修上师瑜伽,行走时将上师观在右肩上方的虚空中,作为右绕的对境;安座时将上师观在头顶的虚空中,作为祈祷的对境;享用饮食时将上师观在喉间,作为饮食献新的供养处;睡眠时将上师观在心间,作为所知入瓶之摄要。总而言之,随时随地应将自己的住处观为真正的铜色吉祥山,如此恒时不离正念,将一切显现观为上师之身体,恭敬诚信。如果罹患疾病、出现魔障等不如意之事则应观想这是上师以大悲恩赐与我尽除恶业的方便,应心生欢喜,不应生起断除之心;如果获得幸福安乐、丰衣足食、善法增上等顺缘,则当了知这都是上师的大悲所致,不应心生我慢、得意忘形;若因观修等持而出现疲厌、沉掉等,则观想自己的觉性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护持实相之见。聚精会神地祈祷上师并念诵:  

    嗡啊吽  班扎格日白玛斯德吽

    倘若如此修持则一切显现均现为上师与本尊,一切行为都将成为善法。如米拉日巴尊者说:

    “我行显现转道用,六聚自解之走式。
      若坐无伪本来住,精华实义之坐式。
      若食享用空性食,断除二取之食式。
      若饮痛饮念知泉,坚持不懈之饮式。”


    入了密宗金刚乘后,无论是破誓言酬补清净,还是允许修持生圆次第、大圆满等一切道,或是不出现障碍、不步入歧途以及功德资粮与日俱增等全部都依赖于能成熟之灌顶。如颂云:

    “密宗未依灌顶无成就,犹如舟子手中无船桨。”

又云:

    “未受灌顶无成就,沙子无法榨出油。”

    首先,具法相之金刚上师令我们入坛城后赐予灌顶称为基灌顶;依靠上师瑜伽,不观待他缘而自己受持四灌顶称为道灌顶;获究竟果位时得到广大光明和甚深光明两种意灌顶,现前圆满正等觉称为果灌顶。

    上师瑜伽具有清净、圆满、成熟三种不可思议的甚深要诀。实修正行时不能舍弃所有的前行法,尤其是观修生圆次第等时依靠上师瑜伽法而受持道灌顶,是补特伽罗每一座开始必不可少的殊胜要诀。若是具有敬信、誓言清净之人,仅以圆满修持上述的上师瑜伽道也可不观待正行而往生妙拂吉祥山,在那清净刹土中通过四种持明之道将会比日月运行还迅速地获得普贤王如来果位。

(三)传承上师简介

    传承上师简介分三: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耳传。

    内三续之传承:为使听闻者心生欢喜,一般上师都有详略适当地宣讲以内三续瑜伽为主的佛法起源历史的传统。这里也略作叙述:所谓共称前译(宁玛派)内续生起次第玛哈约嘎、圆满次第阿努约嘎、大圆满阿底约嘎的流传可分为三种: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耳传。

    如来密意传:初佛本师普贤如来于无量大悲神变中显现诸佛之刹土、讲法圣境、四身本师。本师对与自己无别的五身任运持明、浩瀚如海不可思议的佛众眷属,虽未以词句、表示的方式传法,却于无勤任运大悲自觉智慧自相光明性中以无言之式而宣讲诸法,使诸眷属现前了无倒实相密意,即断证功德,与本师成为无二无别;对不具有了悟缘份之眷属,则以其他阶梯道乘之方式宣讲。总的来说,是于不可思议的世间界中随机度化、示现无数化身而饶益众生。分别来说,则以六能仁化身的方式调伏六道所化者。尤其是在此南赡部洲,释迦牟尼佛在人间天境中依次转三次法-轮,宣说了因乘的经、律、论以及密乘的外续、事行、瑜伽部,如颂云:

    “调伏贪惑对治法,佛说律藏二万一;
      调伏嗔心对治法,佛说经藏二万一;
      调伏痴心对治法,佛说论藏二万一;
      调伏三毒对治法,佛说密藏二万一。”


    持明表示传:释迦牟尼佛曾于临涅磐时授记:“无上密法日后将出现。”又云:“吾涅槃以后,二十八年时,三十三天处,教主胜心天,降临于人间,南赡东方隅,人中具缘种,名为国王匝,出现祥预兆,扎谢坚山上,金刚手现前,传于五圣贤,罗刹境主等。”

    如此授记后示现涅磐。之后如同授记所说:出世了无上密法生圆次第及大圆满。其中玛哈约嘎诸续部是于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磐后二十八年时出现的。当时国王匝出现了七种梦兆,并在自己的皇宫上获得了许多以琉璃溶液撰写在金纸上的密续经函以及一尊一肘高的金刚手佛像。

    国王匝通过祈祷通达了其中的《面见金刚萨埵品》,尔后依靠《面见金刚萨埵品》和金刚手佛像修持六个月,最后现见了金刚萨埵并得到加待,从而无余了达了全部经函的意义,此后次第弘扬。

    阿努约嘎兴世的历程:那时,圣种五贤到玛拉雅山顶,观想十方诸佛并悲切地祈祷:“呜呼唉哉极悲切,导师日光若隐没,世间黑暗孰能除?”如此哀诵了二十三句悲哀词,因此诸善逝劝请密主金刚手道:“密主金刚汝谛听,昔日誓言岂舍弃?不知世间痛苦欤?汝以悲心降人间,当除世间之忧苦。”密主应允答道:“无始亦无终,吾未舍誓言,今依佛劝请,吾亦显神变。”说罢便降临到玛拉雅山顶圣种五贤面前,为他们宣讲《集密意续》等。又在西方邬金刹土达那够卡洲为金刚手之化身极喜金刚(噶日多吉)宣讲了《吉样密续》《窍诀续》《普巴续》《佛母续》等,他们又传与邬金莲花生大师,之后逐渐弘扬。

    尤其是窍诀阿底约嘎兴世的历程:首先弘扬于天境。三十三天的天人护贤意化出五百天子,长子普喜藏的智慧、技艺在诸兄弟中独占鳌头,并喜欢独自在禅房中静坐、诵经、念咒,在天界被誉为胜心天子。天子于水牛年出现四种梦兆:一、一切如来光芒四射、普照十方,光中六能仁旋绕众生,最后融入其顶髻中;二、梦到自己并吞梵天、遍入天、大自在天;三、梦到空中日月出现于自己掌中,之后光辉遍布整个宇宙;四、梦到从空中的宝云中降下甘露妙雨,使草子发芽、森林茂密、珍宝苗芽成长、鲜花绽放、果实累累。清晨,便向天王陈述。帝释天王赞叹道:“唉吗吙,无勤佛法精华出现时,三世佛陀化身菩提心,十地自在世间殊胜灯,天境庄严之您诚希有。”第一梦境预示受持诸佛密意、成为法太子;第二梦境预示慑服一切魔众、彻底根除三毒;第三梦境预示遣除所化众生内心愚暗、燃亮正法之灯;第四梦境预示将以自然大圆满之甘露水遣除烦恼之酷热,并弘扬无勤任运自成大圆满之果乘。

    又三世诸佛集聚后劝请金刚萨埵说:“具有珍宝神变者,当启所化所欲门,愿诸具足无勤宝。”通过劝请后,吉祥金刚萨埵心间出现如意宝自燃轮,交付于金刚手尊者,并诵道:“于诸眷属当宣说,无二智慧之密义,无为无勤本来佛,共称大中观胜道。”金刚手尊者应允说法并说:“金刚萨埵大虚空,本非词句之行境,吾今宣说极困难,然以词句诠宣说,为令未证者证悟,如应救度瑜伽者。”亲口应允后金刚手尊者前往东方金刚光明刹土金刚密如来等金刚部尊众前,南方珍宝光明刹土珍宝光明如来等珍宝部尊众前,西方莲花光世界莲花光如来等莲花部不可思议尊众前,北方清净成就刹土成就光明如来等事业部无量尊众前以及中方离边刹土毗卢遮那佛等真如部的众多佛前,听授了希有佛法之精华、无勤自然密意、超越因果之法阿底约嘎之义,断除了增益,并且吸取了诸佛密意之精华以后,知晓三十三天具九股金刚杵之中柱的尊胜宫中央宫殿中住有具缘之士胜心天子,便前往尊胜宫。胜心天子在中柱顶的九股金刚杵上设置璀璨珍宝组成的宝座,请金刚手尊者入座。并撑起各种珍宝组成的伞盖,供养了众多天物供品。金刚手尊者以诠表方式授予胜心天子王权金刚瓶圆满灌顶并传授了十部窍诀幻化续,此外又于瞬间圆满传授了七个灌顶、五种窍诀、单扎续等诸多窍诀,之后再赐予灌顶令其成为法王继承人,并说:“此乃希有精华法,传遍三十三天后,愿您复化喜金刚,此法弘扬南赡洲。”

    阿底约嘎在人间起源的历史:印度西方邬金空行母地区的达那故克洲革扎湖畔,金刚洲洞的领域,有一百花争艳、赏心悦目、环境优雅的园林,国王鄂巴绕匝与皇后光明具光母生下一女,取名为花明。花明公主具足妙相,天生心地善良,并具有强烈殊胜的菩提心,朴实无华、谨慎稳重,舍弃狡诈、放逸的俗世生活而出家为尼,护持离患清净的比丘尼戒并与五百比丘尼眷属共住。水牛年藏历四月初八的黎明时公主进入梦乡,梦到诸佛发光形成日月,太阳从头顶融入体内,月亮从足掌心向上融入。清晨醒来相续中生起了证悟,前往革扎湖畔沐浴。正在沐浴之时,金刚手尊者幻化为一天鹅王之后使胜心天子融于吽字中而幻化为四只天鹅,从空中降落前来沐浴之后三只天鹅飞回空中,密主所化现的那只天鹅以喙三次触碰花明公主胸间,并发出一光辉灿烂的吽字融入公主心间后便飞走了。

    公主对此甚感希奇,于是向父王及眷属们讲述了事情经过。父王也惊奇不已,十分欢喜地说道:“也许将要诞生一位佛的化身吧!”并对公主百般关怀,令属下尽力承侍、为其做广大佛事。公主没有出现任何怀胎之迹相而度过了九个月。一日其心间出现光芒夺目的九股金刚杵,变化为一具足相好的小童子,右手执金刚杵,左手持珍宝手杖,并能背诵《金刚萨埵大虚空续》等经续。众人欢喜不已。请来婆罗门相师看相,那位相师极其惊诧地说:“这是一位圣者的化身,一位殊胜大乘教主诞生了。”因众人欢喜至极以及其手持金刚所以为他取名为极喜金刚,因众人皆欢心喜悦,所以又称喜金刚,因众人笑逐颜开,所以也称笑金刚。在他登基之时密主金刚手尊者亲自降临,授与他王权圆满宝瓶灌顶等所有灌顶,九界二万卷等所有续部、窍诀刹那圆满传授并赐与极喜金刚成为教主之灌顶,灌顶后(密主金刚手)嘱咐诸护法神协助、尽力护持佛法。极喜金刚依靠无勤大圆满而于刹那中成佛。

    当时,印度圣地又诞生了一位文殊菩萨的化身——婆罗门子名为成藏或胜乐藏。其父为乐护婆罗门,母为革哈那,成藏后来出家成为五百班智达之首,共称其为将巴谢宁阿阇黎。一次圣者文殊菩萨为他授记说:“从此处至西方邬金境内革扎湖畔,黑庆达金洲大尸陀林为中央的金刚洲洞境内住有一位金刚萨埵的化身、诸佛无勤之教法的教主,已得诸佛之灌顶者,名为化身极喜金刚,你应前去求希有佛教之精华、无勤成佛之正法阿底约嘎,并作其教法的结集者。”于是将巴谢宁对其余诸位班智达说:“西方邬金地方有超越因果之法,我们必须前去铲除。”商定后特哦日匝哈德等七位班智达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邬金境内,用尽周身解术与化身极喜金刚对因果及内外密法展开了研讨及辩论,始终无法取胜。最后将巴谢宁问诸道友:“向化身(极喜金刚)求超越因果之法好吗?”特哦日匝哈德说:“虽想求法,但我等已侮辱了(化身极喜金刚),所以不敢求法。”有些人说:”我们也会生起定解,应当求法。”商议后决定诚挚作忏悔。有些人顶礼或转绕化身极喜金刚;有些人痛哭流涕,泪流满面;将巴谢宁向他顶礼并悲痛哀泣,暗想:我已侮辱了化身(极喜金刚),信口开河说了许多辩论之词,所以我应斩断自己的舌头而作忏悔。想罢便寻找刀刃。化身极喜金刚得知后说:“罪业不会因你斩断舌头而得清净,若能著一部超越因果之殊胜论典,便可净除罪业。”当时不具缘份的人们都返回去了。将巴谢宁仅依上师显现的一种表示便一刹那获得证悟,从而通达了诸法。为了使其获得圆满佛法,(化身极喜金刚)授与他王权宝瓶灌顶,并将九界二万卷等所有续部、窍诀完全交付于他,为其取名为将巴谢宁。之后化身极喜金刚写下诸教言之实义赐与将巴谢宁:“心之自性本来佛,心无生灭如虚空,若证诸法等性义,不寻彼性住为修。”将巴谢宁通达了所证悟之义后以偈颂言表证悟境界:“吾乃将巴谢宁也,已获大威德悉地,证悟轮涅大平等,显现一切妙智慧。”并撰著了《菩提心•金溶石》作为忏悔文,还集结了化身极喜金刚的教法,又将其传与熙日森哈尊者。

    熙日森哈尊者诞生于中国汉地秀夏洲,父为具善,母为光明母,长大后于阿阇黎哈德白拉处学习了声明、因明、历算等五明并通达无碍。二十五岁时幸遇阿阇黎将巴谢宁,圆满地求得了甚深大圆满阿底约嘎圣法的所有续部传承及窍诀,现前了离戏殊胜之证悟。又将此法传与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师、智者加纳苏扎、大班智达比玛木扎、大译师毗卢遮那,以上为持明表示传。

    补特伽罗耳传:佛法于藏地弘扬的情况,以及于藏地雪域精华圣法是如何弘扬的呢?往昔世尊在世时,藏地无有人类众生。后来圣者观世音菩萨化现的雄猴与度母所化现的罗刹女二者繁衍人类众生。当时既无正法、法规,也无长官、头领,如茶砖般处于无头无尾的状态中。
经过历代王朝,到了圣者普贤菩萨的化身拉托托日年赞期间,雍布拉康皇宫顶层楼上出现了身所依十一面观音佛像;语所依《宝箧经》、《百拜忏悔经》诸经部;意所依一肘高的水晶佛塔,这是正法的开端。

    后又经过五个朝代,圣者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松赞干布出世,建造了镇肢寺、镇节寺及拉萨大昭寺。迎娶了至尊度母的化身汉族文成公主和颦眉度母的化身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同时迎请了两尊觉沃佛像入藏。期间,吞弥桑布扎创立了文字,从而结束了西藏无有文字的历史。他从印度班智达天明狮子处学习了声明,并从《三宝云》等经部开始翻译。国王从自己的白毫间幻化出一位化身比丘名为阿嘎玛德,调伏了印度圣地的外道国王,并从印度与铜洲交界处一株蛇心旃檀中取出了五尊旃檀观音,同时塑造了拉萨的十一面观音像。松赞干布时期真实地树立了佛教之法幢。

    又过了五个朝代,圣者文殊菩萨的化身赤松德赞诞生。从十三岁时父王去世至十七岁之间与鄂达日乐贡和拉桑乐华等诸大臣共议国事,出兵征服了许多边陲境地,使之成为附属国。后来普翻阅祖先的完整史料,从中得知拉托托日年赞时期为正法的开端,松赞干布时期树立正法之幢,他发现历代赞普全部是惟有行持正法,自己便下决心:我定将正法发扬光大。于是与白玛贡赞为首的主要法臣商议,其余大臣出谋划策,最后一致同意建造寺庙。在寻找净地上师之时,赞普前去请问他的国师即住在桑耶青朴的年当珍桑波尊者。尊者以寂止光明智而了知印度东方萨霍地区住有法王故玛得谢的太子大堪布静命,便告知了赞普。于是赞普迎请大堪布静命作为净地上师。修建过程中需要砍除阿雅巴罗处的一荆棘丛,住于该处的恶龙得知后便唤来所有鬼神为助援,招集二十一优婆塞等鬼神之军队在夜晚时将人们白天所修砌的建筑摧毁无余,并将所有土石归于原处。这时赞普请问堪布:“发生如此之事,是因为我业障深重还是堪布您未赐加持,或是修建寺庙之事不能如愿以偿呢?”堪布答言:“我虽然谙熟菩提心但以寂静法却不能调伏它们,这些鬼神必须以降伏法才可调伏。如今在印度金刚座有一位化生的邬金莲花生大师,精通五明、谙熟胜义之功用,已获得了共同殊用成就,可摧毁魔众,任意吩咐天龙八部,所有鬼神闻风丧胆,能调伏一切恶魔,若请他来则所有鬼神不会再来为非作歹,并会圆满成功大王所想之事。”赞普说:“那这位大师不知能否迎请到藏地?”堪布静命说:“必定能迎请到藏地。因我们有往昔的誓愿。从前,在尼泊尔境内有养鸡者萨来之女胜乐母,分别与牧马、养猪、养鸡、养狗的四个人生下四个儿子(即莲师、瓦彻月、国王、静命),在建造夏绒卡绣佛塔时曾发愿将来在藏地弘扬佛法……”接着向赞普详细讲述了经过。于是赞普便令瓦彻月、降魔金刚、钦释迦光、普吉祥狮子各带一藏升金粉、一斛金饰前往印度。他们拜见莲花生大师后献上供品请求道:“恳请大师前往藏地加持寺庙地基。”莲师应允后便起程前往。途中依次降伏了十二地母、十二护母、二十一优婆塞等藏地的所有鬼神;来到红岩,举行寺庙净地仪式后建造了三层桑耶自成寺,四周以四大洲、八小洲、罗刹洲、日月、铁围山围绕。堪布静命、莲花生大师、大智者比玛木扎三位大师为该寺开光,散了三次鲜花,出现了许多希有瑞相,示现了众多神变。

    此后,静命堪布传讲戒律,弘扬显宗教法;莲花生大师与比玛木扎弘扬密法。当时莲花生大师与大智者比玛木扎二位尊者为意子君臣三友、妙定禅师等具缘之法器者明显地宣讲了区分、决定、自解之法,广转了大圆满阿底约嘎等内三续法-轮。自此以后的传承共称为补特伽罗耳传。不仅如此,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师还为君臣具缘者传授了相应各自根基的不可思议法门,并撰写在金纸上隐藏成伏藏而发愿以饶益未来的随学者,然后交付于护法神保护。后来,授记时间到来之际,获得昔日愿力的大成就者之化身骤然降临于世,开启了甚深伏藏之门,摄受了众多具缘补特伽罗而饶益众生,所有的传承共称为六种传承或九种传承等。

    如是涌现了无数化身伏藏大师,其中吉美林巴尊者是圣者心性休息亲自化现为善知识形相,他从莲花生大师、大智者比玛木扎、全知龙钦巴尊者等处圆满受持了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耳传,完美无缺地为具业缘的诸补特伽罗广转法-轮,并现前了圆满正等觉果位。如颂云:“身虽现为人天相,殊胜密意为真佛。”因此我的至尊上师也曾说:“众生怙主金刚持我的至尊上师的确是圆满正等觉大金刚持,为饶益众生化现为补特伽罗的形象而降临世间,这并非是我以恭敬诚信之心作赞叹的。如果你们能够修持、祈祷,那么在我的上师与你们之间除我之外无有其他传承隔断。我也是从最初幸遇金刚持上师之后,一直依教奉行以三喜依止上师,未曾做过任何不称其心意之事,甚至使上师邪视一眼的事也未做过。所以说我的传承必定犹如纯金丝线般未被破誓言之锈所染,因此传承的加持不同于其他传承。”

    以上简要说明了传承上师的历史,如《日月吻合续》云:“若未宣说历史义,于此大密了义教,将有不诚信之过。”追溯传承之起源以及讲述历史具有使后学者生起诚信之必要,所以此处宣说上师瑜伽的同时也讲述了传承上师的历史。

    如此上师瑜伽之念修数量绝对要圆满一千万遍,因此应当尽力念诵,必须圆满。倘若不这样,而认为这些仅仅是前行法不那么重要,或者声称要修高深莫测的正行法而无空闲修前行,表面观修生圆次第等等,这些人正如世间俗语所说:

    “牛头未熟尝其舌,床尚未暖伸其足。”

    舍弃前行法的修行无有芝麻许实义,即便偶尔生起了少分暖相,也不会稳固,犹如未打地基的建筑一般。有些人虽然在修前行时装模作样、敷衍了事,但在修正行时认为那些是前行法现在不需要修而放弃,则与前相同。舍弃圣道之基础前行法,则如无墙求壁画般将断绝正法之根。因此每个人一切时处应当精进修持,对这些前行法生起无伪定解。尤其着重精勤修持此加持之入门——上师瑜伽是殊胜的要诀。

    虽视大恩上师为真佛,
    却因性情刚强违师教,
    虽知三界众生为父母,
    却因蛮横粗暴出恶语,
    我与如我恶业众有情,
    此生及诸生生世世中,
    愿以寂静调柔之言行,
    依止上师道友祈加持。


强力生起证悟之智慧、加持之门---上师瑜伽引导终

不共加行圆满矣!

注释:
④守北门的班智达:即通常所说学问最精的护门阿阁黎。
⑤藏传佛教著名大译师,曾数度求法印度,一般译为白茹扎那。
结文

    总而言之,思维暇满难得可使闲暇之身变得有意义,思维寿命无常可鞭策自己精进,了知一切轮回痛苦的本性便会生起出离心和大悲心,了知因果差别应如理取舍善恶,忆念解脱利益可使自己对佛果生起欢喜心,依止真正的善知识可修学其意行,这些是共同外前行的六种引导;皈依三宝奠定了解脱道的基础,发殊胜菩提心搭起了佛子如海行为的框架,依靠念修金刚萨埵能以四力忏悔一切过患之根本堕罪,供三身曼荼罗可积累一切功德之根本的福慧资粮,一切加持之源---祈祷上师可使自相续中生起殊胜智慧,这些是不共内前行的五种引导,以及若修道尚未趋于究竟死亡便濒临时,可使其往生清净刹土的不修便可成佛之往生法,共有十二个引导。

    依靠观修四种厌离可生起无伪的出离心,依靠观修解脱的功德可开启诸道之门,依止一切功德之源---善知识可准备圣道的缘起,以皈依作为基础,发殊胜菩提心,修学六波罗蜜多圣道可将我们引入遍知圆满正等觉的真实正道中。其他宗派共称的三现分、三士道、大手印的显宗引导等一切圣道的要诀都完全可包括在此引导中。依靠念修金刚萨埵和供曼荼罗的无上方便净除罪障、积累资粮,还有甚深加持之密道上师瑜伽以及不修便可成佛的往生法教授,这些引导都是本派的无上特法。若要趣入宁提金刚藏圣道不共正行之门的人,应先修持不共的三身引导,心识与觉性的引导等前行法后获得直指实相觉性妙用的灌顶,方可实修正行之义。

    如上所述的一切内容不是以词藻华丽、文法精湛为主,而是完全遵照至尊上师的亲口教授记录的,并尽量避免掺杂自己的言词,惟以通俗易懂、利益内心为主而撰写。尤其是许多有针对性,直言不讳揭露过失的上师教言,凡我能记住的都在这分阶段以旁述的方式来宣说,这都是为了使大家能对照自己、如理受持,不应以此作为看他人过失的窗口,而应作为向内观照、观察自己过失的明镜。并详察细审自己到底是否有这些过失,若有则应正确认识、彻底断除过患、使自心自然趋入真实正道、自己改变自相续。

    阿底峡尊者曾说:“殊胜上师为揭露罪恶,殊胜窍诀为击中要害,殊胜助伴为正知正念,殊胜劝勉为怨魔病苦,殊胜方便为无有改造。”遭受任何苦害,都应埋怨自己。正如尊者所说,窍诀击中罪过要害,法融入于自心、恒持正知正念、包括生起一恶分别在内的念头也使之不向处散乱、以正法调伏自相续是殊胜的村诀。若如此修持,则自己对自己恩德极大,以正法饶益自心、依止上师也可获得实义。如阿底峡尊者说:“殊胜饶益是令入正法,殊胜受益是心入正法。”

    总之,如今已得暇满人身、幸遇具相上师,得受甚深窍诀,具有实修九乘次第法门、成就佛果的机会 ,此时可以成办未来生生世世的永久大业,机不可失,内心向善向恶就在此时,如今是计划永善永恶的分界点,此机会犹如百生一食,应夜以继日精勤修法,恒时以死亡激励自己,断除追求现世利益之心,不惜生命精进修持,努力断恶行善。依止具足一切法相的上师后依教奉行,全心全意皈依三宝,了知自己如果快乐则是三宝的大悲所致,若痛苦则认识到是往昔所造恶业所感,在修持心地善良、菩提心的基础上精勤积资净障。最终以恭敬诚信、誓言清净使自心与传承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即生获得佛果并肩负起救度一切如母众生摆脱轮回囹圄的重担,以上归纳总结了所有教言的要点。

    如是三传窍诀甘露河,传承上师口津精华液,
    九乘次第修行精义要,无有错谬悉皆摄于此。
    舍弃戏论言词之糟粕,调合极深实修要诀味,
    烹调亲证口诀之精华,此善说如丰美之食物。

    三毒劣性粗犷荒芜上,除过窍诀金刚犁开垦,
    善巧灌溉正法之水者,此善说如灵巧之农夫。
    出离心之肥沃良田中,善妙播下菩提心种子,
    以积净法生长功德果,此善说如丰年之庄稼。

    揭穿自罪并将其根除,以善巧语百般宣功德,
    恒时精勤惟行饶益事,此善说如慈爱之乳母。
    非仅词佳意义亦深奥,无等上师口气尚未消,
    此善说如心中如意宝,诸获得者定入真实道。

    专行利他修持圣教典,并非依于声律诗韵词,
    而以俗语方言示正道,此乃一切菩萨之特点。
    论典词句虽广泛浩瀚,却难趋入愚者心室中,
    深义见修虽用高调语,行浊慧劣之人难修持。

    是故此论易懂摄要义,浅慧如心室中具金宝,
    劣慧如意暗处有明灯,妙义自现无嗔阿阇黎。
    耽执推敲词藻之智者,诸论未知窍诀之大师,
    饮此殊胜窍诀精华后,实修要诀精力定充沛。

    观空如暗投石大修者,装模作样行善修行人,
    自不量力冒充成就者,若见此道则如钉刺心。
    吾虽多闻繁冗词藻论,善巧绘画诗韵彩虹图,
    然非大恩上师之言教,故此未杂自造之词类。

    无等上师乃真佛出世,雪域世间增上善妙矣,
    圆寂之时逝去尚未久,今在金刚道友可作证。
    是故结集真实圣教言,于此精进之因依师恩,
    我以敬信善意造此论,道友天众理应发随喜。

    未来出世有缘诸善士,若见此文则如亲遇师,
    当生真佛恭敬诚信心,所言要诀毫无错谬也。
    如是从中所得诸善根,回向曾为慈母众有情,
    皆为殊胜上师摄受后,依教奉行究竟证圣果。

    愿见无等上师圆满佛,其言甘露所育之诸众,
    一同现前无上正等觉,踏上引导众生事业程。
    所有大恩上师之法子,享用胜妙善说甘露液,
    教言欢歌吸引善士者,祈愿彼等长久而住世。

    愿吾自此生生世世中,成为师尊随学之奴仆,
    一切谨遵师言依教行,令其欢喜恒时得摄受。
    愿我度尽轮回众生前,舍弃自身受用一切善,
    甘为一切可怜老母仆,祈愿彼等受持佛妙法。

    愿吾暂时心中亦升起,传承上师加持堆璨日,
    依止寂静之处度此生,究竟获得无等上师果。


    此龙钦宁提共及不共内、处前行引导文是依照我的无等殊胜上师之口传而撰写,至尊上师的亲传弟子精进持戒的卓玛泽让将自己所记得的内容整理成笔记交给我,并诚挚地劝请说:“以此为基础,无论如何请您撰写一部完全遵照至尊上师教言的引导文。”尤其是继承至尊殊胜上师密法传承的法王子大活佛根藏持秋多吉亲自为我提供纸张等并再三圣劝请,后来继承众生怙主尊师窍诀传承的意长子圆满教法的主尊活佛先盘塔耶仁波切也说:“如果上师的口传教言写成文字,则有忆念上师,并起恭敬诚信的必要,因此无论如何请您一定著写。”如此赐与安慰。此外,乃至获得菩提果这间必定犹如灯光与灯芯般和睦相处,或如双目般慈爱的诸多金刚道友也给予了“善哉”的安慰及智慧的鼓励,使我深受鼓舞。虽然百位成就之顶饰持明者无等菩提金刚曾亲赐我邬金无畏法自在(晋美秋吉旺波)的美名冠冕,但事实上我自己只是个五毒烈火炽燃、叫作啊哦舍波、行为下劣之人。此文撰写于邬金萨旦秋朗(佐钦大威德修行洞)寂静处、由完美无暇的饰品庄严、雄伟壮观的大威德宫殿中。此静处环境幽雅、景色怡人,各种各样的树、藤、条、段、干顶端吸取和暖的阳光,根部吸收凉爽的甘露,枝繁叶茂、百花盛开、硕果累累、宛如悬垂的璎珞一般,从中间缝隙中可见碧蓝的晴天宛如倩女般展露笑颜,使人犹如被甘露滋润般舒心悦意。


    愿所得一切善根成为无边一切众生依此胜道于本来怙主基界中得解脱之因。
烦恼敌中独勇猛 威猛能破愚痴怨 具吉祥智而严身 执持坚固之恶相
能令动于百种手 举步相中而作舞 吉祥百手皆圆满 遍空界中令作舞
最上三寶我皈依,一切罪業皆懺悔
眾生善根盡隨喜,正覺菩提意中持

正覺妙法及僧伽,直至菩提我皈依
所為利益自他故,我今即發菩提心

即發最上菩提心,饒益一切諸有情
菩提妙行皆修作,為利眾生願成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