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体验引导修法教授》  
 
    帕绷喀大师 造 
   仁钦曲札 译 
 
  第一章 教诫观察修之重要及其修法扼要 
 
  上师善慧能仁金刚持,父子传承诸师加持力, 
  我与一切传承弟子众,自心与法融合求加持! 
 
  已获难得利大暇满身,且见现世八法似稚嬉, 
  由是一心成办久乐藏,如是诸友善哉唉嘛霍! 
 
  我等虽能多闻与讲习,亦获开演百论之辩才, 
  反观自心丝毫无长进,因无解证融合观修故。 
 
  闻矣学矣解矣但尔许,无观察修所生猛利信, 
  暇满、无常、厌离(出离心。)闻所生(即闻所成慧。),仅伺察意(七种心识之一。全无凭借任何经验、理由以实际断除增益之定知,而一概从新耽著真实自境之计度心。七种心识中,除现量与比量外,其他五种包括「伺察意」在内,均非「量」。)终当消失故, 
  于彼之後若不作引发,思所成之具量诸体验, 
  前已消失後者未生间,多数行人渐成教油子。 
 
  成恶习後虽闻道次第,以及其加持力上师语, 
  亦难调伏心念转鄙陋,故当勤施深法免此过。 
 
  此复由彼上师语加持,及自具量听闻所出生, 
  闻所成之觉受如何妙,亦当郑重继生思所成。 
 
  若谓如何生起思所成,即于彼彼随一所缘类, 
  以诸犀利教理从各方,作观察修生起体验法。 
 
  如立「上师即佛」为所修,次当数数运用犀利理, 
  以求成立上师即是佛,    即于引生此之定解法, 
  再再努力修习谓「观修」 
 
  如是暇满、无常、出离心,发心、正见等诸所缘类, 
  犀利观修生定解为主。 
 
  如是观力所引思所成,纵然体验仅露其端倪, 
  然亦免成教油子之险,坚固觉受基础将建立, 
  故当学习善巧观修法。 
 
  此从文殊上师(宗喀巴大师)语密出,惟是自宗别法观察修, 
  余宗派中少分亦未说。 
 
  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义,若细观察复作思惟者, 
  观修原因、如何修法等,  自宗殊胜别法获定解。 
 
  单仅温习所缘忆念修,非是此中所谓观察修, 
  此复心中默记诸文句,思惟其义亦非观察修。 
 
  道之体性、次第、数量等,牢记心中回忆体如何, 
  次第如何、数量又如何,  亦忆念修非是观察修。 
 
  当知观察修义如前说,立一所缘类成所修本, 
  复次以诸生起定解法,甚深教理数数应观察。 
 
 
  譬如我等于诸悦意色,  因何而美数数思惟时, 
  生起猛利贪欲、于贪境,作观察修故增现前贪。 
 
  如是再再思惟某仇敌,  如何于自作诸损害理, 
  嗔恚渐增、此即于嗔境,作观察故嗔恚觉受盛。 
 
  如是改弦易辙于善品,数数观察彼彼原因时, 
  彼彼善心觉受即增长,一如先前贪欲、嗔恚理。 
 
  修此等时教理何最利,尤其能令自心作转变, 
  发起觉受最犀利之理,即应数数思惟反覆修。 
 
  不断思惟一种能立时,如闻母逝噩耗自心中, 
  悲伤愈增感觉生起者,是达扼要之相再用功. 
 
  数数思推一种能立时,  变成似熟悉者、自心中 
  不生感动、此即未达要,亦是成教油子前兆故, 
  猛利启请上师并积净(积福、净罪),次复修所缘相求达要。 
 
  或有未修亦于此等时,信心以及无常、出离等, 
  忽然猛力生起时心念,生真证德心生大欢喜, 
  稍后如前感觉全无时,以为退失而恼众所见。 
 
  此乃暂时有限之现象,并非生起真实之证悟, 
  是故生时不应起慢心,退时自亦不必起烦恼, 
  然则此乃本尊与上师,加持相故当求令坚固。 
 
  真觉受者是由辨别慧,数数修习信与无常等, 
  体验依次生起乃比量,是故坚固不退非如前。 
 
  此复从初依止知识法,    乃至发心之间各所缘, 
  最初但能了解「通达」修;复从依止知识法开始, 
  至发心生「有励力觉受」;复次如前再修「无励力」, 
  觉受生起妙法应了知。 
 
  修时生起修即能生想,熟悉所缘名为「通达」相; 
  尚需多种教理作思惟,如是能生觉受、不思时, 
  不生此名「有励力觉受」,乃至思与不思无差别, 
  何时思推随即朗然起,此即「无励力之觉受」相, 
  犹如自心生贪不需修,如是自心解与体验合, 
  此时现起证悟之曙光。 
 
  再者某些所缘易生起,仅七日许勤修即可生, 
  或需数日数月方生起,或虽终年修习亦难生。 
  例如「死亡决定」易生起,「死期不定」却极难生起, 
  「死时除法余皆无益」理,极易生起其余悉如是。 
  于易生者不需强拖延,生已即当改修次所缘; 
  于难起者不作阻滞想,经年累月耽延需忍耐, 
  乃至不生体验勤修习。 
 
  前前所缘觉受已生者,以及後後有待生体验, 
  除忆念修不需用其他,全力观修当前所缘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