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刚界次第生起 
 夫以如来设教必有次第。诸经立品非无所以。如今且修真言法。亦有次第。
 次第之意岂无生起。因私案之备持念要焉。
 
 房中护净。观念等法是则在前。为除妨障事起明白不更释之。
 入堂之后先净地者。地若不净何得法验。故先行之。
 纵虽净地。而身不净何感佛德。故次净身。净身之故身成法器。
 
 因次观于遍虚空佛。佛皆住法界定。若不警觉者。恐不定起欤。
 因次行金刚起。诸尊随之从定而起。故行四礼。
 四礼虽是礼拜诸尊。而但似礼四佛。故次行普礼。
 普礼已毕。故次发归命言。
 虽有归命。而不忏悔。宁致威验。故次忏净。
 忏净虽毕。而不随喜。恐功德浅。故次随喜。
 
 诸佛出世虽为利生。而众生未尽。化缘渐满。将入涅槃。故次劝请。
 令久住世。其忏悔等功德无边。故次回向法界行者。
 若无广大愿者。二世悉地必难成满。故次发殊胜心。令一切行者成就悉地。
 既发广大誓。求大菩提。恐于所修法多障。故次结金刚眼印。
 金刚眼力既净供物。乃至结界。因次结金刚掌印。令诸众生圆满十度。
 
 十度圆满依无结使。故次结金刚缚。令解结使缚。
 自他既断结使。良堪召无漏智。故次为召入无漏智。故先开心殿之门。
 既开心殿门。故次召智。
 
 既召入无漏智。何令散去。故次闭心殿门。
 无漏智既入我心。当观我身变成普贤。故次结普贤印。
 既成普贤菩萨。故次以大悲箭射破厌离菩提之心。
 虽成普贤而慈悲之容仪魔鬼难伏。故次结降三世忿怒印。
 既成忿怒王。能为转轮主。故次结莲华三昧契。
 
 转轮主宰能破二乘厌离菩提之心。故次结法-轮印。
 既摧二乘之心。今当专求大菩提。故次结大欲印。
 志求菩提之法。必以成就众生。故次结大乐不空印。
 虽成就众生。而不灭罪者。自他菩提犹有障碍。故次结召罪印。
 既召收自他罪。今当摧破其罪。故次结摧罪印。
 虽摧众罪。而决定业难转。故次结净业障印。
 业障已灭。身器清净。良能受菩提心戒故。
 次受戒三业已净。戒法亦具足。乃能入定。故次结入定印。
 
 入定之力既感诸佛。故次礼佛。
 既遇诸佛。岂无愿求。故次请示所行法。
 佛随其愿示所行处。行者浅智犹不觉之。故次佛授彻心明彻心之力。
 虽见心月而不分明。因重请佛佛复教之。次有菩提心明。
 菩提心力虽见心月轮。而未见心莲台。故次示之令心坚固。
 
 此普周法界八叶莲华。还从促于行者成身量。成金刚莲华。
 于时我身变成本尊。故次诵成本尊明。
 既成佛已。故次五佛加持。
 加持已讫。故次五佛授灌顶。
 灌顶已毕。故次授四佛鬘。四佛之鬘既得具足。
 今当被大誓甲胄。故次被甲。
 行者成佛已竟。圣众欢喜。故次拍掌。
 
 行者虽成佛而亦有供佛之愿。更成金刚萨埵。故次结现智身印。
 依此印力普贤现前。行者与普贤身一体无二。故次结见智身印。
 既见普贤。须引入之。故次有四字明。
 普贤既入我身。与我同体。故次更结普贤印。
 身成普贤。故次入月轮中。陈三昧耶印。为供诸佛。
 既成普贤供佛之事何无道场。
 故次入定建立道场等。乃至观置诸尊随观念力。
 
 诸尊既有影现。故次作轮坛。
 轮坛已备。故次将启请振铃警觉诸尊。
 诸尊既警觉。故次正启请诸尊。
 应请将入坛里。故次开门。
 开门已竟。故次重启请令诸尊入坛。
 
 诸尊已入坛。故次观佛海会。
 佛德无量。故次赞叹。
 赞叹已竟。故次诵四字明。
 弥以奉引诸尊既坐。故次拍掌令诸尊欢喜。
 诸尊既来入。故次奉阏伽奉浴。
 奉浴已竟。故次献座。
 诸尊坐。故次握杵振铃。护净结界。
 诸尊既坐。故今当修习诸尊所作事业。
 故次入羯磨会。一一结印诵明。
 
 三十七尊之外既有贤劫十六菩萨。及二十天。故次置其位修习诸尊事业。
 已竟今当警觉诸尊本誓。故次入三昧耶会。结诸尊三昧耶印。
 警觉本誓。已竟今当奉供。
 故次有大供养会。于供物中诸尊加持。故有诸尊印明。
 又供物庄严种种不同。故有散华等种种印明(未详)上来供具恐不周匝。
 故次结普供印。
 供养座物已竟。故次赞咏。
 
 赞咏已竟。故次念诵。
 念诵已毕。故次入定。而增法力。
 诸尊应请证明良久。今当奉还本宫。故次出定乃至复奉供。
 奉供已竟。故次奉阏伽以充漱口。
 诸尊既将还去。故次振铃奉送。
 持念分限已意。故次解界佛既还去。故次礼拜乃诵奉送偈。
 
 既有解界。解界恐魔事发。故次仰四佛加持三昧耶。
 宝印亦堪护身。故次结宝印(未详)被甲尤是护身之最。
 故次被甲持念功德无量。
 故次拍掌欢喜事竟将出堂。
 
 故次礼佛四佛归命等事始终岂异。故次修五悔。
 五悔之中虽有回向。而是总略。故复更别别回向(云云)
 
 以前生起事。须周捡大仪轨及经委细述之。而今临要途不遑左右。若泄到他见者。恐多诽谤。必勿及他云尔。
 宽平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比丘最圆记。
 
 金刚界次第生起
 延享二乙丑岁十月十四日遍照金刚实灵挍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