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西藏的唐卡艺术

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它是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画种。

什么是唐卡?

唐卡是藏语的译音。有几种说法:一称"卷轴画",是根据唐卡有画轴、便于悬挂膜拜瞻仰和收藏携带的特点而言;二称"布画";三称平面绘画;还有一种说法是用彩缎装裱的宗教美术品。根据唐卡的特点和功能作用,"卷轴画"较为确切。

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

唐卡的发展

唐卡起始的准确年代,至今尚无定论,但它源于壁画是不容置疑的。真正意义上的唐卡,画芯和装裱都离不开棉、麻、丝、帛这些农业文明的成果。所以唐卡的起源应是在公元7世纪土蕃王松赞干布从雅砻迁都逻些(拉萨)之后。在这之后,西藏藏族地区,才真正进入农业文明时期。

松赞干布定都拉萨,农业文明为唐卡的创作准备了基本的物质材料。文成公主进藏,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布、帛、丝、麻也大量涌入藏区;尼泊尔尺尊公主进藏,则带来异域文化。总之,西藏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加强。在西藏长期发展的苯教文化和摩崖石刻艺术,也为唐卡的诞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松赞干布将佛教旨入西藏,并对之大力扶持和发展,宗教生活的需要,也催生和发展了唐卡这种绘画艺术。

到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西藏地区的社会生产和生活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唐卡这种特有的民族艺术形态的繁荣和发展。

如此,随着历史的推移和藏传佛教的兴盛,唐卡这种艺术形式也随之兴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完善,形成如今具有浓郁藏民族特色的唐卡艺术。

唐卡的题材

唐卡的题材十分广泛,是一部社会史的风俗画,内容无所不包,概括起来可分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宗教教义经变画、风土人情、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建筑布局等等,可谓一部西藏社会综合的历史文化大辞典,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等各方面,堪称是形象的百科全书。其中,尤以宗教题材冠首。无以数计的大小唐卡,为藏学研究的诸领域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宗教题材的唐卡,一般来讲,每幅唐卡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各代表天、地与地下。此故然说明了佛教的教义,也反映了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三界说,只是变迁而已。中央部位一般绘上本尊造像,亦即信徒供养膜拜的对象,诸如释迦牟尼、五部金刚大法、诸祖师等;上部即为空界,亦称圣界,绘有诸佛菩萨;下部即为地界,也称凡界,绘有护法神及憎侣。但圣凡之界并不如此严格区分,常常有不依此制编排的唐卡。居于空界最中的一尊佛像,称之为"顶严"。本尊即是此佛的部属。

绘制过程

唐卡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一幅唐卡的绘制过程是一次积累善业功德和对佛法崇拜的行为。如果谁家里需要供奉一幅唐卡,首先要请活佛占卦,活佛根据主人的生辰八字卦出应供奉的佛,菩萨或本尊作为该家的主尊以及天界地界应供奉的其他佛、菩萨。主人根据活佛所卦出的内容请画师绘制,画师在绘制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仪轨要求进行。

在过去,绘制唐卡除要求僧人或俗人画师对绘画技法,画理纯熟外,还要进行各种宗教仪式、颂念经文,奉献供品或发放布施,上师还通过观修祈请神灵--智慧之神文殊菩萨进入画师的躯体之后,才能进行绘制。如果画的是密宗本尊或护法神,还要根据所画的本尊或护法神进行入密仪式、观修等。对画师的衣食住行也有严格要求:在绘制期间严禁吃肉、饮酒、吃葱蒜、近女色;并要进行沐浴洁身等。还对画师的个人素质品行有很严格的要求,尔后才进行精心绘制。

绘画唐卡,是唐卡艺术的一种最主要表现形式,它形成的流派最多,数量在各类唐卡中占绝大多数。绘画唐卡的制作主要分为画布制作、打线素描、制作胶泥凸纹、上色、染色、彩笔勾描、描金、铺金、磨色和开眼等许多复杂工序和步骤,要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能,必须有师傅的言传身教和弟子的刻苦学习揣摩。

具体绘制唐卡的过程是这样的:根据画面大小,将白布用绳子绷在特制的木框上,涂上一层胶水,于后用胶水和粘土混合成糊状涂在布的两面。待干后,一边用布头沾水涂在布面,一边用光滑的卵石进行打磨,经反复打磨后,布面平整光滑,干后就可以起稿。起稿时必须严格依据画佛像的尺度,藏语称"提康",意思是"线房"。任何佛像或坐或立都有相应的造像尺度,如果不按尺度,就不能成其为佛像,也不能开光。起稿一般用烧制的柳木炭条,完成后用淡墨线勾画定稿,然后就着色、分染、勾色线,最后描金。绘制完后请高僧活佛进行装裱,即在佛像的额、下巴、颈等背面写上"唵"、"啊"、"吽" 藏文或梵文明咒,并用各种彩缎进行装裱,藏语称"故夏",然后送寺庙内请众增颂经进行开光仪式,使本尊或佛、菩萨附于画上,唐卡才算有灵气,才能成为圣物,一幅唐卡才算完成。

唐卡画面的布局原则一般是:上方为天,主要画佛像(法身、报身和应身)和菩萨像(观世音、文殊菩萨等);下方为地,主要画英雄、空行母、度母、护法神、比丘、寺庙和供品。上边内容的尺寸应小于下边内容的尺寸,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原则。至于绘制内容的各部分尺寸、比例、身形、姿态,在有关的论著中都制订了严格的规范。

绘画唐卡的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颜料。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明亮。这是现代化学颜料所无法比拟的。矿物质原料由于自身的物理特性,研磨调和后,仍然非常滞重,用一般的画笔很难运笔作画,唐卡的传统画笔锋毫是用猞猁的尾毛制作的,据说这种画笔饱蘸这些特殊的颜料,仍能运笔自如,潇洒作画。

唐卡的大小并不规则,大小相异,一般的为70厘米长宽,小者有如巴掌般大小,巨者长度达数10米。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最大的唐卡,为布达拉宫所珍藏的长达50余米的两幅巨型唐卡,外地的游人可在藏历年2月30日举行的赛宝法会上,目睹布达拉宫赛佛台上悬挂的这两幅稀世珍品唐卡。

唐卡的分类

藏族是中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唐卡又是藏族文化著名的一种宗教(佛教密宗)艺术品。它是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根据制作材料,唐卡主要分为以下类别:

绘画唐卡:是先将白布绷在木框上,涂上一层胶质白灰,再用滑石磨平,然后勾勒作画。

刺绣唐卡:是用各种丝线,在缎面上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刺绣工艺在我国的中原和南方地区源远流长,以苏绣为代表的四大名绣名扬世界。据传,西藏的刺绣工艺是由蒙古地区传入,刺绣工艺传入西藏等藏区,也被用于唐卡制作,形成专门的一类刺绣唐卡。唐卡刺绣一般是平绣。刺绣唐卡的主要特点是色泽明艳,过渡自然,作品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

堆绣唐卡:堆绣又叫剪贴、补花。其方法是用各色彩缎,剪裁各种人物、花卉、亭台、楼阁等,粘贴在织物上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本是源于内地的一种服装服饰的制作方法,这种工艺方法的特点是,能增加作品的色彩变化和立体感。这种工艺传入藏区后,被用于唐卡的制作,发展成一种新的唐卡门类。堆绣唐卡的制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已日臻完善。其中以青海地区塔尔寺最为著名,被称为该寺的艺术"三绝"之一。

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经,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即用一色经线(多为素色)交织不同的彩色纬线制作而成。

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富有立体装饰效果。缂丝是我国特有的将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有的还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灿烂夺目。

织锦是"经纬交织",缂丝是"通经断纬"。这两种工艺用于唐卡制作,发展出织锦和缂丝唐卡。织锦和缂丝唐卡,质地细密,花纹精致,色彩明快,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西藏的织锦和缂丝唐卡,多为在内地定做,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因这两种唐卡制作数量少,故留存的已不多。

印刷唐卡有两种: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还有一种是先将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然后着色装裱而成。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视之如雕镂之相,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效果。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收藏的一张印刷着色唐卡《释迦牟尼像》,是由四川康区600年前的木雕板印制,非常珍贵。

目前,市面上所售的多是印刷唐卡与绘制唐卡。

唐卡派别

藏传佛教是以师徒传承形式进行传承,佛像唐卡绘画也是以师徒传承的形式延续的。由于藏区地域广阔地理位置的差异及周边文化交流的影响,形成了藏传绘画的不同流派:

噶知派
噶知派是藏族绘画雕塑的一个流派,据说该流派沿袭噶玛牟觉多杰撰著的《图像度量经》之画风,以绘制宁静善良的人物画像出名。

钦泽派
钦泽派的创始人是西藏贡嘎尔朵地方的钦泽欠茂。该派脱胎于曼唐巴画派,所以较多地保留了曼唐巴的画风。

噶尔热派
噶尔热是南木卡扎西活佛把藏画的度量和汉族画(国画)的上色、景物布局结合起来的一种画派。其特点是画面大,容量多,人物面部清秀,笑容藏而不露。

杰居毕画派
杰居毕画派是由噶玛曲央多杰在藏画基础上吸收了克什米尔画风而创立的一门画派。

旦鲁派
学者智嘉和曼唐•察卡等人的画风称旦鲁派,该派著有《神像度量如意宝珠》等美术典籍。

代热派
代热派是噶尔热派和曼唐派画风相融合的一个画派,其主要特点是注重人物的造型、人物的神态和人物的内涵。该派较著名的画师有旦增诺尔卜、荣巴•索南杰保、智拉普日吾才让、唐拉才旺等。

希岗巴派
希岗巴活佛的画风以及保持这种画风的画派称为希岗巴派。由于此派受尼泊尔绘画风格的影响较大,所以也称尼泊尔画派。

曼娘派
曼娘派是藏区最早的一个画派,创始人是十四世纪的曼拉东珠,该派的特点是愤怒像怒中含笑,体态轻盈,衣着华丽,上色淡雅,神态逼真,身体各部位的尺度适中等。

曼萨尔派
曼萨尔派的创始人是藏巴•曲洋嘉措,该派与曼娘派的画风相近,特点是线条粗犷,面相威猛,上色较重,身量略高,画工精细等。

曼鲁派
曼鲁派是曼娘和曼萨尔画派的总称。

彭波画派
该派以其画风严谨、工笔细腻、用料考究而闻名。次旦郎杰是本派第十代传人画师,也是当代最富有成就的著名民间艺术家。他的画作在海内外深受欢迎,为了使唐卡这一民族艺术瑰宝得以发扬光大,他先后收徒十人,悉心赐教,为该画派的顺利传承打下了基础。
最上三宝我皈依 一切罪业皆忏悔
眾生善根盡隨喜 正覺菩提意中持

正覺妙法及僧伽 直至菩提我皈依
所為利益自他故 我今即發菩提心

既發最上菩提心 饒益一切諸有情
菩提妙行皆修作 為利眾生願成佛
返回列表